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长期遭受着病痛折磨,原本生龙活...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长期遭受着病痛折磨,原本生龙活虎的他已经变得憔悴不堪。

B. 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C. 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喜出望外

D. 天无绝人之路,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难,我们都应勇敢地面对并努力去解决。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B项运用有误,翻来覆去:原指来回翻身,亦可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此处用来形容“妈妈在抽屉里找东西”不恰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诀别  坚难  泼泼洒洒

B. 飘落  沉寂  翻来复去

C. 沐浴  恢复  喜出忘外

D. 烂漫  淡雅  暴怒无常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弄(shì)   憔(cuì)    整宿(sù)

B. (dao)   碎(zhá)    药(shàn)

C. 豆(wān)   痪(tān)    鲜(xuě)

D. 打(chuí)  含(yùn)    病(huàn)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要求:①根据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题目:越来越__________的我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心守一事

①人生在世,结识了几个隐藏民间的高手,是运气,也是福气。

②三月份的时候,我随朋友去普洱澜沧,专程采访做了一辈子茶的茶妈妈。第一眼见到茶妈妈,觉得她真年轻,完全看不出她已经六十多岁了。茶妈妈穿戴着布朗族的传统服饰,站在茶树林小路旁的一棵树下,双手交叠在身前,面带笑容,欢迎每一个前来参加茶祖祭祀的客人。

③祭茶祖仪式那一整天,茶妈妈都很忙,我只有短暂的机会与她面对面聊天。从十六岁开始,她就在景迈山上学习制茶,一做就是四十多年,从一个小小的学徒做到古茶公司的老总。她把这片高原深山上的古茶园当成自己的孩子,也当成家,浑然不觉劳累寂寞。她清楚地记得景迈山有多少棵古茶树,也清楚地知道,熟茶发酵时,应该洒多少水,开多大窗,盖多厚的被子。直至现在,她年纪大了,依旧会亲自去茶园采摘茶叶,制茶。她不是茶商,而是茶人。我问她:“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梦想?毕生追求?”她看着我,笑着摆了摆手:“没有那么伟大,我只是喜欢茶。”

④我还认识几个一辈子坚守一件事的人,他们都鲜为人知。

⑤老鲁,他在街上摆一个水果摊,就养活了全家老少,儿子还是研究生毕业。平时,像老鲁这样的人,挤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你根本不会发现他这人有啥不平凡的地方,更不知道他有绝技在身。正月里的一天,老鲁邀我上山,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开始模仿马在奔跑、受惊、疲惫时的不同叫声,简直惟妙惟肖,让我叫绝。老鲁说他还会模仿虎啸猿啼、虫鸣鸟叫、雨打风吹等各种声音,这是他从小开始独自一人在山上练成的。我问老鲁:“你的口技这么好,为啥不去《星光大道》表演?”他嘿嘿一笑:“没啥意思,我也就是找个乐。”

⑥老朱是个能在米粒上刻字的人。他用一把小钳子夹住一粒大米,用一支缝衣针大小的特制刻字笔,几分钟就能把“粒粒皆辛苦”五个字刻在米粒上。当然,要用放大镜看。老朱是十多年前练就这个绝活的,我建议他用这门绝活去挣点钱,他笑着说:“我这活,是用来养心的。”我曾经想找他学学,老朱摆摆手对我说:“这活可不容易练,要耐得住寂寞。”

⑦老柏是一个诗人,早年写了很多诗,但名声不大。过了六十岁,他开始惜墨如金,一年也就写十多首,读他诗的人更少。有一年秋天,他一个人在巫峡,满山红叶如霞,他在诗里写道:“黄昏时分热烈的峡谷,像为人布置的新房,而我只在幽暗处,静静守望……”他的诗句,仿佛在沸水里滚煮过,拎出来却又平和冷静,像是自言自语。我看见平时的老柏,大多是紧闭嘴唇,有时刚一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了,让你感觉是早期无声黑白电影里的一个人物。在这个崇尚物质的时代,像他这样追求精神享受的诗人是稀缺的,也注定是寂寞的。

⑧还有我认识的纺棉花的吴大爷、做传统老秤的张胡子、在屋顶上顶一锅盖唱京剧的宋二宝……我偶尔与这样的寂寞高手相处,感觉自己平淡的日子,也涌动着热烈的人间烟火。

⑨心守一事,一生专注。当一件事情成为你生命中心甘情愿的必须时,你就能忍受寂寞和艰辛;有了这样的态度,在任何领域,不管做什么事,都可能成为高手。

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表。

2.第③段加点词“茶人”的意思是茶妈妈一辈子做茶,不求名利,喜欢茶,把古茶园当成自己的孩子,也当成家。

3.请简要赏析第⑦段画线句的妙处。

4.请结合本文及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不少于80字)

 

查看答案

找回语言的温度

孙和平

①语言生活看起来是社会个体的事情,但实际上,语言生活的风气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当今社会语言生活中,人云亦云、照搬照套、复制粘贴的浮躁现象普遍,人们似乎忘记了语言的初衷——“言为心声”。

②语言是有温度的,唯其有温度才能“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在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高速公路”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回望语言的出发点与本真,慢下来一些,倾听内心的声音,以找回语言的温度。

③有温度的语言,首先是表达的准确。表达者在遣词造句时,选择那些能真实表达自身立场和情意的词语和句子,语言也就因此打上了表达者自身的印记,具有了温度。遣词造句要弄清楚它们的本来意义和引申(或比喻)意义,同时,所用之词的概念所指、褒贬评价、理据所在、语体风格、搭配方式等,也都应该准确。

④有温度的语言,注重表达真情实感。为何孩童天真的语言更能打动人?因为孩童最接近生命本真的状态,不会虚与委蛇,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深厚而稳重的情感往往能产生很强的感染力,其表达能够让人感受到表达者鲜明的态度和立场。因此,我们在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不明哲保身,无所作为;不学墙头草,风吹两边倒;不含含糊糊,不清不楚。

⑤有温度的语言,尤其注重人文素养。人文素养重视德性修养,拒绝功利的价值取向,提倡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人和事物。这些都能使我们成为有“温度”的人,语言也自然有了“温度”。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达者亲切有礼貌的状态最易被接受。古训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有温度的语言,需要注意场合,注意受众对象,注意言语分寸,有进退,有风骨,刚柔相济,既表达自己的观点,又有礼有节。

⑥有温度的语言,需要恰当使用副语言。语言的含义不仅取决于字面意思、言下之意,还取决于它的弦外之音。副语言往往能最为真实地流露出自身的情感和立场。比如柔和的声调,徐急相间的语速,对他人感受的关注等,都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形象。此外,正确运用面部表情、手势、身姿等体态语,以及服饰语、界域语等,也能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⑦有温度的语言,要关注亲和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亲切有礼貌,注意称呼语、问候语、敬语、雅语、谦语等的恰当应用。有温度的语言表达虽不是冷冰冰、硬邦邦,没有感情色彩、感染力和立场观点,但也不是温度越高越好,过多的矫饰和夸张的感情渲染,甚至哗众取宠,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使用“有温度的语言”,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副语言”?请简要概括。

3.第④段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