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沧海桑田、湖草蓝天,万物各得其...

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沧海桑田、湖草蓝天,万物各得其所,绘就天地大美的生态曲卷。

B. 每逢佳节,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是坚守岗位的人们的一种奢望。

C.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必为平儿而义愤填膺,因为平儿也是一种美丽。

D. 他毕业后米到贫穷落后的家乡任教,一年到头兀兀穷年,奉献自己的芳华。

 

B 【解析】 A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C义愤填膺,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运用对象错误。D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迸射  疮痍  唯唯连声  一泄千里

B. 剽悍  沧茫  销声匿迹  诚惶成恐

C. 絮叨  襁褓  迫不急待  鞠躬尽瘁

D. 狂澜  污秽  穷闲潦倒  锐不可当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立(chù)  别(jué)  赠(kuì)  口西山(bó)

B. (ráo)  妒(jì)   簌(sù)   怏怏不乐(yàng)

C. (jiè)  笨(zhì)  黑(yǒu)  气冲牛(dǒu)

D. (qí)   缄默(jiān) 然(mù)   而面相(qù)

 

查看答案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梨花驿路上,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草屋,是一种长大;一颗小桃树,在风雨中执着地顶着一个花苞,是一种长大:可爱的你,为刚刚下班回家的父母沏上一壶热茶,是一种长大……长大意味着学会为他人着想,长大意味着学会承担责任,长大意味着学会感恩回报……

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2)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热土,我们处在一个共享时代。朋友间的交往,亲人间的欢聚,课堂上的掌声,网络世界的畅游……最难忘,我们一起走过的那段美好时光。

请以“共享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人名、校名、地名;

③卷面书写整洁;

④不得照抄题目中的文字材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晒 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 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 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 1000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年4月16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年6月2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yīn)氲(yūn)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选自《中学生阅读》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母亲为我晒书→_____________→母亲读我书中的“小记”→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

2.选文第②段中“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3.请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4.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1.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三幅美丽的图画。请补全其中的两幅幅。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小楼一夜听风雨

2.文中划线的句子好在哪里?请加以赏析。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是(    )

A. 作者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表现了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

B.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

C. 作者把夏雨比作大嫂、母亲 ,写出了她急性子、利索、泼辣、能干的性格特征。

D. 作者把秋雨比作老妇人,写出了她阅尽沧桑、宽容豁达,又有强烈的落寞的性格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