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良奇遇

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一老父,褐(名词作动词用,穿)    B. 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曾经)

C. 谓良曰(回头看)    D. 良因之,跪曰:“诺。”(责怪)

2.将文中划浪线部分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2)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

(3)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1.D 2.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3.(1)老人走了一里路光景,又折回来,(对张良)说:"小家伙(还是)可以教育的!" (2)老人已经先到了,气呼呼地(对张良)说:"跟老人约会,(竟然)后到,什么道理?" (3)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很高兴地(对张良)说:"应当这样。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D. “良因怪之”的意思是张良感到非常奇怪。所以“怪”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其余三项都正确。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天亮后,(张良)看看他送的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感到这件事实在怪,(从此)经常诵读、研究这卷兵书”来划分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父”,老人; “复”,又;“有顷”,一会儿;“亦”,也;“期”,约会;“是”,这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溪上遇雨(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歌咏夏雨,令人欣喜,富有生活情趣。

B. 全诗描绘了一幅雨势迅猛、雨脚不定的夏雨图。

C. 用“忽惊”“却是”进行转折,准确地写出了骤雨过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遇雨的悲伤无奈之情。

D. 在结构上,诗歌分别从“前山”和“溪上”两处着笔,让景物既有时间上的变化,又有空间上的对比,使得全诗错落有致。

2.诗歌第一二句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

 

查看答案

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2)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5)_____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___________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近日,40岁的杜女士在火车上长时间歪着脑袋玩手机游戏,竟引发脑卒中(即“中风”)。专家称,长时间一个姿势,会导致颈动脉夹层而发生脑卒中。新闻一出,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①那么,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②也是中国人死亡的第一元凶,③是由于大脑血管堵塞导致脑血液缺乏或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④它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

A. 文中的“引发”是动词,“手机”是名词,“这”是代词。

B. “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是偏正短语,“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是并列短语。

C. ①②③④的正确顺序应该是①④③②。

D. 文中第④句没有语病。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爱莲说》作者刘禹锡,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诵书》等。

B. 《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字半山,号介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骆驼祥子》作者老舍,主人公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聚积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洗劫了。

D. 《海底两万里》作者是英国的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孟母,一位       的母亲,她不怕苦,    独自一人将孟子拉扯大,   将孟子培养成了一位伟人。有人对此却       ,认为这是母亲应尽的职责,实在      。这种看法很片面。母亲为了孩子确实能无怨无悔地奉献,然而对孩子的爱是否恰当,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就值得探讨了。

A. 众所周知  不仅    还  不以为意    不足挂齿

B. 家喻户晓  不仅    还  不以为然    微不足道

C. 家喻户晓  尽管    还  不以为意    不足挂齿

D. 众所周知  尽管    还  不以为然    微不足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