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文)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沙橘洲音乐艺术节上,五色斑...

(题文)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沙橘洲音乐艺术节上,五色斑斓的灯光,光芒四射的焰火,把整个橘子洲头的上空辉映得无比绚烂。

B. 湖南省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在长沙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国学知识。

C. 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D. 远亲不如近邻,很多老人与邻里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了“互助养老”的模式。

 

C 【解析】试题分析:C:趋之若鹜:比喻人们成群地争着前去。常含贬义,用在此处褒贬不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雾霭 丛莽 俯瞰 五彩斑斓    B. 告诫 眩晕 焦炙 轻歌曼舞

C. 霹雳 蜿蜒 急湍 震耳欲聋    D. 明媚 皱褶 眺望 穿流不息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时(shà)    徘(huái)    石(lì)     纷至来(tà)

B. (chěng)  立(chù)     诚(qián)   接而至(zhǒng)

C. (wō)     池(jiàn)    实(dūn)    大风景(shā)

D. (jìn)    斑(lán)     怜(mǐn)    怒不可(è)

 

查看答案

请从下面的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青春的味道”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种子等待萌芽,花蕾等待绽放,久旱的禾苗等待一场甘霖,冰封的大地等待一束阳光……人生需要等待,等待是一种冷静,等待是一种尊敬,等待是一种礼貌;人生还要学会等待,等待是机遇来临前的卧薪尝胆,等待是能量喷薄前的静思厚积,等待是克制欲望的自我修行。无论怎样,等待绝不是无所事事,穷极无聊,虚度光阴。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受到绚烂,我们在等待中成长,生命才会煥发出不一样的色彩。

请以“学会等待”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枸杞甜

吴建

小时候,我家住在小河边。河岸上,除了生长着高大挺拔的杂树,还有大片大片的灌木。灌木丛中,夹杂着枝条纤细的枸杞树。

每年仲春,枸杞的枝条抽出嫩嫩的叶片。叶片渐渐长大,整个枸杞树枝繁叶茂。待到淡紫色的花瓣缀在绿叶丛中,绿气就镀上了紫光,更显得生机勃勃。初秋,叶片凋落,状如纺锤状的红色果实布满枝条,晶莹闪亮,宛如一颗颗红宝石。我们一放学,就跑到河边采枸杞子。采时不能太用力,枸杞子皮薄易破,捏破的果子流出红浆,果肉裹着金灿灿的小籽粒。红通通的枸杞子色泽诱人,令人垂涎。但我们都不敢吃,听大人说枸杞子有毒,吃了它会肿脖子肿脸。男孩子摘了当子弹互相扔,你打我,我打你,一阵激烈的战斗之后,大家身上、脸上都红红的。女孩子摘了则当作耳坠儿,用棉线穿了吊在耳朵上,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煞是好看。

也许是我喜欢躺着看书的缘故,上五年级那年,我患上了假性近视。上课时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看不清楚,医生说需要戴眼镜。那时家境贫穷,买纸笔的钱都没有,哪配得起眼镜。母亲很是焦急,生怕耽误了我读书。她不知从哪儿打听到枸杞子能疏肝明目,第二天一早,她就踏着晨露,来到河岸边寻找枸杞子。她用镰刀劈开荆棘,寻到一丛枸杞,一手牵住长刺的枝条,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采摘着一颗颗红彤彤的枸杞子。有时手被尖刺戳破了,她不顾疼痛忙着采撷,因为枸杞可以清亮儿子的眼睛啊。

母亲将采回来的枸杞用清水洗净,晾晒在一块干净的白棉布上。晒干后,用玻璃瓶装起一部分,留待日后慢用。剩下的一部分放在瓷碗内,现沏现喝。第一次,母亲将泡好的枸杞茶端到我面前,看着那红艳艳的枸杞在杯内忽上忽下地沉浮,我不敢喝,生怕中毒。母亲说:哪有什么毒啊?医生说它还是一味中药呢,吃了它,你眼睛就明亮了。”听母亲这一说,我才壮起胆子喝了 一口,枸杞不但不苦,反而还甜津津的。儿时的我最喜吃甜食,我不管有毒没毒了,大口大口地喝,喝完,满嘴甜滋滋的,齿颊生津。

母亲不仅每天泡枸杞茶给我喝,还经常熬枸杞粥、煲枸杞汤给我吃。坚持了一年多,我的眼睛果然和过去一样明亮了,学习成绩也和以前一样好了,枸杞子助我考上了中学、大学。故乡的枸杞子,给了我光明,给了我知识,给了我积极向上的力量。

大学毕业后,我在异乡的小镇上工作,看到同事经常买宁夏枸杞子泡茶喝,问为什么不泡茶叶,他们骄傲地解释:此乃清热祛毒、强胃健脾、滋阴补阳之上品。于是我依葫芦画瓢,也买来宁夏枸杞子饮用。而每到秋季,母亲总还要采些枸杞子晒干后给我送来。我说:妈,超市里有宁夏枸杞子卖,宁夏枸杞子比老家的枸杞子药效好多了。”母亲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宁夏枸杞子再好,也比不上家乡的枸杞子啊。

把母亲送来的枸杞子分一些给同事,留一些给自己。闲暇时分,我就撮一点枸杞子浸泡在茶杯中,慢慢品啜。白色的杯底,静静地躺卧着红玛瑙般的枸杞子。细细品味,只觉得清甜爽口,甘冽宜人。喝完后,还感觉余香袅袅,不绝如缕。其实,那哪是枸杞的余香啊,分明是我长长的乡愁和母亲给我的深厚绵长的爱啊!

1.文章主要回忆了作者小时候的生活,着重写了哪件事?

2.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文章中倒数第二段画曲线的句子“母亲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宁夏枸杞子再好,也比不上家乡的枸杞子啊”内涵丰富,你是如何理解的?

4.联系全文,分析题目“枸杞甜”的含义。

 

查看答案

将奋斗进行到底

李浩燃

①春风吐绿,草木初萌,中国再度迎来“两会时间”。“激动人心的发展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创造的”“只有奋斗才能成就更加精彩的明天”“我奋斗,我幸福”……“奋斗”成为代表委员口中的高频词汇。

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其言谆谆,拨动了人们心灵的琴弦,感染了无数普通劳动者。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攻坚克难,建立起煥然一新的人民共和国,靠的是艰苦奋斗。我们从一穷二白、千疮百孔起步,成为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奋斗是重要法宝。4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不凡征程,反复印证一个道理越是艰苦卓绝、困难如山,越需要坚忍不拔、踏实奋斗。实践表明,守成者没有未来,奋斗者书写传奇。

③1 939年5月,延安召开庆贺模范青年大会。毛泽东以“永久奋斗”为题发表讲话,号召全体共产党员、模范青年要把革命干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树立永久奋斗的价值理念,让奋斗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不也是深沉的人生经验吗?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初心》,生动刻画了甘祖昌的感人事迹。他戎马半生荣膺将军之衔,却主动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回到故乡当农民,带领乡亲拔穷根。他淡泊名利、为党为民,真正做到了“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因而被世人永远铭记。“人生谁能无忧愁,抱怨不如多奋斗。”朴素的民谚,映照着积极的处世态度,启示人们高扬奋斗的风帆。

④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对个体而言,为崇高目标而奋斗,不仅托举起成功的意义,也让拼搏的过程凝结成宝贵的精神财富。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踏准时代的节拍,为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孜孜以求,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勤勉奉献,这样的人生,才可谓更崇高的人生;这样的奋斗,才能通达更高远的境界。

⑤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最大的优势所在。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推进自我革命,关键就在于做到永不懈怠、永远奋斗。周恩来曾说“每个党员从加入共产党起,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奋斗,堪称统一知行、通向真理的桥梁。凡属过往,皆为序章,绝不是“功劳簿”的注脚。天上不会掉馅饼,美好愿景无法自动实现。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紧跟一步行,相信奋斗、矢志奋斗、永远奋斗,才能攻克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⑥“‘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新的气象需要我们去创造,新的作为等待我们去成就。一年之计在于春。两会上激荡起的奋斗之声、昂扬之势,如同击鼓催征,必将筑牢亿万人勇敢无畏的顽强意志,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奋进力量。

(选自2018年3月7日《人民日报》)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结合语境,分析文章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的比喻义。

4.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将奋斗进行到底”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