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

阅读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十余岁

(2)数小舟

(3)其言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1.(1)经历;(2)划船(3)根据/依据 2.(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 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3.D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阅”:经历。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尔辈”“物理”“是”“然则”“但”“臆断”等字词的翻译。 3.试题分析:D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讲学家只是提出了石兽埋在沙里只能越来越深的看法,并未盲目采取行动。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前后句式,补充完整,形成排比句。 

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作平地。如果你是种子,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作沙砾 。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后面加“否”)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将“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互换位置)

C.费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在“身体”后面加“的状态”)

D.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把“不管”改成“尽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

B. 诘问之下,她终于开口讲了事情的原委。

C. 从宏观来看,人们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D. 我和他一别十年,今日在路上不期而至,不知有多少话要说。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第一次上台发言,显得有点 jīn chí _____________

(2)树枝在寒风中 chàn dǒu__________

(3)富贵利禄对他而言,有如hǎi shì shèn lóu__________________,转眼成空。

(4)抗战时期,这位作家以 bēi tiān mǐn rén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关注社会。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__________________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4)《陋室铭》里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己亥杂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