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壶口瀑布》节选。 壶口瀑布(节选) 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

阅读《壶口瀑布》节选。

壶口瀑布(节选)

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  A  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  B  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  C  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③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1.请将动词“跌”“冲”“落”分别填入第②段A、B、C三处横线上。

2.细读文章,筛选信息,概括“壶口”之名的由来(不超过50字)。

3.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4.第一次去看壶口瀑布,作者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那么描写这次经历的部分从全文来看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5.选文第③段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前面“当地人说”几个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1.A--落 B--跌 C--冲 2.河心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 这深槽顶着宽宽的河面, 形成一个“丁字”,形似巨壶,“壶口”由此得名。(所答意思符合要求即可) 3.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表现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4.不多余。第一次看瀑布初步勾勒了壶口瀑布壮阔的气势和令人惊心动魄的形象,给后文详写第二次观看做了铺垫,也留下了悬念。 5.从侧面烘托激流汹涌,水流之急,水力之大。不能删除。因为这不是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听“当地人说”的,传闻可能有些夸张。如果删除的话,与事实不符。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跌”指的是物体落下,与“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的语境相符,故应该放在B处;“冲”指很快地朝某一方向直闯,应该放在C处;“落”在这里指“下降”,故应该放在A处。 2.这是一道信息筛选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从“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就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语言要简洁。 3.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可以从内容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还要写出表达的情感。“其势如千军万马”“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壶口瀑布的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写第一次看壶口瀑布的经历时,用“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突出了壶口瀑布的气势,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第二次在枯水季节看壶口瀑布做了铺垫。 5.此题考查了侧面描写的作用。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所要描写对象周围的人、事、景物,来反映、衬托被描写的主要对象。黑猪掉进深沟,从侧面写出了瀑布的气势和水流的湍急,不能删除。“当地人说”表明了消息的来源,具有不确定的因素,删去以后与事实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典诗文默写。

①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子衿》)

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④无意苦争春,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⑤白居易在《卖炭翁》中表现了卖炭老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⑥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了秋天的凄凉景象,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5月18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号召,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阅读所给的三则材料,归纳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2)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栏目二:

设计意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这段文字出自哪本名著?“我”和“你”各指的是谁?信中的“我”对“你”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查看答案

(题文)填入横线处的四句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青年人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我们应该                                   

                  ,努力成为信念坚定、知识丰厚、脚踏实地、品德高尚的一代新人。

①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②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③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④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 ④③②①    D. ①③④②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 《礼记》相传由西汉经学家戴圣所编纂,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其内容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

C. 《回延安》这首诗是用塞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了浓郁的塞北风情。

D.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了诗人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