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刘禹锡的《秋词(其一)》,完成小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阅读刘禹锡的《秋词(其一)》,完成小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云上,便诗情到碧霄。

(1)赏析加点的字,说说它们各自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题材、景致、情思、意境、艺术手法方面对本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之情。 (2) 刘禹锡一反文人悲秋的传统,自铸新词,唱出对秋天的赞美,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乐观胸怀。诗人描绘的“胜春朝”的秋景图——晴空万里,明净辽阔,天高云淡,飞鹤高翔,矫健凌云,直冲云霄。如此美妙的景物,让人精神为之一振。表现手法上,叙议结合,情景交融,富有理趣。想象大胆奇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解析】这是一道诗词赏析题。(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作者的豪迈乐观之情。(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秋天往往是令人伤感的,刘禹锡“我言秋日胜春朝” 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乐观胸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歧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用“______________”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开阔画面。

(7)孔子教育我们学习和思考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他说:“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36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中的许多计谋是借助比喻定名的。下列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的一项是(  

A.远交近攻   顺手牵羊   反客为主        B.围魏救赵   以逸待劳   偷梁换柱

C.打草惊蛇   浑水摸鱼   调虎离山        D.暗度陈仓   金蝉脱壳   欲擒故纵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B.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三国志》等。

C. 毛泽东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领袖,还是诗人和书法家。他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D. 莫顿·亨特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  )

古松的形象随着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假如木匠、植物学家和画家同时来看古松,木匠心里盘算它是适合造房子还是做家具,__________;植物学家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__________;画家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是聚精会神地__________以及它的昂然高举的气概。由此可知,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

①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

②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③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查看答案

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喜鹊的气度不凡,表现了作者对喜鹊的喜爱、欣赏之情。)

B. 淄博山水如画。如果说博山、淄川、沂源的风景如同一气呵成的写意山水画,那么桓台马踏湖就是工笔细作的江南画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淄博的山水之美,同时又区分了“博山、淄川、沂源”与“桓台马踏湖”风景的不同风格。)

C. 在浪漫中呼吸的巴黎、在历史中行走的罗马、在花园里游憩的新加坡,为我们提供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他山之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们进行城市建设可供借鉴的多个角度。)

D. 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匆碌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读书积累来让青春过得有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