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读材料,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材料一)东汉人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

读材料,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材料一)东汉人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总结了六个造字和用字的条例,称为“六书”。例如,“末”是象形字,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末”是指事字,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林”是会意字,像树连树的样子;“枝“是形声字,从木支声,树干之外另生的旁条。转注、假借都是用字的条例。

(材料二)休:金文,人倚在树上,表示休息;枯:金文,从木古声,本义是经年老树自然衰萎;沐,金文 ,从水木声,本义是雨洒树叶。

(材料三)

A. “六书”一般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

B.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沟通了汉字与语音的联系。材料二中的“休”“枯”“沐”都是形声字。

C. 材料三中“车”字的字形演变过程依次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繁体、楷书简体。

D. 书写汉字时,笔顺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B 【解析】试题分析: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形旁是表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它可以因形见义,据形知音,把文字的表义和表音两种功能融合为一体。“枯”、“沐”都为形声字。会意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成,衍生出新的含义。如:“信”字,由“人”和“言”两部分合成,人言为信,表示人说的话有信用。“休”是会意字,左“人”右“木”,表示人靠在树干上休息之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填空。

(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曹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4)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5)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饮酒》陶渊明)

(6)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12章)

(7)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 ,风霜高洁,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欧阳修)

(8)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宏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赏析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查看答案

作文题目:假如我是         

要求:①须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让高贵与高贵相遇

鲍尔吉·原野

①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

②对不期而至的泪水,我很难为情。对自己,我不敢使用伟岸、英武这样高妙的词形容,但还算粗糙的蒙古男人,和东北的车老板子仿佛。这使我对眼圈里转悠的泪水的造访很有些踟蹰。

③我的泪水是一批高贵的客人,它们常在我听音乐或读书的时候悄然来临。譬如在收音机里听到德沃夏克《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黑人音乐的旋律,令人无不思乡。想到德沃夏克这个捷克农村长大的音乐家,在纽约当音乐学院的院长,但时刻怀念自己的故土。一有机会,他便去斯皮尔威威尔捷克人的聚居地,和同胞们一起唱歌。“355-|3·2-|2·353|2—”我的泪水也顺着这些并不曲折的旋律爬上来。譬如读乌拉圭女诗人胡安娜·伊瓦沃罗的诗集《清凉的水罐》,诗人在做针线活时,窗外缓缓走过的满载闪光的麦秸的大车,她说:“我渴望穿过玻璃去抚摸那金色的痕迹。”她看到屋里的木制家具,想“砍伐多少树木才能有这一切呢?露、小鸟和风儿的忧伤。……在光闪闪的砍刀下倒下的森林的凄哀心情。”读诗的时候,心情原本平静,但泪水会在此优美的叙述中肃穆的挤上眼帘。读安谧的新作《手拉手》:“透过玫瑰色暮霭的轻纱/我看到河边有个光脚的女孩/捧一尾小鱼/小心翼翼向村口走去。”这时,你想冲出门,到村口把女孩手里的鱼接过来。那么,在地上撒满白露的秋夜,在把身子喝软、内心却异常清醒的酒桌上,在照片上看到趴在土坯桌上写字的农村孩子,蓦然想起小心翼翼的小女孩,捧着小鱼向村口走去,难免心酸。

④那么,我想:我并不经常读书,更难得读到好书,也不大懂音乐,最主要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为何会常常流泪?一个在北国的风雪中长大的孩子,一个当抄家的踹门而入时紧贴墙壁站着的少年,一个肩扛檩子凳木头垛被压得口喷鲜血的知青,我,不应该流泪,在苦难中也没有流过泪水。生活越来越好了,我怎么会变得“儿女沾巾”呢?如今,我的性格仍然强悍,甚至暴躁。

⑤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一点,泪水,是另外一种东西。这些高贵的客人手执素洁的鲜花,早早就等候在这里,等着与韵、诗和世道人心中美好之物见面。我是一个司仪?不,我是一个被这种情景感动了的路人,是感叹者。

⑥如果是这样,我理应早早读一些真诚的好书,听朴素单纯的音乐,让高贵与高贵见面。

⑦旋律或词语,以及人心中美好的部分,使我想起海浪。当浪头来时,你盯住远处的一排,它迈着大步走过来,愈来愈近,就在与你相拥的一瞬间,消散了。这是一种令人惋惜的美好,似乎我们无法盯住哪一排浪。但可以欣慰的是,远处又有浪涌来,就像使人肠热的旋律、诗和眼里的泪潮。

⑧从此,我不再因为流泪而感到难为情。

1.题目中提到的两个“高贵”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高贵”的?

2.第三自然段写了作者听音乐或读书时泪水悄然来临的情景,是什么样的感情使作者流泪?(每条不超过10个字)

①《自新大陆》_________ ②《清凉的水罐》_________③《手拉手》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开头一句领起全篇,表明作者自己是一个具有丰富精神世界的人。

B. 第五自然段说“我”不是一个“司仪”,而是一个“路人”,说明距离产生美。

C. 第七自然段中“海浪”的比喻意在说明作者非常希望高贵与高贵经常相遇。

D. 文章最后一句,既呼应开头,又明确点题,表达了自己的欣慰之情。

E. 作者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细腻真切地向读者展示了自己“高贵”的情感世界。 文章来自:学优网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核 舟 记

明代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箬篷 一作:篛篷)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解释加粗词。

(1)尝贻余核舟一:                 (2)绝类弥勒:

(3)诎右臂支船:                     (4)视端容寂:

2.《核舟记》选自清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

3.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_______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_______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4.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从这三段文字中各找一点理由。

5.最后一段“通计一舟”,使用了 什么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