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与 相处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写成一篇...

请以“与         相处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能够说真话,诉真情。

(3)注意书写工整、清楚、准确。

 

和父母相处的日子 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真好。它像一首美妙的乐曲使烦躁的我得到平静;像一剂强心剂使受挫的我奋发前进;像一颗阳光的种子使心灰意冷的我萌发希望。 与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令我感到温暖,在考前的日子里,我尤其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在考前的日子里,父母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一日三餐的精心准备,我做作业时的全程陪伴,上放学的按时接送…… 考前的一夜我仍在埋头复习,窗外暮色笼罩着大地,深蓝色的夜幕上点缀着点点星星,几丝清风吹进窗户,撩起我的发丝,我的心中倍感孤独。 正当这时,门轻轻地响了,妈妈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慢慢走了进来,把牛奶放在书桌上说:“别累坏了,明天要考试,早点休息啊。”我心里顿时觉得暖暖的,其实也只有妈妈才能如此关心我,用她的全身心来爱我。一股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妈妈微微地皱了一下眉,又开始了叮嘱:“你瞧你,又不关窗子,风这么冷,感冒了可怎么办?”说着轻轻给我关上了窗。我说:“妈妈,你快点去休息吧,我一会儿就去睡觉。”妈妈这才达成目的似的心满意足地走了,看着她那疲惫的身影,我不禁鼻头一酸,这都是因为我,妈妈才会如此辛劳。 我正喝着热乎乎的牛奶时,门又开了,这回进来的是爸爸,爸爸背着手笑嘻嘻地走过来说:“明天要考试,没有好的装备怎么行?”说着从身后掏出一把笔来,然后叮嘱道:“做数学题时,一定要审好题,不要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认真仔细地读题。”然后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了句:“好好考吧!”这一切都透露出对我的关心,一股暖流从指间传遍全身,被试题折磨的千疮百孔的心又重焕生机。 我暗下决心:爸爸妈妈,长大后我也要伴着你们一起走下去,风雨无阻!无悔!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与 相处的日子”。命题采用半命题作文的形式,给了学生很宽的写作空间。基于一个“与”字这个前提,横线上添加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如横线上可填“你”“他”“同桌”“家人”“老师”“书”“手机”等。这样就与中心语“日子”形成合理的偏正关系。偏正关系短语类的作文题目,其写作重心应该建立在“偏”的部分,以此来揭示思想,抒发感情。文体以记叙文、散文为好。思想宜深刻,揭示生活的真善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

B. 其境过清              能径寸之木

C. 记之而去              见渔人,大惊

D. 坻、为屿              通计一舟,人五

2.请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起初游小石潭“心乐之”,游览结束时“悄怆幽邃”,如何理解作者这样的情感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并回答问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shān)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________——_________——母亲捞起螃蟹——________

2.读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 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查看答案

填空

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的名著是《_________》,教育儿子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荣誉感,做一个“___________、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查看答案

填空

(1)求之不得,_________。(《关雎》)

(2)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__。气蒸云梦泽,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5)《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与孩子的情态,借以表现村人生活和平安定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与下列课文有关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呐喊》——鲁迅——现代

B. 《大雁归来》——《沙乡年鉴》——利奥波德——美国

C. 《小石潭记》——《柳河东集》——柳宗元——唐代

D. 《核舟记》——《虞初新志》——张潮——明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