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鉴赏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诗歌鉴赏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

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1.心远地自偏 2.“见”字体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情感,“望”字不能。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来理解内容,注意本题要求用原诗句回答。了解诗歌大意,关键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从中得出答案为“心远地自偏”。 2.本题考查炼字。解答此题时,一般先回答不能,然后分析这个字的表达效果,换掉后就怎么样。了解诗歌大意,“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不是有意而望,而是采菊时无意看见的山的形象;“望”是有意而看,不符合作者当时的情况。据此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1)文段选自 ___________,是父亲写给儿子__________(全名)的信。

(2)在第一封信中,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作者是个怎样的父亲?

 

查看答案

默写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

(2)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

(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文学常识错误的一句是(     )

A.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著有诗集《红烛》《死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B. 演讲词又叫演说词、讲话词,是一种供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

C.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王阳明,文章号召中国青年一代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D. 王选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被誉为“当代的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B. 元宵以后,节日的气氛渐渐淡了下来,周而复始,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C. 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江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D. 人与人之间应相互理解,和睦相处,不应挑拨离间、搬弄是非。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震耳欲聋  气喘吁吁  不知所措  含苞欲放

B. 多多益善  戛然而至  相辅相成  霓裳羽衣

C. 论资排辈  袖手旁观  消声匿迹  和言悦色

D. 怒不可遏  纷至沓来  目炫神迷  强词夺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