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你仔细观察身边的人或事,也许...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你仔细观察身边的人或事,也许会发现许多值得思索和学习的东西。请以“蓦然发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中心明确,②描写细致,③运用恰当的抒情议论。字数不少于500字。

 

蓦然发现 三分乍暖,七分微凉。初春。 悠远的苏城内,一直有那样温柔而绵长的声息,揉碎三月桃花香,掠过碧色爬山虎,不急不徐,轻轻浅浅地漫溢开去。 这时候,任谁都想去平江烟雨里走一遭。 青石,粉墙,黛瓦,是苏城不变的容颜;小桥,流水,人家,一如最初的古老映像,恰似不加粉饰的苏城女子,自戴望舒的雨巷中走来,在昏黄的江南烟雨下,撑一柄油纸伞,结着丁香一样淡淡的愁怨。 青石板路依旧斑驳,小巷边的墙自墙脚处发霉,流转了千年的时光。空气中的桃花香氤氲着一世倾城的温柔。我闭上眼,阳光温热,落在肩头,暖暖。 倏地,一阵细细浅浅的轻音拉扯住我的思绪。我跨过一个转角,看见旧旧的乌篷船,以及,轻摇船桨,低吟浅唱的老妪。 “上船么?”波澜不惊的语调,一如初春的微风,带着暖香。 我轻点头,起身,下岸,入船,上座。老妪轻轻摇着船桨,橹声摇曳,在浅浅窄窄的河道上拖带出一尾又一尾涟漪。 船缓缓前行,一路风景,纯白而不失单调,留住了时光,此生难忘。 蓦然间,船停了。老妪蹲坐在船沿,洗净了手,入了船篷。 我正讶异,只见老妪从纷繁的杂物里取出一个木制红盒,那般小心翼翼。我看见木盒上暗压的精致花纹,流转在空气中的木质香气平静了心肺。 老妪轻轻打开木盒,明亮的流光晃动了我的眼,暗红的木盒里端正地摆着一套青花茶具,是上品。 老妪温和地笑了,说:“这茶,可是好东西,一杯下肚,可比酒消愁哩!”依旧波澜不惊,温润如春。可我看见,她潮湿的眼,分明有大雾在喧嚣。 取一小撮茶叶,放入青花瓷茶杯里,入水,茶叶飞速地旋转上升,又下沉。老妪将一杯与我,一杯独饮,以最平淡的姿态,端着茶杯,却隐匿不了眼中年华的伤痕。 蓦地,我突然觉得,老妪的茶杯里承载的,不是清茶,而是她转身回眸间,永远无法忘却亦不想触及的念想与过往。只是聪慧如她,用自己的方式将痛楚中和,埋葬在平江悠远的春光下,落在她的茶杯里,随着茶水入肚,一并消忘。 眼前的茶香氤氲了平江午后,亦氤氲了我的眼。 放下茶杯,出了船篷,别了老妪,上岸,阳光甚好。 依旧是斑驳的青石板路,发霉的墙脚有浓得散不开的岁月香气。我走过一个街角,身后,轻轻浅浅的唱腔依旧清晰却恍惚,“君不见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波澜不惊,始终温润如春。 蓦然,在一个转角遇见,一个悠远的春日。 蓦然,在一杯茶里明了,一段时光的守候。 蓦然发现,与其车尘马足,不如行扁舟,赏垂柳,笑看一世风华。若自得,听笙歌婉转,看春光甚好,路人相引见红枝。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指导“蓦然发现”。“蓦然发现”,是对生命本质、生存内核无限逼近的追索,是对生活由感性体验至理性反思的一次飞跃,是对习焉不察的生活的重新发现。蓦然发现的事物,在品质上有着高低优劣之分。蓦然发现生活如此美好,蓦然发现父母如此爱我,蓦然发现时光流逝,蓦然发现高中生活一样精彩……这样的立意,品质一般。生活中本然性的事物,是用不着“蓦然发现”的。记叙文中,立意直接决定文章品位。蓦然发现的,应该是为常态生活所遮蔽的,而经“第三只眼”所察觉出来的。蓦然发现寒冷也是一种温暖,蓦然发现真正的雍容是朴素的,蓦然发现眼见未必为实,蓦然发现荒野消失,蓦然发现童心凋零……要使“蓦然发现”的一瞬富有冲击力,必须在此之前做好足够的铺垫。学会蓄势,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更需要提醒的是,在蓦然发现的一瞬,应注重细节描写,彰显细节描写的魅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诫子书》,完成以下习题。

夫君子之行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请在甲文空白处填入正确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淫慢则不能励_______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

③多不接世 _______________         ④将复何及 ___________

⑤蒙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____   ⑥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B. 甲文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C. 乙文中孙权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 乙文中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5.读了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查看答案

4分)

读书声与强国路

陈晨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在我们的生活字典里模糊起来。有人不爱读书,有人没时间读书,也有人认为,现在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触手可得,不需要读书,还有人认为读书只是个人的事。其实不然,读书更能强国。

有数据显示,2011年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依然有所上升,但仍低于12年前的水平。不可否认,这其中有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新阅读方式兴起的原因。但信息的浏览终归无法取代系统的阅读,我们更应该思考,当我们的社会像一列高速行进的列车,以日新月异的态势向前发展时,难道可以让书籍所承载的文明风景落在后面?对于一个数千年诗礼相传、崇文重道的民族来说,今天读书价值面临的忽视,读书生活遭遇的种种困扰,实在令人不安。

相传,犹太民族在孩子刚出生时,父母就会在书页上涂满蜂蜜让孩子舔食,目的是要告诉孩子,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被誉为 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每年人均读64本书。他们用事实雄辩地说明了知识就是力量:诺贝尔奖获得最多、科学发明世界人均第一、世界上人均拥有论文发表量第一、转化为科学技术的比例世界第一……

一位作家说过:文化不体现在一个国家高楼大厦的多寡,也不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基本建设,但一定关乎一个民族的魂魄和整体素质。抽掉文化这根筋,这个民族将会成为植物人。读书,带给人们文化。读书,可以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可以升华一国民众的灵魂,可以让一 个民族获得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力量。

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征程。或许,在不少人看来,文化强国是一个很宏大很遥远的概念。然而,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民工程,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努力。当一个国家的民众洋溢着清新的书卷气,这个国家才会历久弥新、朝气蓬勃,激发出不可遏抑的创造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不仅是有益个人身心、提升幸福指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寻求文化发展的基础工程。

鲁迅先生曾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读书作为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信息化社会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面对读书的困境,我们固然需要创造更宽松的阅读环境,需要更为亲民的图书价格,需要更有营养的出版精品,但首先,是带着一颗爱知、求知的心去拿起书本、翻开来静静地读。读书也是读心,从琅琅书声中,能感知个人心灵成长的历程,更能倾听到一个民族走向文化强国的铿锵足音。

(选文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紫藤萝瀑布》选段,完成以下练习。

①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地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②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③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得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④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紫藤萝瀑布》)

1.下面是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一比喻句将嗅觉化为视觉,把其中内在的和谐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B. 这一比喻以梦幻般的淡紫色表现紫藤萝花淡淡的清香,显得十分传神。

C. 这一句把嗅觉与视觉交织在一起,写出了紫藤萝花的香气那难以抵挡的浓度。

D. 这一句由梦幻一般的仿佛浅紫色的紫藤萝的芳香引入对十多年前的回忆,过渡很自然。

2.文章插叙十多年前的往事有什么作用?

3.赏析“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这句话,并说说“流向人的心底”该怎么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探究“分享经济”的内涵要点与潜在问题。

材料一:“家里的车闲着也是闲着,一个月得空的10天左右时间里,利用打车软件出来载客,能挣不少钱。”这位年轻的机械工程师说。如此场景有很多:有人将家里空余的房间布置成精致的主题小屋,成了旅游者抢手的“客栈”;有人得闲后在家烧饭,便宜卖给忙碌的上班族,结果成了有名的“大厨”;有人将自己擅长的技艺分享给同好者,获得了许多关注,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还出了畅销书……这些看似“非常规”的联系正在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供方获得了额外的收益,而需方则以更低的成本获得了产品或服务。这就是分享经济。

材料二:互联网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且日益广泛、深入地覆盖到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行业和领域,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为人和人的连接、人和物的连接、人和创意的连接,提供了平台和支撑。

材料三:我们敢不敢搭乘陌生人的车?敢不敢把物品交给陌生人投递?敢不敢让陌生人到自己家里住,或者自己住到陌生人家里去?分享是会遭遇障碍的。一些分享平台会要求产品或服务提供者上传资料,进行审核,同时在服务结束后,提供评价渠道和专线投诉方式。互联网企业大多只能掌控线上的资源,帮助用户完成资源对接。然而,对于这些资源的质量,也就是线下真实服务,却不能控制,这就导致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人人快递创始人谢勤说,整个服务流程都建立了标准和规则,从准时、礼貌到沟通、支付等,每一个细节都能够记录。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从下列几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错误的两项。(       )(       )

A. 到北平后,祥子做过各种苦力,后来决定以拉车为业来改变自己一无所有的命运。他拼命努力了三年,终于拉上了属于自己的新车,可不到半年就被乱兵掳去,直到和虎妞成婚后才又拉上了虎妞为他买的一辆二手车。

B. 《骆驼祥子》中,虎妞因难产而死。虎妞的死让祥子彻底丧失了生活的信心,他开始堕落,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甚至还出卖了他的恩人,最后靠帮人送殡行尸走肉般地活着。

C. 祥子曾经先后到杨家、曹家、夏家做过包月。杨家人多事多,待人苛刻;曹家虽然工钱不多,但主人和气;夏家只有两个人,可十分肮脏卑鄙。

D.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

E. 祥子原本是善良纯朴,热爱劳动的青年。他一贯要强奋斗,不愿听从虎妞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老马的六十多辆车,不愿听高妈的话去做小买卖,只想做个自食其力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