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南京完全解放国民党反动派宣告灭亡 (新华社南京1949年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南京完全解放国民党反动派宣告灭亡

(新华社南京1949年4月24日5时电)国民党22年反革命中心南京,已于23日午夜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人民解放军入城后,受到学生和市民的热烈欢迎,男女学生们纷纷向解放军献花致敬。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城内秩序稳定,商店照常开门营业。在发起渡江作战后三天内,人民解放军便攻占这一全中国第一个大城,这说明解放军威力的强大,国民党匪军一触即溃,已经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抵抗。

1.括号内的文字是这篇消息的部分,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在文中画出导语部分,并说明导语交代了哪些记叙要素。

3.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并写出大意。

4.文中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有人以为新闻必须强调客观性,只能用事实说话,不应当发表议论,这种看法对吗?

 

1.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稿地点、时间。作用是说明该新闻报道及时,材料真实。 2.导语:“国民党22年……宣告灭亡。”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概要。 3.(1. 第一层:“人民解放军入城后……献花致敬。”大意:群众欢迎解放军的热烈场面。(1分)(2) 第二层:“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开门营业。”大意:解放后的南京,社会秩序稳定。 (3)第三层:“在发起渡江……有组织的抵抗。”大意:对这一事件的评论。 4.记叙和议论。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是对的,但是也并不排斥议论,适当的议论可以对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电头作用的分析能力。新闻的电头,一般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仔细阅读这则新闻的电头,“新华社南京1949年4月24日5时电”交代通讯社是“新华社”,发电地址是“南京”,发点时间“1949年4月24日5时”,体现出新闻的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文体的了解情况。新闻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或第一段。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国民党22年……宣告灭亡”,这段话交代了新闻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核心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习主席在2016年电视新年讲话中说:“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中国将永远向世界敞开怀抱,也将尽己所能向面临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自此“获得感”“朋友圈”全面爆红。①“获得感”一词还曾名列“《咬文嚼字》杂志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榜首第一位。

材料二:②《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后,使“互联网+”一词在中国各大媒体迅速传播,成为“2015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之一。

材料三:2015年11月9日《南国今报》以“林心如:吓死宝宝了”为标题发表了一篇文章,③随后“吓死宝宝了”被广泛使用,“宝宝体”走红。

材料四:2015年11月,歌手王心凌的微博照片被不少网友评论为“没品位”“不美”,而一位网友评论:“主要看气质。”此语一出,迅速引起共鸣,④继而得到网友的追捧、转发,也因为其拒“看脸”、重“气质”的正能量,在2015年末爆红网络。

(1)从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来看,“流行语”主要是借助哪些媒体传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流行语”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材料中四个画线的句子有两句存在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

××网2016年4月22日讯 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为迎接首个航天日,航天专家在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做专题报告,总结了中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天成就,强调了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目前已经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并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的航天发射数量稳居世界前三,尤其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是,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排比)

B. “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借代)

C. 再见了,奥地利50先令钞票上的弗洛伊德。再见了,塞尚和你的苹果。再见了,阿波罗和亚历山大大帝。(排比)

D.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比喻)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新闻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广义的新闻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为消息。

B.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担负着阐述导语提到的主要事实和补充次要材料的任务,要求写得内容充实、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C. 新闻报道的对象一定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对于有些早已发生的事件,即使发现并把它报道出来,也不能称为新闻报道。

D. 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通常是消息的导语部分,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本着“服务G20,奉献G20”作为目的,杭州市政府发出志愿者征集令,希望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踊跃报名。

B. 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C.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D. 一篇有关中国人在50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作者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