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加点的词语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颁发(bān) 阻遏(è...

下面加点的词语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bān)     阻(è)     订(qiān)    锐不可挡

B. (zhōng)    然(qiǎo)    灭(jiān)    心潮彭湃

C. 气(xiè)     击(kuì)   要(sài)     豪情万丈

D. (zhǔ)     军(guān)  首(qiáo)    震耳欲聋

 

C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A项“锐不可挡”写作“锐不可当”;B项“心潮彭湃”写作“心潮澎湃”;D项“冠”读作“guàn”。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目: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特征鲜明,诗歌除外;③立意自定;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18分)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后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抄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正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⑩“什么,爹?

⑾“在你面前低头弯腰。”……(选文有改动)
1.文中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3分)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段画线句子中冰凉的酸的深意。(2分)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去,终于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5.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的最后一次叮嘱的含意。(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西塘的水上清洁工

小河丁丁

①那年八月下旬,我和六妹来到西塘,一个小小的江南古镇.

②黄昏我们沿着临河的长街漫行,一条小船在彼岸酒家楼下微微浮动,船夫坐在船头悠闲地抽着香烟.此人三十出头,身瘦衣宽,脸长长的,胡须头发有些零乱.游客朝他拍照,闪光灯咔嚓咔嚓,他毫无反应,只把一条腿歪搭在船舷上,半低着头,默默享受那支短短的香烟.那条腿也瘦,裤管显得有些空荡,薄长的脚板蹬着千层底的黑布鞋.开始我以为他在候客,后来看到船上放着长柄捞网和垃圾篓,才明白他是清洁工.

③他扔掉烟蒂,用桨顶一下岸石,小船就离了岸,慢慢地顺水漂移.除非是给游船让道,他都懒得摇橹.摇橹也用一只手,有心无心,不愿意绷紧肌肉.世上哪有这么悠闲的清洁工!这边游人熙熙攘攘,对岸酒家正在呼喝划拳,而他充耳不闻.我注视着他,人世间的喧哗躁动就变得轻了,淡了,全都成为他的背景.

④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墩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漂进桥孔,又坐到另一边的石墩上,目送他和小船渐渐远去.水面漂过梧桐叶,他漫不经心伸出捞网,连屁股都不挪一下.河边泊着一座“水上餐厅”,船楼的霓虹灯在水中投射出大片光影,奇异,诡艳.他把小船摇到滟滟的灯影里,那一刻真是如梦似幻.

⑤我痴痴地望着他和小船消失在夜色里,不愿离去.过了许久,他和小船从暗影中再度出现,往这边漂过来.这边桥下有个小小埠头,到了这儿,他终于站起来了,小船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推着向埠头靠近.他一个跨步上了岸,动作飘逸,恍若仙人.我担心小船因为他的蹬力离岸,小船却继续往前,轻轻触到石阶,好像能按主人心意行事.他拴好小船,上岸去了,我兀自望着小船出神,那把长橹在水中半浮半浸.

⑥“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我没有回答.

⑦吃过晚饭回旅店休息一会儿,我们出来欣赏河街夜景,发现水上清洁工换了一个.这人身如铁塔,头大颈粗,登台唱戏李逵张飞非他莫属.那条小船载着他摇摇晃晃,好生吃力,似乎随时都会覆没.他叉开柱子般的双腿站在船上,膝盖绷得直直的,一只大手将长长的捞网牢牢夹在腋下,另一只大手掌着橹把将小船摇得飞快.

⑧正是放河灯的时候,好几家铺子在卖河灯,有莲花灯、船灯和心灯,还有一种是长方形,都用各色彩纸做成,十分精致.这些河灯点燃了,烛光从里面映着彩纸,漂在水中又映着波光,在黑暗中多么动人啊.可是游客们刚刚把河灯放下去,壮汉就匆匆赶到,“波”的一声用捞网将河灯扑灭,捞起来用力倒进垃圾篓.他那么粗鲁,对寄载各种心愿的小灯不带丝毫怜悯,简直就是“河灯杀手”.

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灯还燃着你就这样…”“你回头再捞也不迟!”“至少等河灯熄了才能捞.”“不要捞了,河灯多漂亮呀!”

⑩壮汉却振振有词,声音像打雷一样:“我是打工的!我不干活人家不给我钱!”

一个小姑娘含着眼泪向一位卖河灯的老太太投诉,老太太操着吴侬软语无奈地说:“跟他说也没有用,他呢…等他过去了就好了…”

六妹很想放河灯,又不甘让自己的河灯遭遇灭顶之灾,就在那儿磨磨蹭蹭.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六妹买了一盏小小的莲花灯,下到濒水的台阶,在牵挂与侥幸的目光里,很小心地将莲花灯放到水面.莲花灯畏畏葸葸躲在河堤下,没有漂向河心,这儿有台阶挡着,不到近处发现不了,它是害怕那个壮汉杀回马枪吧.

夜渐渐深了,街市渐渐冷清,寂静.我们走过幽暗的长巷回到旅店,在露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

(选自《文汇报》2016年5月2日,略有删改)

1.文章主要写了两位清洁工,处处形成对比。根据文章内容,把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人物

第一位清洁工

第二位清洁工

外貌

身瘦衣宽,脸长长的

摇橹

不愿意绷紧肌肉

捞垃圾

匆匆赶到 捞起来用力倒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凳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进桥孔。

②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

3.第③段写清洁工,为何又要写“这边游人熙熙攘攘,对岸酒家正在呼喝划拳”?请简要分析。

4.第⑥段写道:“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我没有回答。”请你结合语境,用第一人称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字以内。

5.文章结尾:我在楼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读完全文,你一定也有很多思考,请写下你的阅读感悟。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  ____

(2)无案牍之形  ____

(3)可爱者甚  ____

(4) 香远清  ____

2.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陋

B. 以我酌油知

C. 隐逸者也

D. 其反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结合文中三种花的象征义简要分析。

5.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查看答案

诗歌赏析,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释)①氛垢:雾气和尘埃。

1.诗歌的前三联写出了雨后原野的什么特点?

2.诗歌的尾联运用了衬托手法,显得活泼、生动。试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