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 夏锦文 ①“既要做显功,也要做...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

夏锦文

①“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这是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在做好一些容易出彩的“显功”的同时,也要以久久为功的精神多练一些“潜功”。

②“潜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仅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政绩观,而且契合事物发展规律。任何事情都     积累而成,不可能突然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大跨越”。一个科技项目的突破不是    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团队甚至几代人   、攻坚克难的结果。同样,一个地区的稳健发展、一项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工作,都浸润着长期打下的底子和    的“潜功”。

③领导干部应善于做“潜功”。对于这一点,共产党人早就有着深刻体会,并付诸行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就是楷模。在治理兰考期间,虽然遇到的棘手难题一个接一个,但他总是把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始终坚持既治标更治本,确保可持续发展。比如,在治理流沙时,他知道泡桐树成长周期慢,但考虑到是“百年大计,是基本建设,是改变兰考面貌的重要一环”,因而竭尽全力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开展育苗造林,努力改变兰考面貌,在人民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杨善洲也是如此,在云南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以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载,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在这20多年里,他没有想着如何干出绚丽多彩、擂鼓喧天的政绩,而是一头扎进深山做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丰功伟业。回望这些“潜功”,我们无不体会到:“潜功”的“收获季节”往往漫长又艰辛,但是正是因为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必定会出实绩,干部群众也一定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多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为百姓谋得福祉当作从政为官的追求。然而,有些领导干部却缺乏久久为功、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不自觉中滋生了“政绩急躁症”,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对容易看得见、能迅速显现政绩的工作乐此不疲,对需要花费时间、打持久战的“长线”工作却不愿投入,这些都与正确的政绩观格格不入,亟须纠偏。

⑤“政如农功,日夜思之。”农民种地要想有好的收成,就必须经历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的漫长过程,而不能搞毕其功于一役的短视行为。为官从政亦是如此。各级领导干部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为政雅量和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不懈定力,才能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把“潜功”做成更入心的政绩。

1.阅读本文,分别说说什么是显功、潜功?

2.第②段横线上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朝一夕    一点一滴    持之以恒    默默无闻

B. 一点一滴    一朝一夕    默默无闻    持之以恒

C. 一点一滴    一朝一夕    持之以恒    默默无闻

D. 一朝一夕    一点一滴    默默无闻    持之以恒

3.分析第③段论证过程。

 

1.、显功: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潜功: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 2.C 3.首先提出作为领导干部应善于做“潜功”的观点,然后用焦裕禄面对困难却始终把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治理兰考和杨善洲放弃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山植树造林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共产党人对于做潜功早就有着深刻体会,并付诸行动。最后指出做潜功过程艰辛但是一定会有实绩。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此题比较容易,可提取第1段的“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分析作答。即前者为“显功”,后者为“潜功”。 2.试题分析:一朝一夕,指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很短的时间。一点一滴:形容微小零星。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默默无闻: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一空强调“积累”,所以选用“一点一滴”。二空强调时间与过程,所以选用“一朝一夕”。三空是与“攻坚克难”并列的一种品质,所以选用“持之以恒”。四空强调“潜功”,所以选用“默默无闻”。 3.试题分析: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要抓住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没有词语作为标志就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如本段首先提出应善于做“潜功”的观点,然后举例证明观点,最后得出做潜功过程艰辛但是一定会有实绩的结论。这样使整个论证过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大将军》,完成后面小题。

大将军

葛闪

将军以少于对方一半的兵力,面对敌人坚固的城池,还有城头上叫嚣着的乌压压的敌军,丝毫不显畏惧。是的,将军一生戎马,一杆金枪,一匹白马,一腔碧血,一颗丹心,何曾惧过任何一个对手?又何曾打过任何一次败仗?

这样的阵仗,将军见得太多了。一如从前,将军指挥若定,纵横开阖,双目如电,一声“杀”字响彻云霄,带领着众将士发动了攻城的号令。“将无贪生之意,士有必死之心”,在战略战术配合得当的基础上,加上众将士的勇猛无敌,战争的结果如将军料想的一样——己方胜利。

城里城外,城上城下,满是尸山血海,断壁残垣。已是白发苍苍的将军站在城头上,眉头紧蹙,忧心忡忡,和旁边众将士摇旗呐喊、兴高采烈的神情截然不同。众将士对将军的神情也已习惯,见惯不怪了。将军为朝廷效力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连一次败仗都没打过,“常胜将军”的封号那是实打实的真金含量。但是,谁也弄不明白,为什么每次打胜仗之后,大家都兴高采烈,唯独将军一个人忧心忡忡,双眉紧蹙?

将军一生,大大小小二百七十六战。特别是这次,是他平生的最后一战。皇帝说了,将军此战之后,就在京城赐他一处大宅,让他颐养天年。这最后一战依然胜得漂亮,将军当在征战生涯中,画上一个完美至极的句号,可他为何依然一如从前那般满脸忧愁,闷闷不乐?谁都奇怪,但谁也都不敢去问。

将军班师回朝。金銮殿上,皇帝对其大加褒扬,肯定其戎马一生战功赫赫,赐号“护国威武将军”,并有免死金牌一枚。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朝中文武莫不艳羡,纷纷对将军祝贺不已。

将军退休了,整天就逗弄儿孙,养鸟种花。将军身退,但威名永存。能文能武的他,不仅马上金枪扬威,马下对治国之道也颇有见地。皇帝隔三差五,只要得了空,便会移驾将军府邸,与他下个几盘棋,从棋子敲落之间向将军讨教治国之道。将军也不推托,与皇帝常是谈笑风生之中,棋子翻飞之间,将胸中丘壑不经意地搬出来。君臣之间,也落得其乐融融。偶尔间,皇帝也会问起将军那个问题——为什么每战胜利后,从没见过他展笑扬眉,反而都是愁云满面?将军笑笑,说过去了,不想再提了。皇帝也笑笑,不再强求答案。

时光荏苒,将军更加苍老,但精神还算矍铄。皇帝去了后,新皇登基。新皇也算是开明之君,殿堂之上,既能自有主见,亦能耳畔容得下忠谏之言;朝堂之下,既能勤学苦读,又能微服走访民间,体恤民生。特别是效仿其父皇,经常到将军府邸和将军下棋论道,算是对将军礼遇有加,厚泽绵长。新皇和他父皇一样,对于将军的传奇一生的好奇心更加浓厚,也常会问起将军那个问题——为什么每战必胜后,从没见过他展笑扬眉,反而都是愁云满面?将军依然是笑笑,说过去了,不想再提了。新皇雅量,也是笑笑,不再强求答案。

终有一天,将军卧床一病不起,各方大夫也都来瞧过,均摇头叹气,说将军是即将油尽灯枯,即使华佗再世也无回天之力,怕是撑不了几日了。皇帝闻之,悲恸至极,銮驾摆至将军府邸,破开天之例,终日常驻将军府。将军府上下,无不铭记圣恩。

七日之后,将军弥留之际,皇帝紧紧抓住他的手,轻声说:“老将军,朕想问一个问题。虽然朕知道此时问确乎有点不合时宜,但朕如果不问,必将成为心结。”

将军艰难地点点头。

“将军一生大小二百七十六战,朕未登基时就大为敬佩。但朕更为奇怪的还是那个问题——古往今来的那些千古名将,打完胜仗莫不神采飞扬的,可将军为何有别常理,每战必胜之后,却都是忧愁不已,满面悲痛?”

将军惨然一笑:“别人看到的是胜利后的繁华,我想到的是千百万个女人没了丈夫,千百万对父母没了儿女。别人看到的是刀枪剑戟的战场,我想到的是一条血肉模糊的路呀。只要有战争,不管是我方胜利还是敌方胜利,战场上倒下的那都是人呀,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呀。皇上呀,每每想到这些,叫我如何展露笑颜?”将军很是激动,一连气说完,便呼吸急促,不久便永远地闭上眼睛。

皇帝终于明白,原来将军也有他自己的心结。只不过,自己和其他人的心结都是出于好奇,而将军的心结,却是超越了人类私欲的升华。皇帝下旨,新赐将军封号,没有任何浮华的意义,也没有任何功德性的字眼,只有“大将军”三个字,世代永袭。

皇帝说,世间最大不是天,不是地,不是海,更非天子帝王之家,而是以“仁”字为最大。将军大仁大义,大境界大胸怀,此乃真正治国之道。

自此,朝廷注重休养生息,外抚众国,内以仁政。数十年没有战争,全国上下,一片清明。

1.在文中将军的封号发生了几次变化,阅读本文说说将军获得每个封号的原因?

2.文中多次提到将军的心结,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将军的心结是什么?

3.本文中的两个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与下列哪些选项的观点有相同之处(    )

A.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D.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近几年来互联网与通讯行业的飞速发展,网络和手机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一部分,人们对它们的依赖也达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随着依赖程度的增强,人们的生活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微信作为时下最热门的社交平台,正在演变成为一大商业交易平台,微信朋友圈里不只有朋友,还有微商。在大家的又爱又恨之下,微商逐渐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而从微商那里购物也成为了一部分人的消费习惯。

微商就是继电商之后最新兴起的一种网络商业模式,是指利用微信、QQ、微博等社交工具作为平台来开拓市场、展开销售活动以实现销售目标或进行分销的组织或个人。微商的兴起带来了一场传统电商界的震荡,它弥补了传统市场与电商高成本、人员管理难、投入成本回收慢等问题,微商从业门槛低,人人都可做,不仅可以快速铺开销售渠道,还可以用低成本迅速将广告铺开,是对传统电商的一场革新。

(材料二)图1:2015—2017年中国微商市场交易规模

图2:2015—2017年中国微商市场从业规模

(材料三)

据悉,北京市消协2017年10月至12月期间组织开展了微商行业调查。其中的体验式调查选择了5个代表性微商行业品类,包括化妆品、养生保健、食品茶饮、农特产品、日用服装。调查显示,与其他消费方式相比,消费者和微商的交易过程中,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和法律风险。

多种方式调查结果显示,产品质量对消费者购买影响程度最大,这方面微商出现的问题最多。通过对2017年全年的微商问题的新闻舆情文本数据分析,反映出来的微商问题中,最突出的是产品质量,占比达到54.57%,尤其是产品“三无”现象比较严重。农特产品的“三无”程度相对最严重,得分仅4.76,其次为日用服装和化妆品。在本次农特产品体验式调查的6个样本中,无论是企业微商还是个人微商,产品“三无”现象普遍存在,甚至连生产日期或过期日期都没有标示,给消费者食用带来安全隐患。

微商服务层面,主要问题表现在售后。在30个调查样本中,仅有22.22%的微商同意退换货,其中养生保健、化妆品、日用服装商品类不同意退换货的占比超过50%。市消协表示,在本次的体验式调查中,所有微商调查样本均是要求先付款后发货,因此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很难保障自身利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微商群体的扩大,各微商代理对于产品的宣传也存在难以把控的局面。尤其一些养生保健产品,微商代理们为了促进销售,肆意夸大产品效果,如宣传某产品除了有减肥降脂功效,甚至提示有抗癌等治疗作用。

(材料四)

护肤微商“斑美拉”号称华佗传人授权,将华佗中医秘方引入产品研发,坚持使用中医配方、纯天然草本原料生产、健康无副作用的产品,由内至外解决脸部皮肤的诸多问题,如雀斑、黄褐斑、蝴蝶斑、老年斑、铅汞中毒黑斑、暗疮、粉刺、痘印、皮肤暗黄等。但顾客使用该产品后,出现了大量“返黑”现象,皮肤因无法排出毒素而变得更黑更暗,甚至蜕皮、溃疡。“实在是太黑了,你看看我的脸!”一位贵州的顾客指着自己多斑且发黑的脸颊,哭诉她这一年来的痛苦经历。大量代理和顾客都想找斑美拉公司退款退货,甚至索赔。斑美拉公司它没有退货这一说,这是正常现象,是我们的脸在排毒,特级代理如是称。最终代表斑美拉公司谈判的特级代理只答应换货,退货退款则免谈。

1.阅读(材料二),请你说说微商发展的趋势(四个字概括)。阅读(材料一)说说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说说这两则材料共同反映出的微商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查看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钱理群先生曾说过:“读文学经典惟一的目的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你坐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达到心灵的契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坚持读下去,你会发现,你变了,像巴金老人说的那样,变得更好了。”同学们,在你阅读名著的时候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呢?坚持读下去,也有“变得更好的”体验呢?请结合读过的名著,谈谈你的阅读体验。(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是陋室 ________ (2)陶后有闻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4.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查看答案

(题文)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苏轼这首词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借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愿望;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______________”,借用典故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李白在《行路难》中的 “______________”, 借用典故表达自己渴望能有机遇被重用而为国建立一番伟大功业的愿望;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借曹操的话“_______”,表达了诗人想实现抱负的宏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