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后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后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苏轼词风豪放,境界宏大,气势恢弘的特点在这首词中体现明显,请你任选一处,谈谈你阅读后的体验。

2.请你从词人的角度,描述你从画线句中读到的词人的心理活动。

 

1.答案示例:“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最能体现诗人的豪迈风格。 “千骑卷平冈”这打猎时的阵势真是浩大,卷着一股尘烟飞驰而过,尤其是左牵猎犬,右擎苍鹰,我仿佛看到了词人的那份潇洒豪迈的英姿与气概。 2.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让我再为朝廷效力呢? 【解析】 1.试题分析:体会豪放词派的词风豪放、境界宏大、气势恢弘的特点。需要从本词中提取相关词句进行分析。如“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所以此句也体现诗人的豪迈风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谈家风,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良好的家风不可缺失,它不但能为文明家庭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还有着传递价值观、维系社会稳定等显著的社会功能。为此,某校举行了“传承文化传统,展现优良家风”的主题教育活动。

下面这段话是同学搜集的资料,请你阅读后,根据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族、父母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折射出的无形家风,带给孩子的则是有形的力量。这种有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都会上家风的烙印。

好家风孕育好作风。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中,家风早已是行为准则,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教育的第一场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的huì聚构成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状态。

1.给上文中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注音书写的汉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qián 汇    B. qiǎn汇    C. qián会    D. qiǎn 会

2.下面的词语与文中第一段的斜体字“打”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 鸡飞蛋打    B. 风吹雨打    C. 打下伏笔    D. 打出租车

3.下列语录所表达的意思与文中画线句一致的一项是(     )

A. 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B.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C.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D.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下面书法作品,是同学们家中客厅悬挂的字幅。不同的字幅内容,展现了不同的家风。下列对字幅的欣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甲                         乙

 

丙                         丁

A. 甲作品属于隶书,蚕头燕尾,严谨庄重。 此幅书法作品展现了主人不追求名利,志趣高洁的高雅情趣。

B. 乙作品属于行书,潇洒流畅。主人坚信足够的努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收获。

C. 丙作品属于楷书,规范端正,行云流水。主人懂得诚信是做人做事成功的根本。

D. 丁作品属于草书,奔放自如,表现了主人对家庭和睦的重视。

 

查看答案

大作文

人生如旅途,旅途中有晴天里阳光沐浴的温暖,也会有下雨天风雨交加的迷茫;有行走坦途时云淡风轻的惬意,也会有攀爬险峰时意想不到的艰辛。风雨过后是彩虹,山的那边是另一种风景。

“我终于翻越了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①叙事具体生动,抒情真挚自然,有一定的感悟;

②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如有需要,请用A、B、C代替

③不少于600字。不抄装本试卷中阅读文段。

 

查看答案

小作文

黄毅同学于2018年6月5日下午在学校操场拾到一个钱包,钱包内有饭卡、公交卡各一张,人民币5元。他把钱包交到了政务处。请你以政务处的名义拟一则招领启事。拟定时间为2018年6月6日。

要求:格式,内清楚。

 

查看答案

守之以谦,行之以实

陈思炳

鲁迅一生谦虚谨慎。刘半农曾提议他参评诺贝尔奖,他却说自己不配,“还欠努力”;人们推崇他的作品,他却认为那只是“时时随风而逝”的“许多小小的想头和言语”;他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为他作传,因为他觉得自己一生太平凡……他敞开胸怀和读者交流思想情感,洞察社会也深刻剖析自己。在自我贬抑与反思中,他的形象却伟岸起来。

托尔斯泰曾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越小。观察成就斐然之人,的确大多如此。   A    ;杨绛是著名学者、作家,但她在《杨绛全集》的自序中,谦称“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才能突出却不恃才傲物,反而在自谦中矢志提升自我,这也许正是其人生分数值不断增大的内在原因。

“器虚则受,实则不受”。谦逊之人往往能认识到自身不足,乐于接受新思想新知识。   B    骄矜之人则妄自尊大,或因自我感觉良好而睥睨一切,或因取得微小成绩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对于“墙角的花”来说,“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现实中有一些人,发了几篇文就自称“著名作家”,演了几场戏就自诩“明星演员”,于是开始好面子、摆架子,在自夸自满自负中逐渐失去了前行的能力。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标榜着“公仆”身份的人,如果也对自己有着不切实际的认知,甚至通过各种手段,为自己罩上“优秀”的外衣,其负面影响只会更甚。把自己看得很高,把别人看得很低,最终只会在华丽包装、自吹自擂中把分母无限增大,使自己的分数值愈变愈小,甚至成为他人眼中“轻于鸿毛”的人。

自谦渺小者未必渺小,把自己放得很低,他人往往把他看得很重。《彭总在中南海》一书中曾讲述过这样一件事:一天,彭德怀看到巴金在一篇文章中描写他“像长者对子弟讲话”,坐立不安,于是给他写信道:“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一些,使我有些害怕!”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曾面对女儿的疑问:“爸爸,你是拿口镇最大的人吗?”他回答:“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视自己为“渺小的人”,体现了纯朴谦逊的性情品格,映照出“人民大如天”的敬民意识。事实证明,谁把人民看得最大、把自己看得最小,谁在人民心中的分量就“重如泰山”。

有人说,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C     无论处于怎样的境遇、无论取得何种的成绩,倘若能始终守之以让、守之以法、守之以谦,一个人才能为自己的成长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成就更有价值、更有境界的人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4段列举彭德怀和廖俊波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

3.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A、B、C其中一处抽出来的,请将它放回原处,并说出理由。

牛顿曾建立起一座宏伟的经典力学大厦,但他并不因此自矜,反而将成就归因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查看答案

“太空环保”彰显中国担当

张保淑

近日,绕地球飞行6年半的“天宫一号”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再入大气层,绝大部分器件在空中分解并烧蚀销毁。社交网络上有外国网友晒出“天宫一号”残骸进入大气层燃烧的影像:先是有几块闪亮的碎片在空中快速滑行,不久后碎片燃烧起来,在天空拖拽出数道耀眼的光轨。与之前一些外国媒体所担心的完全不同,天宫一号完美谢幕,既没有对地面造成任何威胁,也没有制造太空垃圾。

说起太空垃圾,人们可能首先会想起那些从太空坠落的人造飞行物残骸。事实上,几乎每周都有航天器残骸落入大气层,其中大部分都会在再入大气层时燃尽,基本不会对人类构成威胁。真正危害巨大的太空垃圾是那些在地球轨道中掉不下来的废弃物。火箭科学家称之为空间碎片或轨道碎片,指宇宙空间中除正在工作着的航天器以外的人造物体,包括航天器发射过程中产生的碎片、航天器表面脱落的太阳能面板和油漆、火箭和航天器爆炸碰撞产生的碎片,甚至是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手落下的手套。这些碎片在地球轨道上以3-8公里每秒的速度高速运动,碰撞时相对速度可达每秒10公里以上。

太空碎片的危害早已不再只是一种“担心”而是活生生的“现实”,给世界航天事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害。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块相撞,导致舷窗被损,只好停止飞行。1986年,欧洲空间局的“阿丽亚娜”号火箭进入轨道之后不久便爆炸,爆炸残骸成为太空垃圾,致使两颗日本通信卫星遭到毁坏。1991年9月15日,美国发射的“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差一点与苏联的火箭残骸相撞,当时两者仅仅相距2.74千米,幸亏地球上的指挥系统及时发来警告信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2009年2月10日,美国铱星公司的通信卫星“铱星33”与一颗报废的俄罗斯军用卫星相撞,产生2000多片碎片,每个碎片都如同一发炮弹,能够轻易摧毁任何昂贵设备。

作为航天后起之秀,中国一直高度重视“太空环保”工作。早在1995年,中国国家航天局就正式加入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从2000年起,中国启动了“空间碎片行动计划”,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提供了空间碎片监测预警技术服务。根据该行动计划,开发了高性能防护材料和先进防护结构,颁布了《空间碎片减缓与防护管理办法》,对现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施末级钝化处置,并多次对废弃卫星实施离轨处理。2004年10月,“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中心”成立,并把“积极研发空间目标与碎片的探测、识别等应用技术,建成中国空间目标与碎片的实测和研究基地”列为宗旨之一,建立了管理和数据处理中心,架设了观测设备和数据通信网。2008年12月,“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重点实验室”成立,并在卫星动力学、空间碎片碰撞预警计算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神舟”系列空间碎片监测预警任务中得到重要应用。

2015年,中国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正式成立。它具备航天器发射预警、空间物体安全再入、航天器解体分析、空间碎片环境评估等能力。其成立有利于推进中国空间碎片技术发展,提升空间碎片管理和服务能力,保障航天器在轨运行安全,维护中国外空发展权益。据统计,该中心成立当年就发出“有碰撞风险”的红色预警达87次。

2016年6月25日,“太空环保”迎来历史性时刻:“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携带“遨龙一号”空间碎片主动清理飞行器发射成功。“遨龙一号”是世界上首个主动的轨道碎片离轨清除实验项目,它装载了一台机械臂,模拟抓取废弃卫星和太空碎片,并将它们带到大气层烧毁。这是中国在世界航天领域独领风骚的杰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从叙述“天宫一号完美谢幕”写起,有何妙处?

2.选文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我国在“太空环保”方面彰显担当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