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父亲的病 鲁迅 大约十多年前罢,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父亲的病

鲁迅

大约十多年前罢,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国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那时虽然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这样有两年,渐渐地熟识,几乎是朋友了。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正在这时候,他有一天来诊,问过病状,便极其诚恳地说:

“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陈莲河了。明天就请陈莲河。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九”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旧泰然地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哩。

(选自鲁迅《父亲的病》,有删改)

链接一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加,一方面经常有病人投诉、殴打甚至杀死医务人员的事件发生。

原因之一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医院已经定位为服务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活动的商业化日益严重,许多医院运转的大部分经费需要从给病人提供服务中收取,这在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其次,从患方的角度来看,患者从之前的享受福利到现在的出钱买健康买服务,所以患者及家属对院方的期待会更大,以至于对医疗效果期望过高而忽略了许多医疗技术的局限性。

第三,从媒体角度来看,医患关系的持续演变恶化一定程度上与媒体的大幅报道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医患关系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以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和事故进行报道。许多媒体对事件的报道明显带有感情色彩,甚至偏激报道,激化了医患关系的不和谐,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和消极的社会价值导向。

(选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二:

(一)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一-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忘了什么味;面前只剩下一张空盘。他的旁边,一面立着他的父亲,一面立着他的母亲,两人的眼光,都仿佛要在他身上注进什么又要取出什么似的:便禁不住心跳起来,按着胸膛,又是一阵咳嗽。

(二)

“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的吃下。”横肉的人只是嚷。

“真的呢,要没有康大叔照顾,怎么会这样…,.”华大妈也很感激的谢他。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三)

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座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

(选自鲁迅小说《药》,有删改。)

1.请概括《父亲的病》一文的主要内容。

2.《父亲的病》一文开头介绍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有个什么作用?

3.在《父亲的病》一文中,陈莲河在医治“我的父亲”时用了什么骗钱方法?请分点概括

4.“链接一”分析了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请你根据这些原因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方法。

5.“链接二”中的“馒头”有什么特点?其实际效果如何?请结合该链接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6.下列对《我的父亲》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药引明明难寻但却出现“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这种情况,说明有人在难寻的药引中牟取暴利。

B. 文中“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的这一表现,说明父亲生病多时,对医生所说的治疗方法并不抱希望。

C. 文中写道:“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这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贞节的颂扬。

D. 文中的陈莲河原名何廉臣,但作者在文中把他的名字颠倒主要是为了表达对他的恨意,说明这人颠倒黑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江湖骗子。

7.下列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父亲》一文中引用“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俗语是为了说明药引非常容易寻到。

B. 在“链接一”中,我们可以看出媒体的不实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医患关系的不和谐,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C. 在“链接一”中,我们可以看出医患关系紧张的最根本原因是滞后的医疗技术水平与病人过高的期待之间的矛盾

D. “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手法,“杨柳吐芽”预示着新生命的诞生。

 

1.在作者儿时的绍兴城,父亲患了严重的水肿病,长年无法康复,家里请了两位人称“神医”的医生来看,诊金高昂,开了不少的药方,用了不少奇奇怪怪的药,却始终不见效果,最后,父亲还是死了。 2.结构上:引出下文作者请该名医为父亲治病的情节,将该“名医”收费高昂的行为和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态度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内容上:讽刺了庸医误人,揭示了所谓“名医”的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3.1)以两块钱一盒的价钱出售一种丹;2)出诊特拔十元大洋却胡乱医治。 4.1)规范对医疗行业的管理,完善诊疗制度和程序;2)加大政府对医疗行业的投入和补贴力度,完善和推广医疗保障体系;3)转变自己的观念和意识,增强自己的医疗常识,明白医疗的局限性,客观看待医疗效果;4)客观真实地报道医患纠纷事故,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辞。 5.特点:文中的“馒头”沾满了人的血,表面是黑色的,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就是这样的“馒头”被当做是治痨病的灵丹妙药,但是实际上人血馒头一点效果也没有,小栓最终还是死去。 6.C 7.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主要内容说明只需要概括一件事,且这件事是文中的主要事件。概括题按照“人物+事件+结果”的格式来回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段落作用的理解和把握。小说首段的作用一般有(1)总括全文,点明全文主旨,或者表达与主旨有关的某些感情;(2)开启或引出下文; (3)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抒情。(4)如果是环境描写,则一般表达了作者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情。段落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构上:引出下文作者请该名医为父亲治病的情节,将该“名医”收费高昂的行为和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态度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内容上:讽刺了庸医误人,揭示了所谓“名医”的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3.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首先读题圈出解题的关键字词句“陈莲河在医治我的父亲”时“骗钱方法”“分点概括”,接着定位到文章中的第15段至19段,然后进行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实际问题的分析理解。根据链接一总结出三个医患紧张的原因,然后根据三个原因分别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链接二”可以总结得出人血馒头的特点。根据“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一座新坟”可以看出小栓已经死去,血馒头并没有效果。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蘸,连做药的资格也丧失了”这一句话是对陈莲河虚假医术的讽刺,而不是作者对贞节的颂扬。故C项不正确。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A项俗语的运用是为了说明药引不容易寻到;C项首先从“链接二”我们得不出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其次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不是“滞后的医疗技术水平与病人过高的期待之间的矛盾”,而是医患双方的利益关系;D项“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中的“杨柳吐芽”只吐了“半颗米粒大”,说明新生命新思想的产生缓慢,不是预示着新生命的诞生。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这两句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刃劈狼首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B. 恐前后受其   盖以诱

C. 狼不敢    其一犬坐于    D. 夫君子行     禽兽变诈几何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屠户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于是“投以骨”和“复投之”,这说明他对狼心存怜悯并抱有幻想。

B. 本文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尽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C. 文中的“乃悟前狼假寐”一句,所照应上文的内容是:“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

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 文章最后一段所写的内容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记叙与抒情,在全文中起到点明文章主旨的作用。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慢则不能励精____  

②国人______

然大喜_______

不习乎______      

⑤不如之者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五题只选三题作答。

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⑤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情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B. 僵附孤村不自哀,铁马冰河入梦来。

C.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平解。

D.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 峨眉山月半伦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