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交往的质量 ①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高质量的友...

交往的质量

①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

②人们常常误认为,那些热心于社交的人是一些慷慨之士。泰戈尔说得好,他们只是在挥霍,不是在奉献,而挥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

③那么、挥霍与慷慨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是这样的:挥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东西拿出来、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东西拿出来。社交场上的热心人正是这样,他们不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情有什么价值,所以毫不在乎地把它们挥霍掉。相反,一个个惜生命的人必定宁愿在孤独中从事创造,然后把最好的果实奉献给世界。

④交往为人性所必需,它的分寸却不好掌握。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们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感情。”我相信,前一种交往是两个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它是马丁·布伯所说的那种“我与你”的相遇,既充满爱,又尊重孤独;相反,后一种交往则是熙熙攘壤的利害交易,它如同尼采所形容的“市场”,既亵渎了爱,又羞辱了孤独。

⑤社会是一个使人性复杂化的领域。当然,没有人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而生活。但是,也没有人必须为了社会放弃自己的心灵生活。对于那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来说,节制社会交往和简化社会关系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越过社会的壁障而走向伟大的精神目标。

⑥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则,就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还认为,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

⑦凡是顶着友谊名义的利益之交,最后没有不破裂的,到头来还互相指责对方不够朋友为友谊的脆弱大表义愤。其实,关友谊什么事呢,所谓友谊一开始就是假的,不过是利益的面具和工具罢了。今天的人们给了它一个恰当的名称,叫感情投资,这就比较诚实了,望人们更诚实一步,在投资时把自己的利润指标也通知被投资方。

⑧从一个人如何与人交往,尤能见出他的做人。这倒不在于人缘好不好,朋友多不多,各种人际关系是否和睦。人缘好可能是因为性格随和,也可能是因为做人圆滑,本身不能说明问题。在与人交往上,孔子最强调一个“信”字,我认为是对的。……待人是否诚实无欺,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一个人哪怕朋友遍天下,只要他对其中一个朋友有背信弃义的行径,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他是否真爱朋友,因为一旦他认为必要,他同样会背叛其它的朋友。“与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时之私欲,却是做人的大失败。

⑨在一次长途旅行中,最好是有一位称心的旅伴,其次好是没有旅伴,最坏是有一个不称心的旅伴。

1.结合全文,说说一个人要怎样做才是一个高质量的朋友。

2.除了道理论证,第③段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请你具体说说第⑧段的论证思路。

4.孔子认为与朋友交往诚信最重要。请在第⑧段省略号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1.互相欣赏与尊敬;乐于奉献(慷慨大方);心灵想通(充满爱,尊重孤独);诚实守信。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先提出“如何与人交往,尤能见出他的做人”的观点,接着举出孔子做人最强调个“信”字的例子正面阐述;再从做人的危害进行反面论证。 4.商鞅立木取信,树立了在百姓中的威信;季布一诺千金,免受灭顶之灾;湖北信义兄弟赢得万人敬仰……(反面事例亦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并筛选与“高质量的朋友”有关的词句概括作答。可结合文章中的“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一个个惜生命的人必定宁愿在孤独中从事创造,然后把最好的果实奉献给世界”“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则,就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在与人交往上,孔子最强调一个‘信’字,我认为是对的”等语句概括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本文第③段除了运用道理论证外,还列举了“社交场上的热心人”的事例,并与“社交场上的热心人与一个个惜生命的人”进行对比,具体突出了挥霍与慷慨的区别,从而论证了那些热心于社交的人是一些慷慨之士只是在挥霍,不是在奉献。 据此,语段还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植物王国中的“伪装高手”

①在植物王国中,有些“聪明”的植物为了保护自己,练就了一身高超的伪装技术:把自己伪装得普通些,可以躲过动物的眼睛;使自己长得恐怖些,可以吓唬要伤害自己的动物;把自己打扮得像昆虫,可以吸引昆虫来传播花粉。 

②在非洲南部及西南部干旱而多砾石的荒漠上,生长着一类极为奇特的植物——生石花。两片肉质叶呈圆形,简直就像一块块半埋在土里的碎石块。这些“小石块”呈灰绿色、灰棕色或棕黄色,有的上面镶嵌着一些深色的花纹,如同美丽的雨花石;有的则周身布满了深色斑点,就像花岗岩碎块。这些“小石块”不知骗过了多少旅行者的眼睛,又不知有多少食草动物对它们视而不见。每年的冬春季,这些“小石块”都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一片片的生石花覆盖了荒漠,特别好看。然而当干旱的夏季来临时,荒漠上又是“碎石”的世界了。 

③在非洲南部的荒漠中,还有一种奇特的伪装植物,它们把自己的茎缩成半球形,表面还长着龟甲般的花纹,看上去极像一只乌龟壳,因此人们叫它“龟甲草”。干旱时,它的枝叶全部枯死,只有半球形的短茎活着,像只乌龟趴在地上,从而可骗过动物的眼睛,使自己生存下来。当雨季来临时,在茎的顶部很快长出枝叶,开花、结果。 

④眼镜蛇草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北部和俄勒冈州南部的山地沼泽中,是一种十分珍贵、稀有的植物。眼镜蛇草的瓶状捕虫叶生长在根状茎上,高出地面40~80厘米。每一株眼镜蛇草都有几个至十几个瓶状叶,看上去好像一群挺起上身、高低错落的眼镜蛇,凶猛的外表令许多动物望而却步。 

⑤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生长着一种叫大魔芋的植物,它的叶柄很长,立于草丛之中,样子很像一条毒蛇在仰起脖子准备进攻,足以威吓动物不敢靠近。另外,还有一种被称为死荨麻的植物,茎、叶等在形态上与蜇人的荨麻极为相似,虽然本身并不具有能释放毒液的毛,但同样会使取食者望而生畏。 

⑥角蜂眉兰生长在地中海沿岸,小巧而艳丽,圆滚滚、毛茸茸的花唇瓣上面分布着棕色的花纹,酷似雌性角蜂的身躯,而且,它还能分泌出一种类似雌蜂性激素的化学物质。雄性角蜂被吸引到花朵上,不知不觉中头上沾满了花粉,当求偶心切的雄蜂又被另一朵花“欺骗”而故伎重演时,正好把花粉送到了新“配偶”的枝头上。 

⑦金蝶兰既没有芳香的气味,也没有甜甜的蜜汁,所以,昆虫们不愿意和它接触,但金蝶兰自有办法。金蝶兰生长在螫蜂的领地里。螫蜂绝不允许别的昆虫“侵入”自己的领地,一旦发现,便会发起猛烈的攻击。金蝶兰的颜色和形状很像昆虫,随着微风“翩翩起舞”时,特别像一群蜜蜂在飞舞,螫蜂见了便会飞上去攻击,从而替金蝶兰传递了花粉。 

⑧“伪装”是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项本领,这对于它们的生存与繁殖有重大意义。 

(选自《风流一代·经典文摘》2011年第5期,有改动)

1.第④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本文的结构形式。

 

查看答案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臣之妻_______     ②寡人之耳者________

③肉食者_________     ④望其旗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一战        芙蕖之可人    B. 长勺      皆以美徐公

C. 水陆草木花    小大    D. 旗靡      真无马邪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甲)(乙)两文都通过 ______________ 描写来刻画人物,(乙)文主要体现了鲁庄公____________的特点;(甲)文中的齐威王则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 的君主。

 

查看答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每一句都可以划为“二二二一”,如“毕竟/西湖/六月/中”。

B. 诗中的“毕竟”是到底的意思,前两句诗的意思是:六月的西湖风光到底和别的季节不一样。

C. 诗的前两句先议论,概括写出了西湖六月的风光特点;三、四句再写景,具体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西湖风景画。

D.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一个“送”字,抒发了诗人与林子方临别时难舍难分的无限伤感之情。

2.(1)本诗是一首       (体裁)诗。(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诗。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益阳是中国著名的水竹凉席之乡,益阳出产的水竹凉席,因具有消暑的奇特功能而名扬五洲,誉满四海。水竹凉席之所以为世人青睐,与其做工精巧息息相关。千百年的陶冶、改进,益阳水竹凉席有了一套极其讲究的制作工艺程序,做工非常精巧。首先,其选材非常苛刻,即使是水竹,也须选用节平,节稀,杆直浑圆,开枝高,色泽匀的上品,剖篾后只能选用头青一层织席,其余皆剔除。从砍竹、下料、剖篾、拉丝、蒸煮到编织、锁边,先后要经过近二十道工序,编织时全部靠手工操作,篾篾相织,紧密异常,平整方正。传统水竹凉席讲究纹直线正,素雅洁净,编织时纹路非常精巧,有“人”字纹、“万”字纹、“梅花”纹、“连环”纹不等,通过篾片的挑、提、飞、压的技艺,可编出本色或着色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图案,尽显精巧技艺之能。

(材料二)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职业的敬仰和奋斗,在孜孜以求和锲而不舍中呈现出劳动之美和价值所在。工匠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工匠精神让中国梦更精彩。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概括出两个水竹凉席的特点。

(2)请你以(材料一)中水竹凉席的制作为例,谈谈对(材料二)中“工匠精神”的理解。

(3)请你为家乡的水竹凉席走向世界写一条广告。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①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④周敦颐《爱莲说》中最能体现莲花“洁身自好”美好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⑤《杂说(四)》中表明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