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______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 ①②⑤④③ B. ③⑤④①② C. ④①⑤②③ D. ④①③②⑤

 

C 【解析】 试题分析:具体来说,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④紧承上文“为什么”,①提出观点,⑤阐述观点,②阐述“修身”,③解释“修身”。因此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 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 行将就木时,给他致使一击,使其崩溃。

B.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 怒不可遏。

C.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 格物致知的精神,努力去探求人生的道理。

D. 在 鸦雀无声的欢呼声中,C919大飞机稳稳降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四跑道上。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① 瞰___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②chán_____③jùn________,丘岗葱绿,美不④ 胜______收。

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查看答案

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难忘的经历,有时因为某种原因而改变了当初的想法或做法。有时不再犹豫,积极争取;不在胆怯,大胆面对;不在放弃,咬牙坚持;不在沉沦,奋力拼搏……

请以“我不再▁▁▁▁▁▁▁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米粽之忆

雷抒雁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的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③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④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开始打架。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⑥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登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⑦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割麦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有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了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

⑧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天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⑨哎,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日子,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算是一个纪念吧。

⑩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

(选自《今晚报》,有删除)

1.文题“米粽之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里那几件往事?

3.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第⑤段划线句子。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

4.读完全文说说你对文章第⑩段划线句“让人止不住要落泪”这句话的理解。

5.请结合全文的语句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进对:进谏。⑤资:积蓄,准备。⑥(chī):细葛布。⑦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1.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譬 如 蓑 笠 时 雨 既 至 必 求 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朝衣冠

(2)皆美于徐公

(3)吾与之共越国之政

(4)号令三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知不如徐公美/今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孤之有孔明,犹鱼有水也

C. 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不求达于诸侯

D. 数月之后,时时而进/肉食者谋之,又何

5.(甲)文中邹忌和(乙)文中文种在进谏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二人都是通过_____的方式委婉进行劝谏。文种以商人夏天就要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以待乏也”,暗示君王平时就要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