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题,根据要求作文。 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

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题,根据要求作文。

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4月4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落幕,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获得总冠军。雷海为7岁起读诗,经常带在手边的是《唐侍三百首》,也经常翻阅《唐诗宋词名句三百》《宋词故事》等。白天,雷海为和其他外卖小哥并没有什么不同,兢兢业业地上班;下班后,别的同事躺在床上刷快手、看直播、打游戏时,他就静下心来读诗。

晚上学习,白天复习,雷海为一天背一首诗。董卿对雷海为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个时刻得到回报。”

请以“读书的回报”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l)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题目二: 请以“我有隐形的本领”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读书的回报 在一个又冷又黑的夜晚,一位老人的汽车在郊区的道路上抛锚了。她等了半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有一辆车经过,开车的男子见此情况二话没说便下车帮忙。 几分钟后,车修好了,老人问他要多少钱,那位男子回答说:"我这么做只是为了助人为乐。"但老人坚持要付些钱作为报酬。中年男子谢绝了她的好意,并说:"我感谢您的深情厚意,但我想还有更多的人比我更需要钱,您不妨把钱给那些比我更需要的人。"最后,他们各自上路了。 随后,老人来到一家咖啡馆,一位身怀六甲的女招待员即刻为她送上一杯热咖啡,并问:"夫人,欢迎光临本店,您为什么这么晚还在赶路呢?"于是老人就讲了刚才遇到的事,女招待听后感慨道:"这样的好人现在真难得,你真幸运碰到这样的好人。"老人问她怎么工作到这么晚,女招待说为了迎接孩子的出世而需要第二份工作的薪水。老人听后执意要女招待员收下200美元小费。女招待员惊呼不能收下这么一大笔小费。老人回答说:"你比我更需要它。" 招待员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丈夫,她丈夫大感诧异,世界上竟有这么巧的事情。原来她丈夫就是那个好心的修车人。 这故事讲出这样一个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在"播种"的同时,也种下了自己的将来,你做的一切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某一时间、某一地点,以某一方式在你最需要它的时候回报给你。 在报酬法则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超额报酬法则,也就是说:"只要你在提供服务上多下工夫,你的回收一定会增加。永远多走一里路,永远做多于所当做的,当你在不断的付出,不断地付出多余你所当付出的,你就一定会获得倍增的补偿。" 宇宙是圆的,想得到爱,先付出爱,要得到快乐,先献出快乐,你播种终会收获,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人,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也没有什么地方到不了。 我一直相信这样的一句话,同时也把这句话送给各位一起工作的伙伴。这句话是:"任何一份私下的努力,都会有双倍的回收,并在公众场合被表现出来。" 【解析】题目一是命题作文。书,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是智慧的百宝箱。阅读一本好书,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益处,让我们沉浸其中,享受品读的美妙。作文你在何时何地写读了什么书,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收获,有了怎样的回报。是学习上的,生活上的或是做人方面等等。 题目二是一篇想象类的命题作文。题目中的“隐形”包含了两层含义:含义一:隐身。就像动画片《葫芦兄弟》里面的“六娃”,隐身之后大家看不到他,他就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惩恶扬善,成为大英雄。按照这层含义,我就可以写自己学会“隐身后”,发生的一系列英雄事迹。含义二:隐晦。这层含义是指我的本领很多,但是我是一个“低调的”人,就像“熊猫侠”“超人”一样:平时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和大家一起说笑打闹,可一旦某个地方发生危机,我就会飞速前往救助,拯救人类,拯救世界。按照这层含义,我的本领就不只局限于“隐身”了,我可以写自己的低调地帮助人类做着好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孝感市某实验初中将开展“弘扬中华文化,亲近传统书信”的语文活动,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孝感市某实验初中学生使用书信情况调查表

项目

年级

从未写过信

学应用文时写

寄贺卡时写

七年级

94.4%

1.1%

4.2%

八年级

90.6%

5.2%

4.7%

九年级

88.8%

7.3%

5.9%

 

材料二:科技的发展,传播信息不再需要书信这种传统的形式,致使书信已经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这对传统文化来说是一种遗憾!针对这种情况,国内顶尖视频制作团队成功制作了首档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节目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让观众体会到书信的魅力。节目开播后,全网播放量超过2亿,这种火爆网络的态势,被越来越多的观众知道、提及、观看、分享、力荐。

(1)请阅读该校学生使用书信情况的调查表,并简述你的探究结果(写两条)。

探究结果: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材料二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傅雷家书两则》以及其它书信的了解,你觉得书信相比于微信、短信有哪些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构成对比。

2.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

B. 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

C. 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D. 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查看答案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横线的字

多趣味_____  属引凄异_____泠泠作响______经纶世务者______

2.从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层次井然,写水是按________顺序写的,乙文是按______顺序写的。

4.甲乙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5.甲文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辣椒的时光

①在湘东,辣椒是菜地里的王。

A    。挑一块荒地,将蝴上的草和藤一股脑割下来摊开,再铲些草皮盖上,捡些干燥的松针塞在里面引火。火点燃后,被草皮压着,看不到它丝绸一样的形状,也听不到它呼呼的响声。青烟如扯线团一样没完没了地扯出来,几天几夜还没有停下的意思。等烟没了,火也熄了,剩下的那堆褐中带黄的泥土就叫火土。然后把它丢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日头晒,直到变成黑黝黝的,用手一握能流出油来。这件事在正月就陆续开始,村庄里不时升起一股股青烟。风追着烟四处流浪,空气中传来一种草木和泥土焚烧的气味。

B    。她挑着一担火土摇摇晃晃地经过石板路、木桥、田埂,来到土边,放了撮箕,接着抡起松耙,碗口大的土坷蛀应声而碎。有些鸡蛋大的,松耙奈何不了,母亲便蹲下身子,像个顽皮的孩子,一只手抓一个,一捏,碎了,再一捏,又一个碎了。最后,母亲站起身来,打量着眼前这块平整的土,很满足地呼了一口气。母亲沉浸在小小成就感里,忘记了自己的头上、衣服上、手上沾满泥土,汗水把这些泥土的颗粒泡化,在她的脸上和手臂上冲出一条条带着泥渍的小溪。

④火土在撮箕里隆起,母亲双手捧着火土,然后把它撒在新翻的土里。她显得小心翼翼,不时蹲下去看一看,用手拨弄几下,等到盖上的火土均匀、平整了,才从衣袋里慢悠悠地掏出三个纸包。母亲把纸包里的辣椒种子撇下去,再撒几把火土,然后拍拍手,收拾东西,回去等待种子在火土里发芽。

⑤十几天后,土里冒出细细的芽来,密密麻麻,像许多小孩子挤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着话。辣椒秧子长得快,见风长,见雨长,见阳光也长。它们开一片叶子,又开一片叶子,一片叶子搭在另一片叶子上,把一块土遮得密不透风。等长到一柞高的时候,挑一个阴天,母亲就会把它们栽到另一块土里去。

⑥土早就挖好,分了畦,畦上刨些浅坑,一行三个,横竖对得整整齐齐。把辣椒秧子带泥挖了,粗壮的,一个坑里栽一根;不那么壮的,一个坑里栽两根或者三根。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辣椒就完成了一次简单的迁徙。不过,相对于它们的祖先几百年前从遥远的美洲来到这片东方的土地,这次迁徙短得简直不值一提,仅仅是经过一个田垄、一片池塘或一口古井而已。

⑦种过菜的人知道,最容易种的是冬瓜、南瓜、苦瓜,把底肥放足,栽下去就不用怎么管了。相比之下,辣椒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无微不至的照顾。

辣椒其实长得很卖力,但它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长不过草。牛筋草、省把草、红脚草从来不讲道理,它们抢领地,抢雨水,抢阳光,抢本来属于辣椒的肥料。因此,每隔六七天,母亲就会去扯一次草,施一次肥。这样几个回合下来,就能看到辣椒的枝丫像手指一样叉开,开始长成树的模样,白色的花苞从枝枝节节上嘟噜嘟噜地冒出来。

⑨花苞终于在母亲的期盼里变成了花朵。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像一个个细小的星星,连着一个稍微弯曲的绿柄,埋在碧绿的枝丫间。没几天,白色的花朵便洋洋洒洒,叶子的光芒黯淡了下去。

⑩辣椒结出来了。米粒儿大小的它们,一脸羞怯地寻求叶子的庇护,然后偷偷地抽个儿,沉甸甸地往下坠。这时候,打屁虫来了,它们成群结队,缠满枝干。母亲又开始对付这些虫子。她左手拿着皮撮放在辣椒树下,右手抓着辣椒树不停地摇晃,打屁虫极不情愿地落到皮撮里。父亲早已在地坪里烧起一堆火,母亲把皮撮里的打屁虫往火堆里一倒,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响声,一股臭气扑鼻而来。这场人和害虫的战争以母亲的胜利告终。

⑩端阳节前后,辣椒成熟了,一个个坠满树上,望过去一片青幽。辣椒的成熟像是一种无声的号令,很多菜都跟着成熟了,黄瓜、丝瓜、茄子、苦瓜、四季豆……每年这个时候,母亲把新熟的菜从地里摘回来,每样挑一点炒了盛在碗里,整整齐齐地摆到桌上,然后用量筒盛些米,点三根香插在米上,没有跪拜,没有祝颂,也不烧纸钱,不打爆竹,任凭香上的青烟在偌大的厅屋里飘动。这是一个极简的仪式,叫作吃新。不单我家这样,家家都这样。这个不知在村庄里流传了多久的习俗,使辣椒的成熟注入仪轨的庄严,成为一件不可小觑的事情。一年到头在地里打滚的女人们,对一片土地的复杂情感,都化作了穿堂风中袅袅的青烟。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3月28日,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A、B两处的横线上,A处应填______,B处应填______

a.惊蛰过后,母亲去竹山排挖土    b.栽辣椒之前,一般要先铲火土

2.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母亲种辣椒过程中所做的事。(每空不超过6个字)

第②段:________     第③段:_____    第④段:撒种子 第⑤段:辣椒秧子长出  第⑥段:_______     第⑧段:扯草施肥     第⑩段: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

4.联系上下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面横线的句子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分析。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

《望岳》中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饮酒》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中最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作者醉憨神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昌龄以荷叶荷花映衬采莲姑娘们美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