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一个人,一件事,一次经历,一本书或一处美景,往往都让我们感...

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一个人,一件事,一次经历,一本书或一处美景,往往都让我们感动不已。快乐的,我们热血沸腾;苦痛的,我们潸然泪下……感动带给我们心灵以巨大冲击,给我们灵魂以深度感触,它让我们终生难忘。

请以“感动”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感动 感动是心灵的舞动,是灵魂的飞舞,是内心的震撼,是心中最最柔软之出的一丝颤动。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我迫不及待地等着公交车。过了一会儿,一老爷爷一拐一拐地向车站走来。我奇怪地打量着他,他留着一头非常短的短发,身上穿了一件已经洗得有点缩水的白色背心,下身穿着一条褪了色的迷彩裤,看了忍不住让人有些心酸。那位老爷爷见我奇怪地打量着他,便对我憨憨一笑,我看见了也对他笑了一下,可皮笑肉不笑,我马上收敛了笑容。 上车的时候很挤可我还是抢到了座位,车上还有许多人站着,那位老爷爷也不例外,我的心里很犹豫是让座还是不让座,这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上次有一个年轻人和他的弟弟给老人让座的画面,那位年轻人让他的弟弟给老人让座,那个弟弟很乖,很快就跟老人让了座,车上还有一位老爷爷没座,弟弟的哥哥也给老爷爷让了座,那时我感到很羞愧,那个男孩比我还小就懂得尊老爱幼,而我。 后来,我才知道那位年轻人是一直要坐到终点站的,而那一站才是第五站,后面还有十几站呢。我们也坐到终点,我看到年轻人一直站到终点。我想:这样的青年值得我们去敬佩,他告诉了我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去尊敬老人。 【解析】以“感动”为题写作文,就要首先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从内容上说,既可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也可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说到让人感动的事,决不是让你去瞎虚构,胡编乱造。写这类文章,一定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两角钱

肖复兴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两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 透明”的含义。

4.“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

5.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查看答案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注释 :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使:_________

(2)故有本而问末者耶?   舍: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3.结合文章内容,在“先问君”还是“先问民”的问题上,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

 

查看答案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亵:____________

(2)乎众矣  宜: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___________: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④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⑥德高望重的王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己亥杂诗(其五)》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他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与其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古诗词中有很多表达爱国情怀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该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赡养义务。

B. 在实体店深受互联网冲击的背景下,育人书店的管理团队精诚合作,苦心钻营,使书店利润稳步增长。

C. 十年后记者重访地震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处处呈现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D. 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