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简答题。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请你谈一谈阅读《骆驼祥子》这部小说...

简答题。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请你谈一谈阅读《骆驼祥子》这部小说最深的一点感受,并简要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

①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感受:①通过祥子的前后变化(三起三落)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的黑暗(不让好人有出路)。②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③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充满着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等。 情节:①祥子省吃俭用积攒三年买了一辆车但很快被大兵抢走了。②第二次车还没买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③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辆新车,后因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只好把车卖掉安葬虎妞。④祥子在曹宅拉车,意外翻车,自己的伤比曹先生还重,但他觉得过意不去,引咎辞工,并退钱作赔偿。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能力。任选一部,谈感受,通过名著里面所写的故事、人物、情节进行思考,印象最深的情节。根据所读所记,仔细回顾作品内容和有关知识,进行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改正。

①今年全国将有1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②江苏省是试点省份之一,在沿江8市20所中小学试点开办京剧课。③除此以外,江苏还将鼓励各地区把地方戏种引入教学。④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 段文字,完成小题。

夏日的校园分外的热烈。教学楼前的几排杉树,翠色欲滴,把zhùxù了整年的绿吐露无余,真忍不住想上前掬上一捧。教学楼后,广玉兰乔木高大,如掌的花瓣果不负玉兰的美名,白中隐翠,虽花朵零星,却也在尽情zhànfàng,把qìnrénxīnpí的幽香散发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行政楼前的枫树们,更似迫不及待,虽还是初夏,却已然丹若流霞,那火一样的热情引得师生驻足流连……努力吧,同学们!让我们也乘着这激情燃烧的季节,尽情挥洒我们的青春吧!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上段文字中划横线处的标点有误,请改正。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

B. 今年我国将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届时通过电视直播,地球上的观众对航天员在空行走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C. 改革开放30年来,南通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季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D.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一些东西一直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话,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颗无名的小草……

请以《_________________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否则扣分。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娘从乡下来

万吉星

①娘从乡下来。穿双廉价的平底鞋,站在小区三十多层的高楼下,左手提个褪了色的帆布包,右手搭在额头上,尽量把头往后仰,眯着眼,才勉强看到了头顶上支离破碎的天空和几缕漏网的阳光。娘揉了揉有些混浊的眼睛,我看到了一丝无奈与迷茫。

②我与妻都忙于工作,早出晚归,谁都没有注意到一个农村老人在这个城市的孤单与苦闷。有一天下午,我正在开会,突然接到孩子幼儿园老师打来的电话,说放学十多分钟了,其他孩子都接完了,只剩我女儿没人接。放下电话,我急忙打娘的电话,响了半天她才接,电话一接通,我就不耐烦地吼道:“妈,你怎么搞的,现在还不去接孩子?别的早就接完了。”说完这话,我才听到手机里传来扑哧扑哧的喘气声,娘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的手表……不知怎么……停了,刚才看电视……才发现……时间过了,不怕……我跑着去……再过四五分钟……就到了。”

③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模糊了,我仿佛看到:                           

④就这样,娘默默地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为孩子们坚守着,从不在我们面前叫一声苦和累。每天接完孩子回家吃过晚饭,她便早早地回到她的小屋里休息了,但我知道她每天晚上都失眠,天不亮就起来了。渐渐的,娘的话越来越少,甚至一整天都不怎么说话。有一天中午我在单位食堂吃完饭,回家拿一份材料,打开家门,娘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有些昏暗的客厅里,我问她怎么不开电视看,她说,看多了眼睛疼,不想看。我说那出去走走吧,她说脚疼,院子里又没个朋友,街上车多人多,心烦。

⑤看着面容有些憔悴的娘,满头的青丝有一半变成了白发,粗糙的双手不停地揉着有些肿胀的膝盖,每次要站起来,都得用两只手撑住膝盖,手脚一起用力,这时,我听见了骨节咯吱咯吱的声响。我在娘的身旁坐下,拉过娘的手,多少年了,我还是第一次这样握着娘的手。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粗糙如锉一般,指关节已经肿大变形,手背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青筋。望着这双抚育我长大的手,我的眼泪再一次在眼眶里打转。

⑥在我印象中,娘的手是天底下最灵巧的手:缝得一手好衣服,做得一手好菜,拿得了细小的绣花针,做得了粗重的农活。我读初中时,为了偿还家里翻建老屋时欠下的债,娘就趁冬天农闲时做瓦补贴家用。这是极重的苦力活,关键是在寒冷的冬天,做这活儿对手的伤害特别大。冬天亮得晚黑得早,白天时间短,娘便每天清晨五点过就起床做瓦,有时天太黑,就用家里的马灯照着。冬天天气冷,有时早上泥水盆里会有一层薄薄的冰,娘便把冰敲开继续做。许多年以后,我依然可以想象得到在零度的环境中,赤手捧起泥片就着冰水做瓦的那种刺入骨髓的冷。每到冬天,娘粗糙的手便会裂开一道道往外渗着血珠的口子,抹上凡士林,除了让手变黑以外,并不起多大作用,于是娘的十个手指头上便缠满了一层又一层的胶布,有时我们不小心碰到那些渗血的口子,娘的手便会猛的颤抖一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刻骨铭心的痛啊?

⑦那一夜,我失眠了,我真正理解了娘对土地的眷念和对父亲的思念。少时夫妻老来伴,她需要的不是这个繁华的城市和衣柜里我为她买来的名牌服装,而是与父亲在农村的吵吵闹闹中度过快乐的晚年。与妻商量,决定送她回到农村老家。第二天,我把想法和娘一说,我明显感觉到她的眼里闪过一丝惊喜,但随即又忧心忡忡地说:“我走了孩子谁来带?请个保姆我和你爸都不放心。”我故作轻松地安慰她:“不用请保姆,我现在工作轻闲得很,自己带得过来。”娘的眉梢舒展开来,那丝惊喜又重新回来了。她说:“那我先回去一段时间,如果你们忙不过来了,我再来帮你们带。”

⑧车开走了,天空下起了小雨,我分不清脸上流淌的是雨水还是泪水。

1.根据文章中与娘有关的事,完成下面的填空。

娘从乡下来到昆明→_________→娘在城市坚守,独自坐在昏暗的客厅里→__________→娘返回农村老家

2.根据提示,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1)说完这话,我才听到手机里传来扑哧扑哧的喘气声,娘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的手表……不知怎么……停了,刚才看电视……才发现……时间过了,不怕……我跑着去……再过四五分钟……就到了。”(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2)读第⑤段划线句子“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粗糙如锉一般,指关节已经肿大变形,手背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青筋。”(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3.联系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为第③段横线处补充“我”仿佛看到的画面。(30字左右)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娘的形象。

5.文章第⑥段属于哪种记叙方法,该段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可燃冰

①2017年6月2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宣布:我国正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已连续产气22天,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采气时间 最长的国家。

②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天然气水合物是是一种含有大量甲醛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陆地上的冻土带和海底。在高温低压的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所以俗称“可燃冰”。如果把甲醛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③海底可燃冰是天然气(甲醛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海底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摄氏度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摄氏度;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④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

⑤但是,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1.本文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

2.海底可燃冰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3.第④段“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可燃冰开采利用不当将会造成哪些后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