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原以为自己懂得春天,但其实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原以为自己懂得春天,但其实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我以为自己懂得青春,但其实,我只把青春当成了炫耀;我原以为自己懂得了母亲,但其实我只把母亲当成了仆人……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原来还有很多我们不懂的人和事,请以“原来我没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夕卜);②字数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原来我没懂 原来我没懂,什么也不懂。我以为我懂什么是生活,原来,我把生活当成了一种习惯;我以为我懂什么是青春,原来,我把青春当成了一种过程;我以为我懂母爱,原来,我把母爱当成了一种依靠。 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或者别人的计划中,一成不变的遵循着,谁也不想去改变,我们就默默的遵循着,进行着,淡淡的接受着。我一直吃饭、睡觉、学习就是生活,现在,我才知道,我一直以为的生活,只是我们一直遵循的东西。我认为的生活,其实只是一种习惯,真正的生活,其实我也不懂,生活,应该是平静的,可以改变的,随着自己而变,是我们主宰生活,而不是生活主宰我们。 青春像烟火般绚丽多彩,像玫瑰那样带着数不清的刺,更像泉水般清澈见底。上了初中,我们就进入了青春这样一个让人充满着好奇与迷茫的世界。到了初中,我们接触了新的人,新的事。更慢慢的变的不听话,有自己的思想,但是毕竟是半大不小的孩子,一些事,一些人分不清也道不明。青春很美,我们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貌,语言,甚至是穿着。攀比,叛逆等一系列我们以前觉得不会有的事开始出现在自己身上,我一直以为,这样的青春才是青春,现在,我懂了,青春是在书海中度过,这样的青春,才是青春。 母亲,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一处,母亲,是每个人的依靠。我一直以为母爱是无微不至的关照,是温暖的笑语,却不知道,母爱也可以不管不问不在乎。她只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在爱,用一种我们接受不了的方式在爱我们,她有她的方式,而我们有我们的方式,我们最后只能选择接受,知道那是爱,却总不能相信。母爱,我以为是一种依靠,却不知道,母爱,是一个人的全部,母爱,不是依靠,是你心灵的柔软。 原来我没懂,什么都没懂,原来我没懂,但却,什么都懂 【解析】这是一篇材料加命题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语段的主要内容是一首诗歌,读完这个诗歌我们基本上能确定本次作文的写作主旨,只要能确定写作主旨,本作文写作难度不大。“原来我没懂”说明我原来以为自己懂了,可是后来才明白原来我没懂。文章的重点是明白了“原来我没懂”的过程以及最后我懂得的东西,最后这懂得的东西,就是成长的感悟。要把“原来”的过程,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而这件“原来”的事,应该是“我”以前发生过的事,并且还是一件诸如对青春、对母爱、对友情等有着曾经误解的事,要写出这件事如何缺乏情感与理性关系的认识,后来才醍醐灌顶,明白其中的原委。只要抓住自己有体验有感悟东西来写,就不难写出好文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我的独立日

(美)米歇尔·西格

(1)一九七六年,随着独立日的临近,我越来越兴奋。不过,我的兴奋和独立日可没有什么关系,我就要满15岁了。按照法律规定,在这个年龄,我有资格领取受限驾照。所谓受限,就是我开车的时候,我的监护人必须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

(2)独立日前几天我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驾照。我开始幻想自己像电影里的帅哥一样潇洒飙车。不过,母亲的话打断了我的幻想:  “祝贺你,儿子。我为你骄傲。但是要记住,一定要安全驾驶。”有点扫兴,但无所谓了,重要的是我就要亲自开车了。

(3)彳艮快,我就亲手握方向盘了。当然,妈妈就坐在我旁边副驾驶的位置上。我的耳根果然没有清净的时候。从坐上副驾驶的位置,妈妈就一直对我说:  “不管怎样,一定要记住,不要超过警车。”一路上,她不断重复着这句话。为了能开车,我只能忍受她的唠叨。

(4)独立日那天,像以往一样,我开车时妈妈坐在我身边。我把车子开上街道的时候,前面大约十码的距离,正好是一辆警车也开上街道。看到警车,妈妈的唠叨变成了大声命令:“麦克,慢一点,不要超过警车。”

(5)按照妈妈的要求,我把车速从35英里降到30英里。让我奇怪的是,那辆警车把速度降得更慢。正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妈妈又重复了她的警告。于是,我又把速度降到了26英里。那辆警车也又一次降低了速度,好像有意和我的车比谁的速度更慢,显然,警车胜利了。我听见妈妈在我耳边不停地喊:  “不管怎样,一定记住不要超过警车。"

(6)我实在是不明白警察为什么要和我比降速。在脑子里把交通规则过了一遍后,我确信除了妈妈的话,没有哪条规则要求我必须以龟速前进。我决定不再听妈妈的话,马上加大了油门,超过了警车。妈妈看着被甩在了后面的警车,绝望地喊道:  “天哪,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不是告诉过你,永远不要超过警车吗?”

(7)几乎与此同时,警铃大作。我从后视镜看到了警车也加速跟了上来。警察来到我的窗前,说: “先生,我可以看看你的驾照吗?”我把我的临时驾照给他,他翻来覆去看着驾照,我妈妈试图向他解释;但是,警察打断她,问我: “你学过交通规则,那为什么刚才你开得那么慢?”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有偷偷指了指我身边的妈妈。警察看着妈妈说: “夫人,小伙子能把车开得不错,前提是没有你的错误指导。"

(8)25年后,我回顾我的驾驶经历,发现这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被警察逼到路边停车0 25年前,整个美国都在庆祝独立的时候,我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庆祝了我的独立。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o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独立日前几天我拿到驾照自己开车,但按规定得忍受妈妈唠叨监护。

发展

(1)

高潮

(2)

结局

我被警车追上,但发现警察却指出了妈妈的错误.

 

 

2.“不要超过警车’’这句话妈妈不断重复,它对全文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o

(1)我开始幻想自己像电影里的帅哥一样潇洒飙车。

(2)妈妈看着被甩在了后面的警车,绝望地喊道:“天哪,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不是告诉过 你,永远不要超过警车吗?”

4.“我的独立日’’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后面题目。

生命之芯

(1)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也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就像一串串栖落在枝条上的翠乌。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摇曳着一片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2)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的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七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3)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一点也不比往常的少,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4)去年的中秋,满架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又变紫了,妻子剪摘葡萄时,不像往年撬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隔三差五地摘一次,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摘得一串不留。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透的葡萄,埋怨妻子说:  “有些还没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我很不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摘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吗?

(5)-不久我就有些惊讶了。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往年可不同,那一片片的叶子不到枯干、黄透,是不会早一天甚至早半天落下来的,即使是凋落,也不像今年这样汹涌,这样急骤。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都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令人痛惜不已。

(6)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7)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莅临了,我不由对葡萄叶充满了敬意。

(8)而我们的生命果实是什么呢?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使命而生活的吗?什么才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

(9)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着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1.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足(     )

A. 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也经历了“十分喜爱——讨厌气    恼——痛惜不已——充满敬意”的变化过程。

B. 我开始不理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但发现摘了葡萄后葡萄叶就变黄,落下后就有了感悟。

C. 我对葡萄叶充满敬意是因为我认为葡萄叶是把葡萄作为生命的使命。

D. 文章启示我们更应该像以果实为灵魂的葡萄叶那样,把握住美好年华,为实现人生价值 而不懈努力,这样人生才有意义。

2.下面对选文表达技巧方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l)(2)(5)段都用了较多篇幅描写葡萄叶,结构上,起到照应、对比的作用。内容上,用前面葡萄叶生长旺盛的喜悦来反衬后面葡萄叶过早凋落的无奈。

B. “昏睡的葡萄藤醒了"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蓄积了一冬力量的葡萄藤在初春 时节发芽、长叶的生命苏醒状态。

C. 由葡萄牙叶、葡萄想到生命、生命的果实,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D. 文章以“生命之芯”为标题,引发读者的兴趣,并与文章的内容呼应,突出了主题。

3.结合文意,说说你对“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里有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酒酣,共立河岸,友曰:  “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虞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二±未见误踏甚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上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幼时犹及之/但当涉猎,往事耳

B. 杜林镇/及鲁肃寻阳

C. 不习水/可以调

D. 则敢于蹈险也/而两狼之并驱如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一 士 未 见  误 踏 其 上 岸 崩 二 尺 许 遂 随 之 坠 河 顺 流 而 去

3.文章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亩文,完成后面题目。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o

(1)可爱者甚

(2)濯清涟而不

(3)陶后有闻

2.把文中哂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目的在于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衬托莲的美好形象。

B. 作者以陶渊明自比,委婉地表明自己也有高洁傲岸的志趣。

C. 文中从不同方面描绘莲的美好形象,目的在于以莲自喻,突出自己的“君子”风范。

D. 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音节和谐。

 

查看答案

仿照划线句子,另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孝心是什么?孝心是一次温柔的按摩,揉搓父母疲惫的肩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