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繁琐(suǒ) 穿凿(...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繁琐(suǒ)      穿凿(záo)     亢(kàng)奋      莫名其妙

B. 晦(huì)暗      狡黠(xiá)     拮据(jū)        与日俱增

C. 羸(léi)弱      磕绊(bàn)     悲怆(chuàng)    迟疑不决

D. 滞(zhì)笨      恐吓(xià)     丘壑(hè)        自出新裁

 

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字音、字形。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此题D项“恐吓”的读音应为“hè”,“自出新裁”应改为“自出心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咬牙”是一种修炼

向贤彪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②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严重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痢疾、霍乱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③“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惟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挑粪……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于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⑤“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办公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          。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

⑦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

(《人民日报》2018年05月15日,有删改)

1.文章③~⑤段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咬牙”精神的?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模仿第⑥段画线句的句式,给本段补充一个论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ǎo):树梢。③《瘗()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春和______

②心旷神______

成明霞______

踏危石______

2.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潮汐汩没之中  有亭翼然临泉上者(《醉翁亭记》)

B. 长烟一空    一食尽粟一石(《马说》)

C. 物喜        可一战(《曹刿论战》)

D. 悠然有遗世想  水陆草木花(《爱莲说》)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4.填空和解答。

①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          ——晚望月孝然祠外——          ——晓起观海门日出

②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宿牛群头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

(注)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九(1)班决定开展“会诗词·咏经典·信中国”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会诗词)

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甲)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乙)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甲:      乙:   

(咏经典)

《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         

(信中国)

央视《信·中国》节目曾播放茅台酒厂首席酿造师严刚写给孙儿们的一封信,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如做酒”……其间,主持人朱军讲述了一段往事,1954年,周恩来总理总结日内瓦会议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两台”: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不少于两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