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竟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有唐寅之气韵……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俊逸,布局和结构,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注)淬(cuì):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韧。 遑论:不必谈及。

1.下列对瓷板上中国书画的演变过程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国时期古陶瓷上的文字

B. 六朝时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于陶瓷上的文字

C. 隋唐以书写的文字装饰瓷器的陶瓷书法

D. 清中期瓷板画的兴盛

2.下列对第⑸段中,“珠山八友”瓷板画和《昌江日对黄山图》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介绍“珠山八友”瓷板画是从“名气”与“价值”两方面具体说明的

B. 文章介绍“珠山八友”瓷板画是从“画”与“书法”两方面具体说明的

C. 文章介绍《昌江日对黄山图》是从“画”与“题诗”两方面具体说明的

D. 文章介绍《昌江日对黄山图》是从“画”与“书法”两方面具体说明的

3.下列对瓷板书画的创作要求和特点的概括,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 创作者必须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

B. 好的瓷板书画作品,创作者必须有精湛的手功、丰富的经验、超凡的悟性和丰厚的学养。

C. 瓷板书画是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的艺术。

D. 瓷板书画呈现出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的艺术特点。

 

1.C 2.B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或相同之处即可。“隋唐以书写的文字装饰瓷器的陶瓷书法”,应是唐代。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概括。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竟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这部分介绍了“珠山八友”的“画”;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这部分介绍了“珠山八友”的书法特点。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瓷板行书会有笔触如刀刻的特点”。故D项不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一片浓重的晚霞染红了山山岭岭的积雪,红得热烈、红得悲壮。

B. 2017年4月24日至5月1日是第15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我市以“职业安全健康技术和管理服务进基层”为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C. 市民使用手机扫码进入“武汉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浏览百万册中文图书、电子期刊,聆听各地名家精彩演讲,畅享随时随地的云端阅读。

D. 莫泊桑批评的重点,可能主要还是侧重于人心——“人类顽固的、不可治愈的奢侈冲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B. 汉语是什么?汉语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受过宫刑者的《史记》,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

C. 一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这的确是切身经验之谈。

D. 自共享公共单车项目“摩拜单车”在武汉运营以来,因外观时尚、轻便易行、收费廉价、随借随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展现诗词之美、分享诗词之趣”,     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记忆,并从古人的智慧中      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      当下生活。

A. 唤起   吸取   涵容    B. 唤醒   汲取   涵养

C. 焕发   汲取   涵盖    D. 唤醒   吸收   涵养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或书写的一组是(     )

A. (sǔn)   毕(xiāo)     弛骋      悲天悯人

B. (bō)    骗(kuāng)    契约      功名利禄

C. 力(lǚ)    道(yǒng)     荟萃      光怪陆离

D. 茸(róng)  圈(yùn)      鸣啭      阿谀奉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少年想让自己内心变得很强大,可以抵御世间一切困难,于是去山中访问一位智者,请求智者告诉自己变得强大的方法,智者沉吟了一会,对少年说出了下面三点:

①有自信。要想内心变强大,第一步肯定要自信,不然第一步都跨不出去,比如见人就躲,怕见生人,像缩在龟壳里似的,永远成不了气候。所以勇敢直视别人,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拿出自信满满的状态来。

②增强能力。有自信没能力那就叫自负了,所以必须要提升你的的能力,多读书提高自己,多看时事新闻,多了解社会,凡事有自己的见解,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③敢于尝试。遇到新事物不要退缩,敢于去尝试,畏首畏尾地,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潜力,放松心情,去尝试,让自己征服新事物,你会发现新事物也不过如此,自己完全可以做到的,当成就感越积越多,你就知道自己也是很优秀的,这时,你的内心就越来越强大了。

处在青春成长期的你,一定也和少年有一样的困惑吧,那么,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主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 5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