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将下面书法作品中的成语按现代汉语的书写习惯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米字格内。

将下面书法作品中的成语按现代汉语的书写习惯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米字格内。

 

马到成功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认准书法文字的字形。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字形。遇到形声字或会意字,凭经验和印象写出正确的字。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正楷字书写,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间架结构合理。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不写繁体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是冰心的祖父谢子修所撰的自勉联。知足,目的在“止”,有所不为;知不足,靶向在“行”,要有所为。懂得知足,面对名利,才有风轻云淡的胸怀;懂得知不足,锤炼品质,才有永无止境的追求。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知足知不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见行者进来,整顿衣巾,降阶迎接道:“金池老友,连日欠亲。请坐,请坐。”……行者道:“贫僧借来,因夜晚还不曾展看,不期被大王取来。又被火烧了荒山,失落了家私。那唐僧的徒弟又有些骁勇,乱忙中,四下里都寻觅不见。原来是大王的洪福收来,故特来一见。”  (《西游记》)

行者失落的“家私”是什么?“大王”是谁?

 

查看答案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杨志为了生计,将自己的宝刀拿到闹市来卖,遇到了恶霸牛二,牛二一心想霸占杨志的宝刀,于是百般刁难,杨志无奈之下,只好把宝刀给他。                                   ________                       

(2)一个脚印的出现打破了鲁滨逊平静的生活,他恐惧不已,日夜难安,为此,他加固堡垒,架上七杆火枪,甚至为山羊们也准备好藏身之所。                                       _______                                                                                      

(3)“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这是简•爱说的话。                           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毒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医药学优势日益凸显,中成药服务发展迅猛。

2017年初,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在瑞士日内瓦世卫总部亮相,而早在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事件。

在西医看来属“不治之症”,中医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中医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

(选自2017年2月15日《人民日报》等,有删改)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国外屡遭抢注。据统计,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中医药如今成了发达国家的“摇钱树”,“老祖宗的宝贝”沦为人家碗里的“肥肉”,难道不该警醒吗?

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中医药扬帆起航,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

(选自2016年8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2011—2015年我国中成

药工业销售收入情况统计图

(选自2017年1月13日中国经济网,有删改)

1.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文意的一项是(     )

A. 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国外屡遭抢注,中药也因此走出国门,在海外蓬勃发展。

B. 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是保护好中医药知识产权、让中医药姓“中”的重要法律手段。

C. 中医药可以解决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和西医相比较疗效更加确切,优势更加明显。

D. 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西医的医疗地位正在逐渐被中医所取代。

2.根据材料,说说中医药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的原因。

3.请简要说明《2011—2015年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情况统计图》的主要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走近更夫

古代没有钟表,晴朗的白天可以靠日晷利用太阳的移动来确定时刻,阴雨天和晚上则只能用铜壶滴漏,以其滴下之水的深浅度来定时。但这些计时的器物普通百姓家一般没有,因此更夫一职的设置对于当时的广大人民来说十分必要。

更夫,又有“更人”“值更人”等别称,起源于先秦时代的“鸡人”。受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司时制度在先秦时期尚未完善,人们靠鸡叫来知晓天明。所谓“鸡人”,最初是官营畜牧业里的养鸡人,他们深谙鸡群习性,最为擅长听辨鸡鸣规律而知晓时间,因此他们逐渐作为报时者活跃在宫廷生活中。随着司时制度的逐渐完善,民间也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守夜并按更报时,于是出现了我们所说的更夫。

更夫的主要职能是守夜报时。古时以更计夜,一更为一个时辰,即现在的两个小时。一夜分为五更,从落更(即一更)至五更,也就是从晚上七点到次日凌晨五点。每过一更,更夫便击柝报时,常用的念词除了我们最熟悉的“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外,还有“鸣锣通知,关灯关门,小心火烛”等,有的更夫还会根据不同的时段使用不同的念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夫还有了宣传教化、防火缉盗等职能。宣传教化的职能源于先秦祭祀中的驱邪活动。举行驱邪仪式时,人们手持类似柝的物什,向各个方位边敲边念祭词,认为这样可以将邪祟驱除。后来的司时制度里保留了驱邪仪式中“念祭词”的形式,即用唱歌报时,但歌唱的内容则注入了教化规劝的内涵,像“凡我甲户,钦奉圣谕,谨守律法,各保身家;严禁盗赌,有犯连坐”这样的句子。防火缉盗也是更夫的重要职能。中国古代有宵禁制度,普通民众在夜晚不能随便外出活动。更夫参与当时夜晚的巡逻活动,搜索捉拿可疑人员,提醒人们小心火烛。

更夫的地位十分低下,在中国传统社会对人“三教九流”的划分中属于下九流的职业,甚至常被人们拿来取笑。比如民间歇后语“打更人睡觉——做事不当事”,是用来形容马虎的工作态度;俗语“落手打三更”原意是指更夫错将一更天报为三更天,后用来比喻做错事情……清人甫塘逸士在其《续阅微草堂笔记》中提及有人看过《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本,结局是“宝玉无以为家,至沦于击柝之流。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乃与宝玉仍成夫妇”。为了表现大家族倾覆没落的惨状,作者安排昔日的公子贾宝玉沦为更夫。由此可见,在当时人的心目中更夫的地位是极其卑微的。(原文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更夫起源于先秦时的“鸡人”,他们的职责是守夜报时、防火缉盗等。

B. 因为古代没有计时的器物,因此设置更夫一职来报时是十分有必要的。

C. 更夫报时念词常因在不同时段而有所不同,“小心火烛”是常用念词。

D. 更夫常被人们拿来作为取笑的对象,这说明了更夫的社会地位之卑微。

2.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成语“三更半夜”的“三更”指什么时候?为什么?

3.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并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更夫的社会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