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日攘①一鸡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日攘一鸡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攘(rǎng),偷窃。②或,有的人。③损,减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然后______

(2)今有人日攘邻之鸡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非君子之道。

3.这个故事中偷鸡者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

 

1.(1)停止(2)……的人 2.这并不是君子的做派。 3.成事者,必定要当机立断。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已”:停止。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者”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的人”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是”“之”“道”等字词的翻译。 3.试题分析:这则文言文中的偷鸡者在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后,没有立刻改正错误,而是减少做错事的频率,从这一点可以得出知错就要立刻改正的道理,也能从偷鸡者拖延,懒散的态度可以得出当机立断这样的道理。 翻译: 从前有一个每天都要偷邻居家一只鸡的人。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行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所拥有的道德。”他回答说:“那就让我减少这种行为吧, (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如果知道偷鸡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清代)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十岁余        金经

B. 辈不能究物理  但手熟

C. 康肃忿曰      则天下之事

D. 反溯流逆上矣  肃拜蒙母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沿河求之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B. 山门圮河  尝射家圃

C. 众服确论  原市鞍马

D. 石性坚沉  蒙始学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语言言简意丰,如第①段写寺僧打捞石兽,用四个动词求、棹、曳、寻,就清楚地交代了捞而无获的结果。

B. 善于叙事,故事奇异有趣,就石兽落水的打捞,作者写了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不同打捞方法,结局出人意料。

C. 细节描写耐人寻味,如文中两处笑曰,生动鲜明地写出了讲学家的实事求是与老河兵的自以为是的特点。

D. 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的兴趣所在,不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而是引出不可据理臆测。

4.把文言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紫外线辐射的三刺鱼为什么变得勇敢

韩俊杰

①最近,一项出自德国波恩大学演化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所的新研究成果发现:鱼类无法看见的中波紫外线能够改变三刺鱼的行为。

②利用三刺鱼的生殖洄游习性,相关研究人员从荷兰瓦登海域特塞尔岛获取亲鱼并带回实验室中繁殖,之后将人工孵化的三刺鱼后代分成不同组,并从28组具有亲缘关系的三刺鱼中选取样本,半数样本在自然光照下生长,另半数样本在人工增强的中波紫外线辐射下生活下生长。

③经过7个月的时间,研究人员发现暴露在中波紫外线辐射下生长的三刺鱼的体型显著小于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的三刺鱼的体型。或许,暴露在更高水平中波紫外线辐射的三刺鱼需要并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修复损伤的组织。该论文第一作者威特推测道。

④在一个被分成三个部分的水族箱内,研究人员测试了两种三刺鱼的行为。水族箱的一端饲养着一条鳟鱼,另一端设置有人造水草为三刺鱼提供庇护,中间部分是三刺鱼的探索区。三刺鱼明显没选择逃离危险,而是向着鳟鱼转围然后又回来了。演化生物学莱克如是描述观察结果。鱼类会离开护所并接近未知的动物来测试其危险性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令人惊奇的是,暴露在中波紫外线辐射下数月的小型三刺鱼在探索区停留的时间几乎是自然光照下生长的大体型三刺鱼的2倍。

⑤在研究人员看来,这种行为的出现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威特解释了其中一个可能性:经高强度中波紫外线施压的三刺鱼,能一鼓作气实施更彻底的危险性测试,以使自己随后能全身心地觅食。但也有可能是体型受到限制的三刺鱼个体本身具有更加的探索欲,因为潜在的危险信息对它们而言更具重要性。第三种可能性是体型小却是更敏捷的三刺鱼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鳟鱼是危险的捕食者,任何试探性的靠近都是徒劳,从而做出策略性的示警行为。

(选自《新发现》2018.02.01,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三刺鱼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刺鱼暴露在鱼类中无法看见的中波紫外线中能够改变它的行为。

B. 三刺鱼暴露在辐射下生长的体型大于在自然光照下生长的体型。

C. 三刺鱼在鳟鱼面前没选择逃离危险,而是向着它转圈然后又回来。

D. 三刺鱼在探索区停留的时间和它是否暴露在辐射下生长有关系。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题目以设问的形式,交代了说明对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文章第⑤段加点词可能,强调一种推测,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C. 文章按空间顺序,介绍了研究人员找到三种可能令三刺鱼勇敢的原因。

D. 文章第④段划线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停留时间的数量关系。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在一个被分成三个部分的水族箱内,研究人员测试了两种三刺鱼的行为。

B. 暴露在中波紫外线辐射下的三刺鱼需投入更多精力来修复损伤的组织。

C. 鱼类会离开护所并接近未知的动物来测试其危险性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D. 威特解释说:体型受到限制的三刺鱼个体本身可能具有更强的探索性。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围绕祥子还写了霸道的车主刘四,泼辣的虎妞,可怜的小福子,死亡线上挣扎的老马和小马,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展示了老北京的世态炎凉。

B. 《骆驼祥子》中祥子是个自由的洋车夫,他想拥有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从风雨里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

C. 《海底两万里》作者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他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被人们称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D. 《海底两万里》中我在海底散步时看到了光的曲折作用而形成的色彩缤纷万花筒似的美景,我把这种新奇的感觉用一种约定的记号告诉了康赛尔。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言文中称谓语非常丰富: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B. 《爱莲说》的作者是南宋哲学家周敦颐,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C.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是作家杨绛在《老王》中的感慨。

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查看答案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      ;人懂得尊重别人,      ;人懂得尊重自然,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 ②①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