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

2.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4.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各有什么特点?

5.“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为什么?

 

1.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该段主要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苏州园林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该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表面上看是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的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4.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5.不可以删去。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表示肯定,一点儿都不含糊,用词准确,所以不可以删去。 【解析】 1.试题分析:一问,抓住第二句中心句“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来分析整理即可。二问,了解有哪些说明方法,根据文段内容判断即可,注意要举出两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如“图案画”与“美术画”作比较;“用图画来比方”为打比方。 2.试题分析:一问,抓住“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一句进行分析整理即可。二问,“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为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试题分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根据文中的说明文字,先理解“隔”“界”两字的意思,再从园林独特的设计效果上分析此句的含意,要把这种“效果”用生动的文字描述出来。但语言要简洁明了。 4.试题分析:考查对说明文重要信息的提取。可提取并分析乙文的“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一句。答此题,读懂文章,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 5.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都有”“可绝不”表示肯定,一点儿都不含糊。 说明“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和“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两句表达的内容准确无误。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并加礼辟,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有删改)

(注释)①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苌(cháng):人名。④窭(jù):贫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伯珍孤贫______      (2)学无纸______

(3)山水______        (4)建武四年,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3.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________

2.后三联写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查看答案

校团委开展以“我与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校园门口的绿化区经常被踩踏,同学们觉得需要立一块牌子,提醒人们爱护花草。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四个,组成对偶句,作为牌子上的宣传语。

行人  花草  文明  爱护

踩踏  绕道  彰显  含笑

(2)为了以实际行动美化环境,九年级(1)班参加了植树活动。班级向学校总务处借了36把铁锹,8个水桶。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给学校总务处写一张借条。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长河落日圆。 

(2)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望》中表现诗人念亲思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中点明诗歌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作比较)

B.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分类别)

C. 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列数字)

D. 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举例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