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饮茶的历史有多久(节选) 陈博君 说到茶,人们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饮茶的历史有多久(节选)

陈博君

说到茶,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茶经》,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完整、最全面、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介绍茶的专著。《茶经》的作者、唐代著名茶学家陆羽则被世人誉为“茶圣”。

《茶经》共分二卷十节,从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以及茶之图等不同角度系统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和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茶经》不仅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而且是一部阐述茶文化的论著,它将普通茶事升华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首开中国茶道先河。

关于茶,陆羽在《茶经》中给出这样的定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在我国,茶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融入国人的生活之中,演绎出了灿烂的茶文化。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早在原始社会后期,茶叶就成为可交换的货物。战国时期,茶叶发展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就有关于茶的记载,如“谁谓茶(荼即茶)苦,其甘如荠”“采茶薪樗,食我农夫”等。我国最古的辞书——《尔雅》也涉及苦茶。古籍《周礼·地方篇》记载,当时设有掌管茶事的官员。

如果说周有茗饮,那么到两汉,茶已成为王公贵族日常消遣之物、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饮茶对佛教徒来说很有益:一是坐禅时可以提神,使人彻夜不眠;二是满腹时能帮助消化;三是借以摒绝尘念。王褒《僮约》中令“阳羡买茶”之事,《雨山墨谈》中赵飞燕赐茶的记载,都说明茶在贵族间已渐趋普及。西汉年间,湖南就有以茶命名的“茶陵县”即“所谓陵谷生茶茗焉。”这不仅表明西汉时湖南等地已产茶,而且说明茶开始受到特别重视,尤其是它的药用价值。东汉著名医药家华佗的《食论》中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由此说明吃茶可增进思维。茶与社会生活、与文化,有了更紧密的联系。

伴随茶叶生产的发展和饮茶的普及,茶学蓬勃兴起,茶学兴起的反馈,又使得茶叶生产更快地向前发展。

自魏晋南北朝起,敬茶礼仪逐渐深入民间。据史料记载,当时,市场上已出现蜀妪卖茶之事。这说明,茶已向民间发展。到了南朝时,已形成“滂时浸俗,胜于国朝……以为此屋之饮”之势。

传说隋文帝有头痛病,一位僧人献上治头痛的秘方:“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当愈,常服之有效。”隋文帝坚持饮茶,果然见效。于是,人们纷纷采掇这种治病救人的茗草,饮茶之风蔓延开来。

及至唐朝,茶叶更为昌盛。陆羽所著《茶经》将中国饮茶及茶文化推向高潮。唐代茶叶的生产取得重大突破和普及发展,茶的加工和煮饮技艺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技艺。唐代茶饮的最大进步是茶的加工和煮茶技艺,其中在加工上,采用早在三国时期出现的即蒸青做饼的方法,从中加以改革完善。成书于8世纪的《封氏见闻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之物。当时,不仅出现了茶馆、茶宴、茶会等,而且茶还成为文人墨客争相诵咏的重要题材。有统计说,在《全唐诗》中,有100多位诗人的400余首诗中谈及了茶。

宋朝之后,开始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茶艺、茶俗更趋丰富。茶道大行,茶成为国饮,历久不衰。

如今,虽早已进入现代社会,但茶俗在我国仍很好地传承了下来。一旦家中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依旧是必不可少的。为客人沏上一杯香茶,表达的是对来客的尊重和欢迎。敬茶、奉茶与喝茶中也有很多讲究。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文章中主要介绍了茶的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功用。

(2)饮茶的历史主要经历了“周朝成为茗饮”“______”“______”“______”“宋朝之后成为国饮”五个阶段。

2.文章第一句话连用了三个“最”,有什么作用?

3.文章多出运用了引用资料的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具体分析其作用。

 

1.(1)饮用药用文化礼仪(2)两汉时成为王公贵族日常消遣之物、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到隋朝,茶逐渐深入民间唐朝茶业更为昌盛 2.“最”字表示程度,连用三个“最”字强调说明了《茶经》在茶类专著中的地位之高及其重要性。 3.示例:文章中引用东汉华佗的《食论》中的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来说明两汉时期茶尤其是它的药用价值开始受到特别重视,使说明更具体、更充实,更有说服力。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1)分析文章内容第五至十一段的内容可知,文章主要介绍了茶的饮用、药用、文化礼仪三个方面的功用。(2)根据第五、七、九段的内容,提炼有关饮茶的历史的相关文字,可知饮茶的历史主要经历了“周朝成为茗饮”“两汉时成为王公贵族日常消遣之物、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到隋朝,茶逐渐深入民间”“唐朝茶业更为昌盛”“宋朝之后成为国饮”五个阶段。 2.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 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最”,表示程度,文章第一句话连用三个“最”字强调说明了《茶经》在茶类专著中的地位很高。 3.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辨析说明方法要全面掌握说明方法的分类及各种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例如第5段引用东汉华佗的《食论》中的记载,有力地说明了两汉时期茶尤其是它的药用价值开始受到特别重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壶口瀑布

梁衡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4],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作者在不同时间游览壶口瀑布,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下面表格。

季节

所至(游踪)

所见(风貌)

所感(感想)

雨季

下到河滩

______

______

枯水季

______

河心的深沟“龙槽”,千姿百态的水,河底巨石

______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3.文末“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一句中“这伟大”具体指什么?作者仅仅是赞美黄河吗?

4.黄河个性的形成与河底巨石之间有什么关系?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

(1)关关雎鸠,__________

(2)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3)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

(4)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

(5)__________,悠悠我心。

(6)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7)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

(8)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 遂与外人/间隔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忘路之/远近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鲜美________

(2)绝境________

(3)志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借桃花源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查看答案

给空缺处选填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          ,它们雀跃着,嬉闹着,显得那么可爱。

A. 好像是一把把雨伞

B. 好像是一只只彩蝶

C. 好像是一些雏鸡

D. 好像是一群圣洁的天使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外婆坐在床上,面对着窗户,面对着院子,面对着红门,是在大声地哭着的。

②小红门后面有个小院子,小院子后面有扇绿色的窗户。

③终于也要像别人一样出国留学了的外孙女。

④那天下午,我挥手离开小红门。

⑤因为红门外面走远了的是她疼爱了二十年的外孙女。

⑥我走的时候,窗户是打开的,里面是外婆的卧室。

A. ④②⑥①⑤③    B. ⑥①⑤③④②    C. ④②①⑤③⑥    D. ⑤③⑥①④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