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理解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吴程程)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

阅读理解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吴程程)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声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试简要概括本文第⑤~⑧段的主要内容。

2.虽然关门、叩门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从中能窥见一个人的人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从如下几种关门情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是怎样的一种人?

(1)离开时将门轻轻一合,发出一声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开时从不关门,等一阵乱闯的风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开时“砰”地一声关上,发出巨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反映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作者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哪几件事来表现这种情?

4.文中划线的句子写得很好,试品味其妙处。

5.有人认为本文主要的笔墨是写“关门”,而第⑧段却写“叩门”,有离题之嫌,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1.写“我”从关门声中来读人(或:着重写了几类关门、叩门人) 2.(1)细心,体贴(或:有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有礼貌)(2)粗心,不太体贴(或:欠些细心、体贴)(3)粗鲁,不顾他人感受( 意对即可。) 3.①小时候临睡前,父亲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并且关门特别轻。②八九岁时的一天,“我”到父亲卧房取书,小手攥紧了门把手想轻轻关门不惊忧午睡的父亲,不料关门声还是异常响。③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 4.答案示例: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短诗中的清脆的句点来作比),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那轻轻一合的清响着实令人回味。 5.开放性题。答案示例:不赞同。因为此段拓开一笔,由关门写到叩门,说明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关门这一细节上,还体现在叩门等许多生活细节上,更好地拓展了文章的主题。 赞同(有此同感)。因为文章标题及全文主要部分都是围绕“关门”这一内容来写,此段给人以节外生技之感;若无此段,全文意思也很连贯,整个行文更显得一脉相通。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试简要概括本文第⑤~⑧段的主要内容”,通过题干看这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第⑤~⑧段,筛选其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的角度进行概括。可概括为:“我”从关门声中来读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中学团委在七年级开展了“走进父母心灵”主题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

(2)小军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体育成绩突出,他很想参加校田径队,可是父母不同意,假如你是体育委员,如何帮他与父母沟通?

(3)下面一段文字是关于此次活动的征文启事,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修改。

(A)为了扩大活动内容,增进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经校团委研究决定,将在活动期间举办“走进父母心灵”的征文活动,请同学们积极投稿,(B)①并推荐获奖文章在校刊上发表,②而且将邀请获奖征文作者及家长参加“沟通心连心”座谈会,③团委将对征文进行评选。

修改一:(A)句词语搭配不当,可将“        ”改为“        ”。

修改二:(B)句语序混乱,正确的语序是:            (只填序号)

(4)这次主题活动除开展班会活动外,你认为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活动一:                             活动二:                      

 

查看答案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歌曲《绣红旗》描绘的是《红岩》中的主人公 ____ 和难友们在渣滓洞里为庆祝 ____ 一起绣红旗的场面。 

(2)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的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选段中的“他”是名著《________》中的主人公 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bǐnɡ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xiǎnɡ其成者,而是将更多 ___ (机敏 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bǐnɡ(   )赋    日新(   )          坐xiǎnɡ(    )其成

(2)“因循守旧”中,“循”的意思是 ____ 。“眷顾”的意思是 __  

(3)根据文意,从“机敏”“机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空格处。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     ②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⑤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默写名句。

①《木兰诗》一文中写出战争的持久,战斗的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写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目:做最好的自己

要求:

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