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bǐnɡ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xiǎnɡ其成者,而是将更多 ___ (机敏 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bǐnɡ(   )赋    日新(   )          坐xiǎnɡ(    )其成

(2)“因循守旧”中,“循”的意思是 ____ 。“眷顾”的意思是 __  

(3)根据文意,从“机敏”“机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空格处。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禀 gǒu 享 (2)遵守,依照 关心照顾 (3)机遇 (4) 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 【解析】试题分析:⑴此题考查字音、字形,需要结合语境作答。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此题注意“gǒu”要拼写正确,同时注意“禀”“享”的字形要书写正确。⑵此题考查字义和词义。需要平时注意识记与积累,也需要结合语境作答。“因循守旧”指的是沿袭旧规,不思革新,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循”的意思是遵守、依照。“眷顾”的意思是关心、照顾。⑶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的辨析。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方面辨析:词义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语体色彩、感情色彩、搭配关系、语法功能、词义侧重点、主动和被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机敏:指机警敏锐,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或形容动作敏捷。机遇:即时遇,通常被理解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根据语境中的“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可知文中空格处应填“机遇”。⑷所给文段是一个议论性文段。开头第一句话“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就是该文段的中心论点。所以,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     ②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⑤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默写名句。

①《木兰诗》一文中写出战争的持久,战斗的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写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目:做最好的自己

要求:

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吴作望的《天堂里的老师》,完成下列各题。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理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的很安祥。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郎……

1.“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2.“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中把灯光比喻成旗帜,闪烁的灯光暗指阿明不屈的精神,比喻有什么作用?

3.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一句,你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吗?结合故事谈谈自己的感悟。

 

查看答案

阅读付秀宏的《神秘的植物自燃》,回答下列各题

神秘的植物自燃

①在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中,常有一些植物会神秘的自燃,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原本生长得很茁壮的植物突然化为一堆灰烬呢?

②在南美洲的大森林里,有一种名叫“看林人”的杜鹃树,花色金黄,枝干挺直。这种植物的花朵和茎叶里,饱含着具有挥发性的芳香油脂,当森林炎热干燥时,这种芳香油脂极易引火燃烧,酿成森林火灾,所以当地人又称它为“纵火花”。

③非洲赤道地区和欧洲的西班牙有一种自焚树。它材质优良,很受当地人喜爱。但当它长到十四五年时,树内就会分泌出许多低燃点的树脂。骄阳的照射,常常把树脂点燃,使自焚树变成巨大的火炬。一株大树只需1小时,即会连枝带叶化成一堆灰烬。

④1984年2月的一天,澳大利亚南部发生了上百起森林大火,吞没了近50万公顷的林地,烧死了成千上万的动物。这些突然爆发的大火是怎样引起的呢?科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森林中的桉树自燃引起的。原来,这年2月份的平均气温达40摄氏度以上,桉树分泌出比平时多几倍的易燃物质-香油精,再加上长时间干燥无雨,所以造成大片森林“自焚”。

⑤白鲜生长在我国新疆天山地区。春天一到,白鲜的花朵就渐渐变得鲜艳起来;到了夏季,更是越长越美丽、越长越成熟,终于结出丰硕的果实。然而,在炎热干燥的晴天,它却会突然起火燃烧,不长时间,一株白鲜便烧成了一堆灰烬。原来,白鲜的叶子含有醚,醚的燃点很低,在烈日的照射下,很快就会达到它的燃点。当白鲜的果实日趋成熟之际,醚的储量也几乎达到饱和程度,一旦遇上干燥的大晴天,再加上强烈的太阳光直晒,白鲜也就自燃了。

⑥此外,物体相互摩擦生电或静电感应,或山石反射聚集阳光,也能引起干枯的植物自燃。一般地说,每隔5~25年,森林会自燃一次。森林的自燃之火,不仅可以控制森林幼树生长的数量,而且能淘汰一些病树、枯枝,为森林中各种树木的快速成材提供适当的空间。著名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里的森林,原来每隔20年都会自燃起火,但是该公园得到人工保护后,80年未发生火灾,导致森林生长缓慢,新生林减少。1988年的那场大火,不仅没有毁灭黄石国家公园,反而让黄石国家公园的森林更加充满了生机。

(据《科学之友》)

1.阅读全文后,说说植物自燃有哪些原因?

2.联系第④段,从说明方法运用的角度,具体说说其表达效果。

3.下列表述与文意信息相吻合的一项是(    )

A. 物体相互摩擦生电或静电感应,也能引起干枯的植物自燃

B. 只要气温高,桉树分泌出比平时多几倍的易燃物质--香油精,大片桉树林江“自焚”

C. 大自然中,大部分植物会神秘自燃。

D. 当自焚树长到树内分泌低燃点的树脂后,它就会自燃。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王安石待客》,回答下列各题。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馔:准备食物。④果蔬:泛指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脔:切成小块的肉。⑦啖: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因

(2)觉饥甚而不敢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画一处)

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4.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