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王安石待客》,回答下列各题。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馔:准备食物。④果蔬:泛指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脔:切成小块的肉。⑦啖: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因谒公
(2)觉饥甚而不敢去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画一处)
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4.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阅读 《社戏》节选,回答下列各题。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1.结合文段内容,试着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3.结合下面两句话,说说水乡少年的性格特点。
A“阿阿,阿阿,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
B“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4.社戏其实并不好看,让“我”念念不忘平桥村生活的原因有哪些?试举例分析。
阅读文言文《小石潭记》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伐竹取道
(3)佁然不动
(4)其岸势犬牙差互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 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C. 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 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今,望奎县市民们走上街头,都能看到不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标语、宣传海报等。然而,人们发现,原本在墙面上“生长”的“牛皮癣”,竟然爬上了文明标语。
在望奎县路边公交站宣传标语上,被张贴了不少小广告。在县公安局附近,一张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标语上,几个电话号码被清晰地写在上面。这些写在文明标语上的“牛皮癣”,大多是“办证”“迷药”“监听器”等内容。除了行为涉及损坏公共财物,这些敏感词语也与文明标语格格不入。另外路边一些文明标语牌上还被贴上了身份证贷款的“牛皮癣”,还“与时俱进”的印上了二维码。“这些牛皮癣贴到这里来了,严重影响我们望奎县的城市形象。”一位路人说。
1.请给以上材料加一个简短标题。
2.下面是就中学生对城市“牛皮癣”关注程度的问题对某班同学所作的问卷调查。请你仔细观察这份表格,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态度 | 非常关注 | 一般关注 | 不太关注 | 毫不关注 |
人数 | 4 | 11 | 23 | 12 |
比例 | 8% | 22% | 46% | 24% |
(注:调查人数为50人。)
我的探究结果:
3.假如你遇到了一位正张贴非法小广告的中年女性,你打算怎样说服她放弃制造城市“牛皮癣”的行为?
4.针对城市“牛皮癣”,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诗词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
②挑兮达兮,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郑风》)
③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老人和孩子的愉快幸福。
名著阅读。
蜚声中外的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誉为“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该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表现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小说的主人公以自己的行为对 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人生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请写出书中的一个和主人公有关的情节:____________ 。书中主人公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在母亲和妻子_________(人名) 的帮助下,开始创作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