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从有了书籍,就有了读书方法。梁...

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从有了书籍,就有了读书方法。梁启超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这种______________的办法笨是笨极了,真正做学问的人却总也高不了;陈寅恪读书,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眉上,这种___________的方法使他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胡适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种_________ 的读书方法同时适用于科学与人文学科;朱自清则主张______________,特别推崇姚鼐的“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A. 博览     质疑     诵读     精读

B. 精读     博览     质疑     诵读

C. 诵读     精读     博览     质疑

D. 质疑     诵读     精读     博览

 

B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或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它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如“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自然属于“精读”。“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是“博览”的结果。“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一种“质疑”的精神。“放声疾读,久之自悟”自然是一种“诵读”的学习方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冽     进溅     水波粼粼     海枯石滥

B. 涟漪     澄澈     海誓山盟     沧海桑田

C. 澎湃     狂澜     浩瀚无垠     一页孤舟

D. 凫水     潋滟     九曲连环     鸿浩之志

 

查看答案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shì)    崎(qū)      莽莽榛(zhēn)    浅草才能马蹄(mò)

B. 石(pán)    崔(wēi)     千山万(hè)      我旧时裳(zhù)

C. (lù)     峰(luán)    山地裂(bēng)    金樽清酒十千(dóu)

D. 岩(chán)   嵘(zhēng)   山肴野(sù)      楚国都城(yǐng)

 

查看答案

作文(任选一题)

要求:①题目不完整的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要具体,有真情实感。③书写工整、美观,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一)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的记忆,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品质……,请以“          诚可贵”为题目,写篇文章。

(二)窗是安静的框架,让房子多了一双眼睛;窗是瞭望的通道,让人们看到了更远的风景。窗是有形的,被牢牢地固定;窗是无形的,被无限地延伸。大千世界,与窗有关的故事实在太多,由窗引发的见解也别出心裁。那么,你眼前的窗(或心中的窗)又是什么样的呢?

请以“窗”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两则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 

(2)是陋室 

(3)清涟而不妖 

(4)陶后有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金经|十余岁

B.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据理臆断欤

C. 出淤泥不染|康肃笑遣之

D. 何陋有|水陆草木

3.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许多同学喜欢乙文中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因为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追逐功名富贵世风的鄙视。我喜欢甲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因为这两句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

最苦与最乐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④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⑤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⑥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第⑥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3.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分别在10字以内)

①“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后,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