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乘奔御风______

(2)王命急宣,_____ 

(3)日更定______

(4)湖中人鸟声_____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大雪三/隐天蔽

B. 上下一/余强饮三大而别

C. 拏一小舟/荆国有于地而不足于民

D. 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

3.翻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 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 (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D.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6.(1)(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

 

1.①即使②有时③代词,这④都 2.D 3.(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他们)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后告辞。 4.A 5.①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②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 6.(1)“独”字,表现了作者清高淡泊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2)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解析】甲文选自《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 年代:北魏 乙文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 年代:明末清初 (甲)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虽(即使)、或(有时)、是(这)、俱(都)”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天/太阳;B.白色/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C.第一人称代词,我/多余;D.都是“消失”的意思。故选D。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自”,如果;“亭午”,正午;“曦”,太阳;“余”,我;“强”,勉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填空。

(1)荡胸生层云, 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自缘身在最高层。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寒光照铁衣。

(5)王勃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积极乐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格言,写出你对机遇的理解。

命运之神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门。——佚名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人之抛弃机会,绝对多于机会抛弃人。——佚名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泰戈尔(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诗歌主题。

B. 《西游记》构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塑造了一群神话人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误闯白虎堂”等情节也已是耳熟能详。该书被《英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中国最珍贵的神奇小说”。

C.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使我们记住了那位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不屈服于命运,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战士保尔。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山东的花生是全国产量最高的省份。

B. 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C. 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年冬春出现的旱情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D.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难免没有缺点。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B. 在团委的精心策划下,我校元旦联欢晚会办得栩栩如生,得到同学们的赞扬。

C. 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每到一个城市都吸引了数十万人袖手旁观

D. 去年5.12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