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三改大门 乔子亮 ①上世纪80年代初,17岁的我初中毕业,成为一名回乡青年。那时...

三改大门

乔子亮

①上世纪80年代初,17岁的我初中毕业,成为一名回乡青年。那时,农村刚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分到了7亩责任田。  

②父亲只有小学文化,对推行土地承包制,虽然说不出什么道理,但他从内心里感觉到是好事,打心眼里拥护。父亲如鱼得水,先是一改过去“麦茬豆,豆茬麦”的种植老模式。当年我家种了3亩小麦,4亩花生。由于父亲相信科学,精心管理,小麦喜获丰收,亩产突破800斤大关;花生收入2000余元。

③(A)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我家能有那样的好收成,全家人做梦也不敢想呀。父亲看到了庄稼人的希望,也坚定了信念。第二年,春节刚过,父亲就开了个家庭会,把他想买辆马车,改变肩挑人背的想法说了出来,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第二天,父亲从集市上用800元买了一匹枣红色大马,接着又花1000元买了一辆马车。马车拉到家,父亲犯愁了,原来,家中那座又窄又矮的小门楼,马车进不去。全家人一合计,把小门楼拆了,换一座新门楼,并请木工专门加工两扇新门。落成那天,父亲买来鞭炮,请人专门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大门上。上联是:政策好,好政策,庄稼人有了好奔头;下联是:今日好,好安门,昔日小门换上大门。有了新马车,父亲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精神抖擞。农忙季节,庄稼收获时,父亲赶着马车在田野里拉庄稼,运肥料,来去匆匆,节省了时间,减轻了人力。到了农闲,父亲赶着马车,换大米,卖青菜,跑买卖,一年四季忙个不停。  

④(B)接着,中央又专门下发文件,明确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稳定不变。父亲从广播中听到后,高兴得逢人便说:庄稼人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吃了这颗“定心丸”,父亲心中更加踏实,发家致富的劲头更足了。他对全家人说:“咱家这辆马车跑路费工、费时,跟不上发展。买一辆农机车吧,咱还要大干呢。”这一想法又得到全家人的支持。第二天,父亲带着8000多元,从县城买回了一辆农用三轮车。

⑤(C)新车开回家那天,父亲又为难了,原来,大门又进不去了。父亲毫不犹豫,果断地请人把门楼推倒了。不到三天,新门楼拔地而起。时代改变人。当时我真想不到,年近60岁的父亲,又爱上了农用三轮车。不会开,就学。在别人的指导下,父亲很快就掌握了驾驶技术。昔日赶马车,今日开三轮,只见父亲手握方向盘,脚踩离合器,坐在车上,非常神气。

⑥(D)斗转星移,时光荏苒。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从青年走向中年;父亲也老了,退居二线了。我们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全家老少各显其能,经商、办企业、从事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家中不仅盖了楼房,还在城里买了住房;购买了轿车,建造了车库。那座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门楼,早已成为历史。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新颖别致、古色古香的洋式门楼,大门两旁,鲜花绽放,争奇斗艳…… 抚今追昔,我家从赶马车、用三轮,到今天开上轿车,三次换车,三改大门,这一系列的变化,正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变化的一个缩影。 父亲说,庄稼人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新安晚报》5.18)

1.根据上下文,下面句子应该填入正确的位置(  )

这马车满载的是收获的果实,是一个农民的喜悦。

A. (A)

B. (B)

C. (C)

D. (D)

2.阅读文章②—④段内容,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科学种田,喜获丰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

(1)父亲毫不犹豫果断地请人把门楼推倒了。(从加点词语)

(2)父亲手握方向盘,脚踩离合器,坐在车上,非常神气。(从描写的角度。)

4.文章的题目是“三改大门”,为何用了大量篇幅写第一次,其他两次略写?

5.通过“我”家三改大门的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的感受或者思考。

 

1.B 2.买来马车,改建门楼紧跟时代,购买农机车 3.(1)这两个词都写出了父亲改大门态度的坚决,从而表现了他要大干一场的坚定信心。 (2)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掌握驾驶技术后那种自豪和满足的神情,反衬出他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4.①第一次改意义非凡,这是家庭改变和父亲追求梦想的一个里程碑。②从当时农村的情景来看,这是一次了不起的变化,记载着农民发家致富的进程。③这次改建对父亲的影响最深,也为后两次改建作了铺垫。 5.示例:①“我”家三改大门,日子越来越好,让我们感受到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幸福。②父亲抓住机会,大胆尝试而发家致富,启示我们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③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激起了人们劳动创造的热情。(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首先要读懂题干所给句子的意思,然后通读原文,看看与原文那一段落的内容相合,可将题干所给句子代入语段中,分析与上下文的内容是否连贯。中心内容是否相符。“这马车满载的是收获的果实,是一个农民的喜悦”这句话正好和④段的内容相谐,且可作为此段的观点句,所以选B项。 2.试题分析: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如3段写“花1000元买了一辆马车”“换一座新门楼”。4段写“从县城买回了一辆农用三轮车”。还要注意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 3.试题分析:赏析句子。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加点词语的角度和描写的角度分析作答。“毫不犹豫,果断”写出了父亲改大门态度的坚决。“手握方向盘,脚踩离合器,坐在车上”为动作描写。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和形象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似曾相识燕归来

张 超

①除夕夜,我负责110。在这个洋溢着阖家团圆气氛的节日里,一整天的宁静,没有一起警情,直到时针走向21时40分。穿上装备,微微有些诧异,这个时间点,有路人发现一名老人独自坐在空无一人的洪西中心路。

②他枯坐在田埂边上,闭着眼睛,好似已经睡着了。寒风瑟瑟,背后是夜深人静的洪庙村,面朝早已空无一人的洪西中心路。“这是一个走失老人。”我最初这样判断。

③上前轻轻叫醒他,盘问其身份信息,这老人醒来后先是一愣,面对闪烁的肩灯和车灯有些茫然,绷开干裂的嘴唇嘿嘿一笑,从满是灰尘的外套里抠搜出一包双喜烟,拣出两根递了过来。老人的反应,又让我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

④老人似乎很久没有说话,倾诉中微微有些激动,(   )方言音太重,(   )跳过了我的方言认知区间,好不容易听明白几个关键词,(   )就是串不成有效信息。此时星月辉映,在路灯的照射极限处,我用尽全力的倾听被老人一段爽朗的笑声截断了,随后,我陷入了组织语言的沉默,(   )老人,似乎好不容易交代完了所有的来龙去脉,默默抽起了烟,等待我的下一步动作。

⑤我沉默片刻,用毕生功力凝聚成一句极其标准的普通话:“你好,你家住哪里?”收效显著——老人一指身后两间矮房,又是咧嘴一笑。我和辅警队员在老人的带领下,移动20米,走近了观察这两间小矮房。这是两间洪庙乡村地区常见的出租房,主要面对的是附近厂区内的务工人员。不管怎样,老人既然自述住在这里,又干嘛大冷天坐在室外?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和老人又攀谈起来。

⑥在老人颇有节奏的叙述中,我大概听明白了:老人的儿子还在做工,他自己跟老乡吃完晚饭先回来了,结果钥匙没带,只能在路边等儿子回家。听完这个剧情,我松了一口气,试着帮他用电话联系他儿子,老人不记得号码,也不用手机,老乡们不住在一块儿,我想带他回所暖和暖和,老人又怕他儿子找不到他,不肯跟我们走。他执意要在村口小桥旁,等他的宝贝儿子回来。

⑦警情一时陷入被动,所幸老人并非迷路,可如何妥善地安置好也是个问题,天气并不宜人,前一个晚上河面还有薄冰,这老人又讲不清儿子在哪,真要他干坐半个晚上,怕要冻出病来。老人和我又回到路口,我打开电台,先回复警情,监控的同志一句“看到我了”,让我灵光一现,我让路面监控对准这一角,注意观察老人动向,然后嘱咐老人不要乱走,撕个纸条留下派出所电话,让老人儿子回来后,给派出所打个电话。左思右想,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开车继续巡逻去了。

⑧巡逻路上,我接到了妻子的视频。宝宝抢着在镜头前“爸爸”“爸爸”地乱叫,披散的发型炸成一朵花菜,逗得我笑个不停。空荡荡的洪盘路上似乎有了些暖意,万家灯火正在背后上演着一幕幕团圆好戏。而不为人知的角落里,还有人等候着家人,正如我的妻子孩子等候着我,正如那个老人等候着自己的儿子。

⑨放下电话,赶在洪福寺祈福的钟声敲响前,来到最后的点位驻守,零星的烟花声响起,老人儿子的电话也打到了监控室。而我,也放下了一段心事。

(来自《人民日报》2.28内容有删减)

1.把下列词语填入第④段的括号里,下面选项中正确的一个是(   )

A. 只是  并且  而  但

B. 只是  但  并且  而

C. 只是  并且  但  而

D. 并且  只是  但  而

2.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⑦--⑨段内容。

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寒风瑟瑟,背后是夜深人静的洪庙村,面朝早已空无一人的洪西中心路。

4.文章第⑧段写与妻儿视频的片段是否多余?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以“似曾相识燕归来”为题,有什么深意?

 

查看答案

某校八年级(5)班举行“拥军爱国跟党走”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一位同学满怀激动地观看了阅兵式,然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观后感。在这段观后感中,有两处表达欠妥当,请你分别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今天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一场气势磅礴的沙场阅兵庆祝90岁生日。八月一日,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它改变了我国的历史,改变了我们中国人以后的路。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的解放军和官兵们雄赳赳气昂昂、英姿飒爽的样子,使人们倍感精神振奋、非常自豪。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正担负着祖国的未来,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一刻,不断进步,大胆创新,为祖国的科技事业不断注入新的力量,让中华民族这头雄狮永远伫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一句:

第二句:

(2)班主任老师在本次活动动员会中动情地说“今天,这支威武之师、和平之师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进军。看军旗飘飘,马达轰鸣,狼烟滚滚。整齐的步伐,威风的军容,这是一群可爱的人。正是有他们的存在,我们才能够安居乐业。前进吧,人民解放军。”他还当场写了一副对联勉励大家,上联是:大漠雄兵操热血。请你结合主题,帮他拟写出下联。

(3)本次活动期间,班委会对“爱国心”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下面是班委会从调查问卷中整理出来一些材料,请你从中梳理出关键信息。

材料一:爱国不需要什么行为,只要心里有就行了。我是中学生,年龄还小,也做不了什么,爱国是大人们的事,长大了我也一定会爱国的。

材料二:爱国需要理性,不能冲动。有些人不分青红皂白,喊着爱国的口号,抵制日货、韩货等,甚至采用极端的手段,这都是不理性的行为。塑造我们礼仪之邦的形象,也是一种爱国行为。

材料三:爱国并不仅仅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壮举,做最好的自己也是爱国。主动弯腰捡垃圾,净化我们的环境是爱国,扶老人过路是爱国,学好知识报效祖国更是爱国……

 

查看答案

(题文)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积累,完成下面的填空。

“砍死这帮畜生!砍死他们!砍死这帮波兰贵族!他们杀死了列图诺夫。”盛怒之下, 他扬起马刀,连看也不看,向一个穿绿军服的人劈下去。全连战士个个怒火中烧,誓为师长复仇,把一个排的波军全砍死了。他们追击逃敌,到了一片开阔地,这时候波军的大炮向他们开火了。一团绿火像镁光一样,在       眼前闪了一下,耳边响起了一声巨雷,烧红的铁片灼伤了他的头。大地可怕地、不可思议地旋转起来,向一边翻过去。

这段文字选自原苏联长篇小说《_________》。选文空缺处的人物是_________,除选文内容外,小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情节事件塑造了这一典型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秧歌的歌,不能在歌楼上唱,歌楼太小,盛不下那激扬苍穹的声响;秧歌的舞,不能在舞台上跳,舞台太窄,载不起那波lán壮阔的奋跃。舞台宽阔无垠的秧歌,是乡村的打麦场,是都市的大广场。大年的腿脚还在严寒的风雪里艰难拔涉,德高望重的老奶奶,已把老花镜架在鼻梁上一针一线地缝制万民伞了。黄色的绸布缝做伞冠,象征皇天后土;红色的流苏垂挂伞沿,象征光芒照耀。伞边也不空白,各家各户长老的名字都要刺绣在上头。这家忙着绣伞盖,那家忙着预置鼓。西瓜鼓放在火炉边上缓缓烘热,让牛皮绷得展展的,鼓槌轻轻一敲就能发出震耳的轰鸣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   波lán壮阔_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

(3)“奋跃”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宽阔无垠”中的“垠”的意思是_____

(4)这画线句有语病,应该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六句

①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②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 咏梅》)

③时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______________,是鱼之乐也。(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

⑦《卖炭翁》中最能表达老翁矛盾心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三节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