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你遗失感动了吗 ⑴我问学生:“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你遗失感动了吗

⑴我问学生:“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它的本质和内核是善……你们曾经感动过别人吗?”

⑵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

⑶“那么,你们曾经被感动过吗?比如读到一篇文章,认识一个人,或者听一首歌,”我继续启发孩子们,他们零零星星地再次回答:“没有,老师!”这个答案,让我的心情沉重起来。看着孩子们无邪的笑脸,我难以置信,真的没有什么让他们感动吗?

⑷“你们的父母为你们付出那么多,也不曾让你们感动吗?”

⑸“天天读书,周末补课,晚上自习,哪有时间被感动啊。”有嘴快的孩子回答

⑹我的心,被什么敲打着。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而对值得感动的事件毫无记忆,又是多么遗憾。

⑺清晰记得,多年前的那个正月十五,我提着行袁走出家门,对母亲的絮叨保持抵制的沉默,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我坐上车,催促母亲赶紧回家,她却忽然记起了什么,让我等等,立刻转身走回家。不一会,她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塞给我一只热乎乎的热水袋:“刚灌的焐着就不冷了。”车子发动了,我一直没有回头,抱着热水袋,泪水流了一脸。

⑻那次,我第一次懂得感动,懂得了风雪中的母亲。

⑼20岁时,我曾经待业,想读书,又没钱交电大的学费,一位好友来看我,不厌其烦地劝我振作,陪我一个下午,临走时,她将一张50元(那时可不是小钱)搁到桌子上,看见我的惊愕,她微笑着说:“不要拒绝我,去买书吧,快乐地生活。”

⑽感动就这样悄悄延伸。

⑾刚参加工作,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我紧张慌乱,嗓子也莫名其妙地哑了,后面听课的是位优秀教师,却一直微笑着,给我鼓励的目光。下了课她走近我,真诚地说:“比我当年强多了!”

⑿即使一面之交,感动也会不期而至

⒀不久前,又在“感动中国”的晚会上看到徐本禹,一位放弃读研、到贫困山区支教的大学生。他说:“有一次我给学生们布置作文,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2008年,如果能到北京去看一看,住一住北京的平房,他就是最聿福的人……看到这里我流泪了,很多次面对着孩子们我都流下了眼泪,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⒁然而,我知道他的眼泪为何而流,这绝非脆弱,而是大爱,正是这大爱,才让他有勇气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

⒂如果没有感动,我们的心灵将盛放些什么?我们的*福如何廷仲?肖复兴曾在文拿中写道:“我们还能不能够被哪怕一丝微小的事物而感动得流泪,是检验我们心灵品质的一张PH试纸。”感动,其实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检测。如果你的心灵刀枪不入,坚强无比,那就是一块什么都不长的盐碱地了。

⒃生活里难免存在欺骗、背叛、诽谤和冷漠,但是,请让自己依旧被感动,为某个人、某个故事、某个瞬间流泪,而且被这力量催促着去做点什么……只有懂得感动,才会相信这个世界有干净的奉献,有纯粹的温暖;才会懂得世界万象,何为表里

1.文中记叙了四件让“我”感动的事,请用简明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2.结合上下文理解第()段中划线句子的语意。

3.第⒃段中加点词“表里”具体指什么。

4.简要概括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联系生活,围绕“感动”,谈谈你的感受。

 

1.示例:①风雪中母亲为我送热水袋感动了我; ②一位好友在我困难时送钱感动了我; ③一位听课的优秀教师对我的鼓励感动了我; ④徐本禹支教的事迹感动了我。 2.示例:假如青年时代的回忆里仅仅只有苦读和考试等,而没有被别人感动和感动别人的珍贵记忆,人生也是不够完美的。(意思对即可) 3.示例:“表”,指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欺骗、背叛、诽谤和冷漠等现象;“里”,指善良、爱、美好、奉献、温暖、幸福等人生的本质。 4.示例: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感动缺失的遗憾,呼吁人们要学会感动。在生活中,现在人们往往缺乏对外界的感动,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我们应该学会感动,保持善良的心性,并用善良之心对待别人,多做让人感动之事。这样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纯净、美好。 【解析】 1.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7、8段写风雪中母亲为我送热水袋感动了我;9、10段写一位好友在我困难时送钱感动了我;11、12段写一位听课的优秀教师对我的鼓励感动了我;13、14段写徐本禹支教的事迹感动了我。 2.试题分析:考查对重要文句深刻含意的理解。“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 这句话是拿“书本和试卷”与感动相对比,突出被别人感动和感动别人的意义。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句中重要词语的理解。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此题也不例外。“表里”的“表”和“里”的答案就在问题的上文,即“生活里难免存在欺骗、背叛、诽谤和冷漠”,“里”是指“这个世界有干净的奉献,有纯粹的温暖”等。 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概括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联系生活,围绕“感动”并联系生活,谈谈你的感受。一问,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要求找到能表达这种内容的关键句进行分析,或简洁的语言把所描写的内容概括出来。本文的写作动机就是呼吁人们要学会感动。二问,开放性试题,只要围绕“感动”并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即可。如在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感动,保持善良的心性,并用善良之心对待别人,多做让人感动之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空。

⑴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⑶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貳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捡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盒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③,宦官④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⑤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①封识(zhì)封存的标记。②利:以此为利,贪图。③宦官家:做官的人家。④宦官:官吏的通称。⑤俟(sì):等待。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恐劝令留金也(担心)    B. 遂以还之(于是)

C.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曾经)    D. 去数年,绝无音信(距离)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畏斋曰捡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盒乎

A. 畏斋日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B. 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C. 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D. 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畏斋曾经夜晚拾到贰佰多两银子,后来归还失主,并得到一些报酬。

B. 何畏斋托官员侄子将寄存于他那里多年的银子归还给那个当年有事入京的官员。

C. 本文通过两件事来表现了何畏斋拾金不昧,为人诚信的优秀品质。

D. 何畏斋的“穷”,更加反衬了他在金钱面前毫不动心的高尚品质。

4.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⑵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高明的人体设计

⑴人体设计之高明,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文明已经达到的程度,在我们引以自豪的大脑皮质中,思维是通过神经网络来实現的。神经网络由大约六十亿个神经元蛆成,包含着数不清的连接.这些神经元排成六层,每层都有一百多万列;而每一列又有约一千个细胞。如此完美的设计,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其各部分之总和,以至产生了“自我意识”,单从性能上看,大脑能把生活中经历的点点滴滴编码记忆存储在细胞构成的存储器中,任何时候只要需要,就会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检索出来!

⑵然而人体里虽然有数千个令人感叹的精美之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类似铁皮加钟钉的粗疏之作,有些甚至看起来是不可饶恕的!

⑶近视,让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饱受其苦,而摆脱不了眼镜这个累贅,除非大着胆子去动手术,像眼晴这样高档的摄像机造物主都设计出来了,却为何不能再配备一只小巧的生物眼镜以便我们需要时,在眼睛中自动地“架上”?庞大而复杂的血管网络系统能够将养分精确地输送到全身十万亿个细胞中的每一个细胞,却会忘记打扫沉积在动脉壁上的胆国醇,结杲使缺陷的设计引发心肌梗死等诸多疾病。

⑷大自然这样的旷世大师不可能留下如此多的败笔,这些看似不合理的有缺陷的设计定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⑸为什么断掉的手指不能再生,而只能愈合呢?有两个可能的原因:第一,自然选择无法精确地将极少数几个拥有断指再生能力的原始人选择出来第二,如若具备这种断指再生能力,那可能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权衡利弊,自然选择淘汰了这种过度的尽管是有用的再生能力,为什么我们的骨骼是空心的,而空心的骨骼更易被折断?原因是实心的骨骼会更沉重,使行动更迟缓,这对以狩猎为生的原始人类来说是致命的.他将无法逸脱猛兽追逐,也无法追上自己要捕获的佳肴,且实心骨骼将使体重增加,进而需要消耗更多的食物,这对时刻处于食物短缺危机之中的原始人是不利的。

⑹自然选择也绝不会对身体的某个部位设计超标,因为那样做是不值得的.把身体的某个部分设计得比其他部分更耐用并无意义,当整个生物个体死亡时,那些还完好无损的部分也将随之变得毫无价值。

⑺回望已经流逝的数百万年的时间,自然选择不屈不挠地对人体不间断地小修小补。所有能够改进的地方都改进了,所有必须妥协的地方都做出了最小的让步,强大的免疫系统让我们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害,但也会带来患风湿性关节爽的风险,为了保证必要的组织自我修复的能力,我们甚至付出了可能会启动癌症的代价,但所有这些就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了,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可以从容地面对明天,期待下一个微小却立竿见影的进化!

1.下列对“自我意识”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是指能够认识自身优缺点的意识。

B. 是指人的大脑产生的能认识自身肢体缺陷的一种意识。

C. 是指人体各部分的完美组合而产生的高级思维活动。

D. 是指人体各部分的完美组合而产生的高级自我修补的能力。

2.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类似铁皮加铆钉的粗疏之作”的一项是(      )

A. 让至少四分之一的人饱受痛苦的近视眼。    B. 容易引发心肌梗死等诸多疾病的动脉血管。

C. 容易折断的空心的骨骼。    D. 把生活中经历的点滴记忆都储存起来的大脑。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自然进化,人体中那些“粗疏之作”的部分将可能得到改进。

B. 自然选择还将对人体进行不间断地小修小补,直到最终十全十美为止。

C. 当我们战胜旧的病症时,新的疾病有可能正潜滋暗长。

D. 优化人体部件的最佳方案,也容忍某些遗憾,过去如此,将来还会如此。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海底两万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B. 康赛尔教授是一名生物学家。他博古通今,性情温和,心地善良,富有探究精神。

C. 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反对压迫和反殖民主义的战士。

D. 尼摩船长一行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

B.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C. 他不停地抱怨着他们所受的种种苦难—有的是真的,有的是他的幻觉。

D. 从那以后,他姐姐常常趁砍材,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