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河间①有游僧②,卖药于市,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③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河间:地名。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研:研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阅十余岁(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____________)
(3)佛作引手取物状(_________) (4)以一铜佛置案上(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闻之笑曰 B. 以我酌油知之
C. 其反激之力 D. 举国信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4.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题文)古诗文名句默写。
中华诗文,博大精深。“草树知春不久归, (1) _____________ ”韩愈观草木而生惜春之情;“此夜曲中闻折柳,(2) ___________”,李白闻笛声而起故园之思:“(3) 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登泰山而抒雄壮之志:“(4) ___________,阅金经”刘禹锡居陋室而有恬淡之心:“(5)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杜牧由《后庭花》而引发历史兴衰之感:“(6)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陆游因游山西村而悟困境中蕴含希望的生活哲理。请你再写出连续两句富有哲理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名著阅读。
她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2)他首先关心的事是要救活这个可怜人。我不知道他是否可以成功。我希望他可以成功,因为这个可怜人浸在水中的时间并不很久。但鲨鱼尾巴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重伤。很运气,由于他们的有力按摩,我看见那个可怜人渐渐恢复了知觉。
选段(1)中的“她”是 。
选段(2)中的“他”是 ,“可怜人”是指 。
综合性学习。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弘扬传统,知礼孝亲,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知孝道
请收集有关孝亲的经典名句,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孝义请仿照所给例句写一句话,把你对“孝”的理解表达出来。
例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践孝行
作为中学生的你,将如何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及长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市买鞍帮”中的“鞯”指马鞍下的垫子,“南市买辔头”中的“辔头”指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绸绳。
B. 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阴阳割昏晓”指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C. 古代有很多表示长度单位的词。如“飞来山上千寻塔”中的“寻”就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寻。
D.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如“孤常读书”中的“孤”属于自称,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属于他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