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伸出你的手,为自己开拓一片天地,可以让自己的生命更...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伸出你的手,为自己开拓一片天地,可以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伸出你的手,谅解犯错的伙伴,与朋友摒弃前嫌,可以让自己的风度更优雅;伸出你的手,挽起同伴的臂膀,唤起合作的热情,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快乐……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伸出自己的手。

请以“伸出自己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范文: 伸出自己的手 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托出了落水的儿童,救助了失学的少年,你拥有了博爱的胸怀;当你伸出自己的手,谅解了犯错误的伙伴,与朋友摒弃前嫌,你展示了优雅的风度;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挽起同伴的臂膀,你获得了成功的力量。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伸出我们自己的手。 一瞬间天崩地裂,一声死神的咆哮把无数人推向死神的魔掌。在这生死关头,中国十三亿人民都伸出了自己的手,去改变那来自地狱的死亡进行曲,把数万同胞从废墟中拉出来,给予他们生的希望。 面对SARS病毒的入侵,面对一声声痛苦的呻吟,面对死亡的挑战,全国人民都伸出了自己的手,共同抗击病毒的入侵,去改变生命的危机。终于,SARS经不住全国人民的同心协力,终于消失在医院中,全国人民伸出了自己的手,终于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当白血病患者那渴望生存的目光望着镜头,当全国人民得知了红十字会的募捐时,都伸出了自己的手,有钱的捐钱,有的人帮助宣传,都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去帮助白血病患者。终于,不负大家的期望,白血病患者终于从死神的魔掌下逃了出来,康复出院了。 当滚滚浓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无家可归者寻求帮助的目光出现在眼前,人们都伸出了自己的手,有钱的出钱,有物的捐物,纷纷到了红十字会的门前,终于,火灾的受难者在事故后重建家园,回到了灾前的安静生活中。 当你看到那惨烈的一幕,当你看到别人无家可归,当你看到有的人无路可走,当你看到有的病人无药可医,你是不是也要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呢?我相信,你会这样做的,让我们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吧,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变得更美丽,更精彩! 【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以“伸出自己的手”为题写一篇作文,有很多的思考方向,很容易打开思路,题目难度不大。提示语告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思。思路一:励志。主要围绕“伸出你的手,为自己开拓一片天地”来立意选材,文章可以记叙事件,讲述故事。思路二:友爱。主要围绕“伸出你的手,温暖你、我、他”来立意选材,可以写身边发生的关爱、帮助、接纳别人的事,也可以围绕主题写成抒情散文。思路三:关注弱势群体。这是一个比较时髦的话题,促发我们写作激情的素材很多。比如:农民的致富问题,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贫困生问题。我们可以选择这些素材,围绕主题,在“点面结合”的基础上,挖掘深度,写出新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情无赝

周海亮

那把执壶一直跟随着他们。

1942年逃荒,爷爷把什么都扔了,包括那把壶。一路上九死一生,待回来,壶仍然躺在自家院子,染满尘埃。擦擦,釉黑,斑蓝;敲敲,音色沉美。“文化大革命”时被抄家,家里被砸得稀烂,父亲挨批斗回来,竞从一堆碎片里找到它。擦擦,釉彩灵动;敲敲,声如骨牙。到后来,连唐钧都怀疑,到底是执壶逃过两劫,还是执壶帮他们一家人逃过两劫。

其实那时,唐钧和父亲都没有料到一把壶能值这么多钱。尽管如此,父亲还是将它看得比生命还重。

壶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时间越久,越有感情。

可是现在父亲病了,很严重。他需要一笔钱。

唐钧就想到了执壶。

与妻子商量,妻子说:“卖掉执壶,等于要了爸的命。”唐钧说:“也许卖掉执壶,能救爸的命。”妻子说:“能保证不让爸知道?”唐钧说:“不告诉他就行。”妻子说:“你以为能瞒过去?”唐钧长叹一声,说:“能瞒多久,就瞒多久吧。”

唐钧找到朋友,说他有意出手那把执壶。朋友听了,眼珠子就直了。

朋友也许比父亲更喜欢那把壶。朋友是小城有名的收藏家,他知道一把品相极佳的执壶的价值。几年前他曾有意买下这把壶,却被唐钧的父亲骂了一顿。

“真打算出?”朋友问。

“真打算。”唐钧说。

“老爷子同意了?”

“同意了。”

“拿来!价钱好商量。”

壶就卖了。唐钧查过很多资料,这绝对是一笔对得起这把壶的价钱。现在父亲住进医院,他不知道父亲还能不能熬过来。熬过来,他欠着朋友一份情;万一熬不过来,他想用这笔钱带父亲到处转转。之前,父亲一直想去一趟西藏。

可是父亲突然很想看看那把执壶。

“你哪来这么多钱?”父亲问他。

“借的。”

“我怀疑你把它卖了。”病床上的父亲说,“这几天,我总是心神不宁。”

“壶在家里呢。”他低着眼睛,不敢看父亲的脸,“您那么喜欢它,我不会卖掉它的。”

“我想看看壶。”父亲固执地说。

没办法,唐钧只好再一次找到朋友。朋友说:“君子不夺人所好——要不这样,壶你拿回去,钱你送回来。”唐钧只得把父亲病重的事情跟他仔细说了。朋友想想,说:“君子不乘人之危——还可以这样,壶你拿回去,钱算我借给你的。你给我补张借条就行。”

最终,唐钧既没有给朋友补一张借条,也没有把壶拿回去。不过他捧回了一把执壶的赝品。他问朋友:“这样行吗?”朋友说:“相信我,别说你爸,就连业界专家,都很难分辨出来。”

父亲捧着壶,细细地看,笑了。是咱家那把!他说,看来你果然没有说谎。唐钧笑笑说,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我怎会卖掉呢?心里,却隐隐地痛。

再痛,也认为自己做得没错。他不否认执壶的价值,但他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无价之宝,在父亲的生命面前,都不值一提。

父亲没能熬过来。但父亲安然地死去,几乎没有痛苦。

父亲走后第九天,他将执壶还给朋友。朋友细细看过,擦过,小心地把壶收起。唐钧问他:“哪弄来的赝品?”朋友说:“这不是赝品,这就是你卖给我的那把执壶。”唐钧有些吃惊,忙问:“为什么不弄个赝品?”朋友笑笑说:“你父亲对这把执壶的感情这样深,假如真是赝品,我相信他一眼就能够看出来。他虽非专家,但是自家的东西,他绝不会看错。”

“不会吧?”唐钧有些不太相信。

“找个世界上最像你的男人冒充你,你认为他能不能看出来?”朋友说,“当他发现你拿了赝品给他,他会怎么想?或许直到离去,他都不会安心。”

“可是万一我把它弄坏了呢?磕了,碰了,或者不小心打碎……”

“我相信你肯定不会。”朋友笑笑说,“在你心里,只要父亲喜欢,哪怕它是赝品,也价值千金,需要小心呵护……”

“万一我发现它不是赝品,死不认账呢?难道你不怕我昧下它?”

“你肯定不会。认识这么多年,我对你的这点信任还是有的。”朋友笑着说,“这世上还有什么比一个儿子的孝心更有价值呢?花瓷无价,艺术无价,历史无价,但更无价的,其实是我们的亲情、爱情、友情……为一把壶,你会这样做吗?”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1.小说开头作者写唐钧父亲对执壶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有什么作用?

2.小说中两次出现“擦擦”“敲敲”有什么用意?

3.作者描写唐钧卖执壶前与妻子和朋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4.小说中的那位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5.小说结尾写唐钧与朋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大雁队伍纪律严明,他们飞行时始终排成“人”字或“一”字形,古人称之为“雁阵”。因为它们整天飞,单靠一只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雁阵中飞在最前面的大雁,是很有力量、很有经验的,称为“头雁”。头雁飞行的过程中在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其后的大雁飞行时就可以利用这个低气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有利于整个群体的持续飞行能力。

相同的原理在田径场上也有,中长跑的比赛中一些有经验的运动员不会一开始就去跑在第一位,而是紧跟前几个人后面跑,因为这样空气对他的阻力会比第一位的小,跑起来也更省力。

另外,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因为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雁群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也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如果有大雁掉队落单,失去团队的保护,孤雁的存活率就很低了。

(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注]漫画标题为“雁殉侣”,画中文字为:王一槐司铎铜陵时,言有民舍除夜燎烟,驱除不祥。一雄雁触烟而下。家人以为不祥也,烹之。明晨,又一雁飞鸣绕檐数日,亦堕而死。(《圣师录》)

(选自《护生画集》,丰子恺画,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材料三)

大雁,貌不惊人,类不珍稀,却以其独有的特质,牵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

(1)托雁足传书,寄相思之苦

“雁足传书”的故事,使大雁成了信使的代词。于是诗人词家借雁寄相思之情,便一发不可收。杜甫在《天末怀李白》中写道:“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诗人急盼友人音讯,借问“鸿雁几时到”,实则表达了对友人强烈而深挚的思念之情。而“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则巧妙化用典故,抒写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婉曲而绵长。

(2)借北雁南飞,写思归之情

《礼记·月会》中说:“仲秋之月,鸿雁南飞。”雁为候鸟,春来北归,秋至南翔,每年准时往返,于是,借雁南归而衬人不归的愁苦情思,便成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温庭筠《苏武庙》中写道:“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这是一幅典型的望雁思归图。又如“夜闻归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诗人远离山乡,心情苦闷,夜不能寐,卧听归雁,勾起了无尽的思乡之情。

(3)绘雁排长空,抒豪迈气概

天高云淡,雁排长空,确是一种极致的美。“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多么壮阔的境界,多么豪迈的气概。李白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受到黑暗污浊环境的压抑,时刻向往着广阔自由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一振,顿感心境契合的舒畅。当然,这种写雁阵的乐景乐情在古典诗词中并不多见。

(选自《中学语文》,雷冬梅,2003年第15期,有删改)

1.材料一中的画线句对说明大雁的特点起什么作用?

2.下列诗句借雁抒发了不同的情感,请将其归入材料三对应的小标题中。(只填序号)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应归入小标题____

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应归入小标题____

3.大雁身上有哪些值得称颂的美好特质?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写出其中的三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

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许,祸且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刘安世:宋代大臣。②谏官:谏议大夫,纠正皇帝言行过失的官员。③在言路:指当谏官。④脱:假:使。⑤触忤:触怒(皇帝)。⑥抗辞:直言批评。⑦蓄缩悚汗:缩着头颈,吓出冷汗。

1.翻译句子。

(1)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

(2)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

2.“明目张胆”这个成语在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形容公开地、无所顾忌地做坏事”,是一个贬义词,但在本文中是一个褒义词,结合上下文大胆推测该词在句中的意思。

 

查看答案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义不相同的两项(      )

A. 无与乐者              陈胜、吴广喜,鬼《陈涉世家》

B. 相与步于中庭            飞鸟相与还《饮酒》

C. 至承天寺              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D. 水中藻葕交            柯上蔽,在昼犹昏《与朱元思书》

E.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2.联系全文,说说你从“怀民亦未寝”中的“亦”字中读出了哪些内容。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文字是介绍镇湖刺绣的,请提炼出四个关键词。

苏绣的发源地镇湖是坐落于太湖之滨的美丽小镇,这里三面环水,位置独特。镇湖秀美的山水文化见证了镇胡1700多年传统刺绣工艺;代表“苏绣”的镇湖刺绣与湘绣、蜀绣和粤绣相比,具有“精、细、雅、洁”的特点;镇湖刺绣的内容从原来的飞禽走兽、百花异草到现在的山水风景、人物肖像等,产品的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都有不断创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