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选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________代(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______

(2)送之______________

(3)略无慕艳意______________

(4)援疑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哪些方面记叙了自己求学时期所遇到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

4.选文中作者两次写到寒冬时节,有何用意?

5.选文通过叙述作者年轻时饱经艰难困苦,终有所成的学习经历,来勉励马生努力学习。读完本文,你有哪些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1.宋濂明 2.(1)借(2)跑(3)毫无(4)询问 3.幼时借书抄书之难;成年后求师叩问之难;生活难;行路难。或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远道求学;艰苦求学,衣食堪忧。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拜师难,严寒顶风雪,到外地求师;求教难,常遭老师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敝衣。 4.作者从最艰难的寒冬季节着笔,用这样的环境描写来揭示作者学习勤奋刻苦,很有代表性,说明他一年四季天天如此。 5.珍惜求学的好机会,一心向学。一个人要想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刻苦勤奋、博览群书、虚心请教、不攀比物质享受。 【解析】 1.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宋濂有关的文学常识。 2.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走”:跑。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积累与运用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杜牧在《赤壁》一诗中辩证地看待问题,抒发兴亡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一词中表明将士们不甘心无功而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雁门太守行》中,诗人借用典故,叙写守边将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     二三事》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 550 字以上的写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秦淮拾梦记 黄裳

在地图上很容易就找到了在附近的羊皮巷和户部街。 三十年前的旧梦依然保留着昔日的温馨。这条小街曾经是很热闹的,每当华灯初上,

街上就充满了熙攘的人声,还飘荡着过往的黄包车清脆的铃声,小吃店里的小笼包子正好 开笼,咸水鸭肥白的躯体就挂在案头。一直到夜深,人声也不会完全萧寂。这一切,今天

是大大变化了。那个酱园作坊的大院子,是没有找到。户部街的两侧,已经新建了许多工 厂、机关……再也没有了那样的空地。

还是到秦淮河畔去看看吧。 穿过贡院西街去,就到了著名的秦淮。河边有一排精巧的石栏,有许多老人都在石栏

上闲坐,栏杆表面发着油亮的光泽,就像出土的古玉。地上放着一排排鸟笼子。过去对河 挂了“六朝小吃馆”店招的地方,现在是一色新修的围墙。

在文德桥侧边是新建的“白鹭洲菜场”。卡车正停在门口卸货。过桥就是钞库街,在一个堆了煤块的曲折的小弄墙角,挂着一块白地红字搪瓷路牌,上面写着“乌衣巷”。这时已是下午四时,巷口是一片照得人眼睛发花的火红的夕阳。

乌衣巷是一条曲折的小巷,巷里的人家屋宇还保留着古老的面貌,偶然也能看到小小的院落、花木,但王谢家族那样的第宅是连影子也没有,自然也不会看到什么燕子。

巷子后半路面放宽了,两侧的建筑也整齐起来。笔直穿出去就是白鹭洲公园,但却紧紧地闭着铁门。向一位老人请教,才知道要走到小石坝街的前门才能进去。我顺便又向他探问了一些秦淮河畔的变迁,老人的兴致很好,热情地向我推荐了能吃到可口的蟹粉包子和干丝的地方,但也时时流露出一种惆怅的颜色,当我告诉他三十多年前曾来过这里时,老人睁大了眼睛,“噢,噢,变了,变了。”他指引给我走到小石坝街去的方向,我道了谢,走开去,找到了正门,踏进了白鹭洲公园。

这是一处完全和旧有印象不同了的园林。一切都是新的,包括了草地、新植的树木和水泥制作的仿古亭台。干净、安谧,空阔甚至清冷。我找了一个临水的地方坐下,眼前是夕阳影里的钟山和一排城堞。我搜寻着过去的记忆,记得这里有着一堵败落的白垩围墙,嵌着四字篆字“东园故址”的砖雕门额,后面是几株枯树,树上吊着一个老鸦窠。这样荒凉破败的一座“东园”,今天是完全变了。

在一处经过重新修缮彩绘的曲栏回廊后面,正举行着菊展,菊花都安置在过去的老屋里,这时暮色已经袭来,看不真切了。各种的菊花错落地陈列在架上、地上,但盆上并没有标出花的名色。像“幺凤”、“青鸾”、“玉搔头”、“紫雪窝”这样的名色,一个都不见。这就使我有些失望。我不懂赏花,正如也不懂读画一样。看画时兴趣只在题跋,看花就必然注意名色。从花房里走出,无意中却在门口发现了那块“东园故址”的旧额,真 是如逢旧识。不过看得出来,这是被捶碎以后重新镶拼起来的。面上还涂了一层白粉。即使如此,我还是非常满意。整个白鹭洲公园,此外再没有一块旧题、匾对、碑碣……这是一座风格大半西化了的园林,却恰恰坐落在秦淮河上。

从饭店里出来,走到街上,突然被刚散场的电影院里涌出的人群裹住,几乎移动不得,就这样一路被推送到电车站,被送进了候车的人群。天已经完全昏黑了,我站在车站 上寻思,在三十年以后我重访了秦淮,没有了河房,没有了画舫,没有了茶楼,也没有了“桨声灯影”,这一切似乎都理所当然地成了历史的陈迹。可是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安排 人民的休息、娱乐和文化生活呢?人们爱这个地方,爱这个祖祖辈辈的“游钓之地”。我 们应该怎样来满足人民炽热的愿望呢?

(选自《白门秋柳》,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6 年 6 月第 1 版,有删减)

1.三十年后,秦淮河畔发生了哪些变化?

2.文章开头写到三十年前的旧梦有何目的?

3.第七段中兴致很好的老人惆怅些什么?

4.联系上文具体说说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

5.读完全文,你觉得作者的旧梦重拾了吗?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窝,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④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1.选文记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通过第①段划线句子,说一说你对叶圣陶先生的认识。

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转身回去。

4.第④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给下面的句子画停顿(画两处

高,有 名。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斯.是陋室______    (2)可爱者甚蕃.______

(3)香远益.清______    (4)陶后鲜.有闻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这两篇古文都运用了______的手法。甲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自己_____的情操乙文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寄托了自己______的情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