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苏轼的故乡观 ①综览苏轼关于故乡、异乡的众多文字表达,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浓厚怀...

苏轼的故乡观

①综览苏轼关于故乡、异乡的众多文字表达,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浓厚怀乡情结的人。故乡首先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对此苏轼有明确交代,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吾家蜀江上, 江水绿如蓝。”他虽总在异乡漂泊,但总忘不了其“蜀士”身份。其次,故乡是宗族意义的团聚地。在异地他乡,遇到两类人最易牵起怀思故乡的心肠。一是来自故乡的乡人。“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那种共饮一江水的同里感觉让身在异乡的他难忘。二是到故乡去做官的人。苏轼总会夸故乡的山水、风物等:“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最后,故乡是文化心理的生活区。在异乡,苏轼常用故乡的山水、风物、典故来比照,在黄州见到美丽的海棠,他不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不仅如此,他还将故乡的文化移植到他乡,让异乡充满故乡的气息。他在湖州写的《何满子》词中的岷峨、江汉、当垆人等都是故乡的符号。

②不断怀念故乡的苏轼,事实上却是于三十三岁时第三次出川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苏轼的后半生在贬谪流放中度过,长期处于“无家”的状态,“逐客如僧岂有家”,不得不忘记地理、家族和文化心理意义上的故乡,认他乡为故乡。

③但要认他乡为故乡,又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思维阶段。首先将故乡具化, 与异乡对立。苏轼常以比眉州更大的地名或山水、云月来代表故乡,如成都、青城、峨眉、岷江等。故乡的具化一定程度上就是迁移人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期的凤翔,又可发生在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其次是将故乡泛化。不具述与眉山有关的地名,而只说“故园”、“故山”、“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以表现对宦途世味的梦幻感受。此时的故乡是烦恼人生的虚化寄托,是对现实漂泊处境的抗衡工具,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然后是将故乡意念化。所谓意念化,就是不执泥于出生地的故乡,一切随缘,适意,将足之所履和心之所安处都视为故乡,“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此时的故乡只是一种意念,一种理想的旷达人生态度,不再与异乡对立。最后是,实现故乡的异乡化,甚至是异乡的故乡化。对苏轼而言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异乡的和睦相处,把异乡变成要归去的“家”之所在地。如果异乡的风景足够好,苏轼甚至会“贬低”故乡:“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对异乡的山水、人情等的好感至极, 苏轼就会用佛教思维,将异乡“前生”化为故乡:“前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另一种是受命运驱策打击,颠沛异乡,与魂牵梦萦的故乡阻隔时,扩大心胸,寓寄于物,发现异乡的种种优点。先将异乡寄托甚至实体化为身体和心灵栖息的故乡, 最后实现对故乡和异乡阻隔的超越,以一种处处吾乡处处家的心态来对待每一次实际非常痛苦的贬谪经历。

1.下列对于苏轼“浓厚怀乡情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乡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苏轼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就是这种观点的体现。

B. 故乡是宗族意义的团聚地,在异乡遇到来自故乡的人和去故乡做官的人,最易牵起苏轼怀思故乡的心肠。

C. 故乡是文化心理的生活区,在异乡见到美丽的海棠,苏轼也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充分体现了他对故乡的依恋。

D. 苏轼虽有浓厚的怀乡情结,但他在长期被贬谪远离故乡之后对故乡的情感日益淡薄,反认他乡是故乡了。

2.下列对于“认他乡为故乡,又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思维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将故乡具化,常以比眉州更大的地名或山水、云月来代表故乡,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异乡与他的对立,和对他的排斥。

B. 苏轼将故乡泛化,只用“故园”、“故山”、“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来代表故乡,使它成为一种寄托,用来抗衡漂泊的现实。

C. 苏轼将故乡意念化,把足之所履和心之所安处都当作故乡,此时故乡代表的是一种理想的旷达人生态度。

D. 苏轼实现了故乡的异乡化,甚至与异乡和睦相处,把异乡变成要归去的“家”之所在地。

3.下列对于“异乡的故乡化”产生的原因,分析不符合原文表意的一项是(    )

A. 如果异乡的风景足够好,苏轼会认为“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于是会“贬低”故乡,进而将异乡认作故乡。

B. 深受佛教思维的影响,苏轼会认为“前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于是将异乡“前生”化为故乡。

C. 受命运驱策打击,苏轼颠沛异乡,对故乡的魂牵梦萦寄寓在异乡之物上,发现异乡的种种优点,将异乡寄托甚至实体化为了身心栖息的故乡。

D. 长期的贬谪流放,苏轼以一种旷达的心态来对待每一次实际非常痛苦的贬谪,实现了对故乡和异乡阻隔的超越。

 

1.D 2.A 3.B 【解析】 1.D错,“对故乡的情感日益淡薄”有误。 2.A错,“异乡与他的对立,和对他的排斥”说反了。 3.B错,原文只是说苏轼会用佛教思维完成异乡和故乡的转化,并没有说他“深受佛教思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B. 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

C. 芯片通常被分为两种:一种是功能芯片,比如我们常说的CPU(中央处理器),就是带有计算功能的芯片;另一种就是存储芯片,比如电脑里的内存条,是一种能储存信息的芯片。

D. 有人在纸质书中嗅到了书香,感受到了阅读审美;也有人将视野浓缩于方寸之间,同样找到了阅读的乐趣,身处互联网时代,却非要固守青灯黄卷不可,未免显得有些迂腐。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至于河流,这养育文明和生命的保姆,除了近百年来遭受破坏和污染,过去在历史上可是一直受到歌颂和热爱的。

B. 她同时提到,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切忌不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以免孩子在两种态度中钻空子。

C. 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去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D. 在他看来,“共享”是现今时代的潮流,完美地利用了各种闲置资源,共享经济日后也会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查看答案

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     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    

(2)额尔齐斯河有着令人     的风采,它水量的充沛和纯净近乎    ,它的浪涛如同众多大块的碧玉倾斜翻滚。

A. 舒适  境地  惊艳  神话

B. 舒适  境界  惊奇  奇迹

C. 安适  情境  惊诧  神迹

D. 安适  境地  惊异  神话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瑟索  萧索  诙(xié) 后(yì)

B. (zì)睢  鄙(yí)  诧异  (rèn)席

C. (jī)考  猖獗  亵渎  瑰宝

D. 新成代谢  忍俊不(jìn)气宇轩昂  义无返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篇文章。

要求:1、文章不能离开话题范围;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