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拓展阅读 南方多没①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②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

拓展阅读

南方多没①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②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③哉?必将有得④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选自《苏东坡集》,有删改)

①没:没入水中,指潜水。②涉:蹚水过河。③苟然:随随便便的样子。这里指轻易的样子。④得:掌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与水居

(2)北方之勇者

(3)问没人

(4)求其所以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四处)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2)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4.为什么南方人大多会潜水?(用自己的话概括)

5.读了短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1.(1)日:每天 (2)故:所以 (3)于:向 (4)所以:……的原因 2.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3.(1)生来就不识水性,就算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 (2)所以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4.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蹚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 5.[示例]学习没有捷径,只有亲身体验实践,才能真正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日:每天。所以:……的原因。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句子翻译为: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故: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识、虽、畏、故、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填空。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_______(朝代)经学家__________(人名)编纂的,是_______(时期)间_______ (学派)论著的汇编。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故曰:教学相长也。

(4)“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弗食,不知其旨也

C. 其此之谓乎    D. 弗学,不知其善也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今义。

(1)有嘉肴

(2)不知其也 

(3)教学相长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食         

(2)虽有至道     

(3)教然后知   

(4)然后能自反也 

(5)学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