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小题。 不妨“不求完美” ①到某个地方做客,当地朋友少不...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小题。

不妨“不求完美”

①到某个地方做客,当地朋友少不了领着你参观这风景那名胜。末了,你要告辞,朋友却热情挽留,直说还有许多好地方没看完呢。你只好说:“留点遗憾,下次再来。”

②确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要留点遗憾的。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是遗憾的艺术。这个主语,可以用很多词替换,比如摄影,比如影视,比如建筑等。即便是人生,也是“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遗憾总是在所难免。

③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就应该对人对己都宽容一点,做人做事不妨“不求完美”。

 ④有的人,看到什么都想学,希望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做个“通才”,成为完美的全能者。于是,每天满怀激情,看到什么就学什么,整日忙得不亦乐乎,最后每样都只学了皮毛。如果用这样的完美标准要求别人,更会让自己失望不已。而有的人,能够认清自己或别人的不足,主动放弃让自己或别人做个“全能者”的想法,把时间和精力集中起来,在某几个方面甚至一个方面钻研得更深,反而能够“一招鲜,吃遍天”。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仅不可能什么都懂,也没必要什么都懂。古往今来,从来就没有哪个人什么都懂,能够一个人包打天下。

⑤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往往容易贻误时机,影响做事的效果。经常写时评的人都知道,一篇文章文从句顺,逻辑说得通,观点站得住脚,让人读得下去,就很不错了二,至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则是很难的,而且容易在过度修改中失去文章的时效性。做事反复思量,追求完美的初衷也是极好的,然而世事瞬息万变,哪里就能把什么都想遍了!过度的权衡,也必然会贻误做事的最佳时机。

⑥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其实更容易导致更大的不完美。《淮南子》里有一句话:“夫待马要( yǎo)袅、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车;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意思说的是,如果非要等到鞍袅、飞兔这样的良马才来驾车,那世上的人就没车可坐了;如果非要等到西施、毛嫱这样的美女才来结婚,那就一辈子别想成家了。事实就是如此,现实当中,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脱离实际,把要求定得太高,太追求完美,最后多半是不但这件事办不成,而且会失去更多。太阳灿烂辉煌,固然令人景仰;群星朦胧闪烁,未尝不令人陶醉。“如果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群星的。”

⑦当然,我们在这里说的不妨“不求完美”,不是说降低要求或没有要求。相反在做事的过程中,要高标准要求自己,尽力追求目标,只是要给做事的最终结果一点宽容。

  ⑧少一点对“追求完美”的苛求,反而能让我们把人生的各种目标设定得更具体可行;多一点对”不求完美”的宽容,或许会在同等的时间内多思考几个问题,多于几件实事,这样会有更高的效率、更大的收获、更理想的结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⑤⑥段的顺序能否颠倒?请说明理由。

3.选文第④段中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1.本文的中心论点:做人做事不妨“不求完美”。 2.不能。⑤段论述了过于追求完美往往会贻误时机,影响做事的效果,⑥段论述了过于追求完美容易导致更大的不完美,这两段之间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颠倒。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将有些人什么都想学而无一精通与有些人只钻研某几个方面甚至一方面而有所成对比,具体突出地证明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力。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后再从文章中找到关键句即可。如可提取第3段的“做人做事不妨不求完美”作为答案。 2.试题分析:考查文章安排材料的顺序。首先要了解这两个自然段都论述了什么,然后根据文章论述的中心或两段的关系来判断顺序是否得当。⑤段论述了过于追求完美往往会贻误时机,而⑥段论述了过于追求完美容易导致更大的不完美。由此看来两段属递进关系,所以不能颠倒。所以说读懂内容就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3.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有的人,看到什么都想学,希望自己什么都懂……”为举例论证;“有的人,看到什么都想学……”与“而有的人,能够认清自己或别人的不足……”形成对比,这是对比论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提示写出古诗文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4)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

(5)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B.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D.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跪而之 (感激)               始一焉(同“返”,往返)

B. 安陵君许寡人(他,代词)        香远清(更加)

C. 寡人矣( 明白,懂得  )         肉食者,未能远谋(目光短浅)

D. 至陈(等到)                    尽南海(利用)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B. 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 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 选文最后一段侧面衬托了唐雎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忠心爱国的优秀品质。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古诗词赏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 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的景物有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B. 作者的情感主要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委婉地传达出来。纵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C.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D.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表现了将士们因思念着家乡的亲人而无心作战的心理。

 

查看答案

选项中对下列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两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嘁嘁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 ⑤①②③⑥④    B. ⑤③⑥①②④    C. ⑤③①②⑥④    D. ⑤①②⑥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B. 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C. 今年5月,眉山市政府召开了“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富裕美好和谐眉山”主题教育活动。

D. 一个人能否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