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乙)昔在贞观之初,侧身励行,谦以受物。盖闻善必改,时有小过,引纳忠规,每听直言,喜形颜色。故凡在忠烈,咸竭其辞。自顷年海内无虞,远夷慑服,志意盈满,事异厥初。高谈疾邪而喜闻顺旨之说空论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私嬖之径渐开,至公之道渐塞,往来行路,咸知之矣。邦之兴衰,实由斯道。为人上者,可不勉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五》)

(注释)①顷年:近年。②无虞:没有忧患,太平无事。③厥初:当初。④谠(dǎng):正直。⑤私嬖(bì):私心贪欲。

1.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谈疾邪而喜/闻顺旨之说/空论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

B. 高谈疾邪/而喜闻顺旨之说/空论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

C. 高谈疾邪而喜/闻顺旨之说/空论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

D. 高谈疾邪而喜闻/顺旨之说/空论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此危急存亡之秋__________

(2)以先帝遗德___________

(3)竭其辞____________

(4)志意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为人上者,可不勉乎?

4.君主治国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1.B 2.(1)确实(2)发扬光大(3)都(4)满,充满 3.(1)原来是追念先帝特殊的厚待,想要报答给陛下。 (2)作为百姓的皇帝,能不自勉吗? 4.虚心纳谏,广开言路。甲文诸葛亮明确向后主指出,应该继承先帝广开言路的优良传统,不能“妄自菲薄”,阻塞群臣进谏之路;乙文通过今昔对比,指出“不悦逆耳之言”的严重后果是至公正直的大门日渐堵塞,国家衰微。 【解析】甲文选自:《诸葛亮集》 作者:诸葛亮 年代:三国 乙文选自:《贞观政要》) 作者:吴兢 年代:唐 甲文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乙文译文: 以前在贞观初期,陛下兢兢业业身体力行,虚怀若谷,谦虚待人。因为您闻善必行,即使偶尔有小过失,都可以接纳忠言规谏,每当听到直言良谏,都会喜形于色。因此只要是忠烈之士,都竭尽自己的忠诚来进谏。但近年来,四海升平,外族降服,陛下志得意满,处理事务就跟以前不同了。尽管口中高谈阔论自己如何痛恨邪恶,却只喜欢听阿谀之辞,空口说倡导直言敢谏的行为,却厌恶逆耳之言。私心渐起,公道日消,路上来往的普通百姓,都知道了这种变化。自古国家兴盛与衰亡,无不因此而起。作为至高无上的君主,怎能不小心警惕呢? 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B项正确,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尽管口中高谈阔论自己如何痛恨邪恶,却只喜欢听阿谀之辞,空口说倡导直言敢谏的行为,却厌恶逆耳之言。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光:发扬光大。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殊遇:特殊的厚待。欲:想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以“狂”为词眼,“狂”奠定了全篇高昂激越的基调。

B. 词的上阕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是粗犷豪放;词的下阕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是委婉纤柔。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作者以冯唐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D. 该词风格豪放雄壮,意境浑厚,运用典故,抒写豪情壮志。

2.词的下阕画线句描绘一个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朗读者》精心挑选经典美文,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节目呈现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理念。

其mèi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嘉宾分享的故事同样精彩。这些简单的过往经历却有着深刻的(甲)(底蕴  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节目中畅谈与几子之间的矛盾、分歧、隔h6乃至冲突,与观众(乙)(分享  共享)对儿子的教育心得及父子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慨。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题只填序号)。

①mèi力___________     ②隔hé_________

现(A.chéng  B.chén)  ④感(A.gài   B.kǎi)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

(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3)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2)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3)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5)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刿论战》)

(7)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8)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对远方的亲人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岁月的角落,总有一些平凡的生命在守候。守候的真情不分高低贵贱,在艰难的岁月里共沐风雨,在平淡的日子里同享幸福,用真心书写下美丽的诗篇,用挚爱铸就成永恒的绝唱。

    请以“守候”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 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 不少于600字;④ 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太湖碎锦

范烟桥

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④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山农美丽的传说,趣而有味。荷花飘散清香,菱叶播撒绿意。清风徐来,颇有凉意;香气氤氲,顿觉畅快。此处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

⑤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山岩峭壁陡直,似刀削的石壁高出地面八九米,壁上布满名公巨卿、文人墨客的题咏和游记石刻26方。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⑥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许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太湖喜爱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

1.为什么作者没有用“太湖美景”,而是用“太湖碎锦”作为标题?简要分析理由。

2.文章第②段写了东山—带哪些“胜概”?

3.研读第⑤段,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水程

车程

鼋头渚

石壁

在群山中经过

______

______

峭壁陡直

 

 

4.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写景角度及其表达作用。

5.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作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太湖山水的多变与逸趣横生。

B. 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

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

C. 第⑤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

D. 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