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学问与智慧 罗家伦 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

学问与智慧

罗家伦

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底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②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工作得心顺手。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③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穷年累月,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曰:“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④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如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它像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彻青空。它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⑤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筋,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或巴黎圣母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1.文章认为学问与智慧是什么关系,这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2.阅读第③段,你认为它主要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3.结合第④段,谈谈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它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这篇文章带给你的启示。

 

1.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意思对即可,) 2.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或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证明了学问对于智慧的重要性。 4.可从“知识积累,知识运用,或知识与智慧的关系”等方面谈。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理解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学问是知识的积累,是工具;而智慧是发现和创造的能力,联系两者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关系。根据分析条理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论点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达。阅读第③段,首句“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即是这一段的观点。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这句话将“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比作“珍珠”,形象地证明了学问对于智慧的重要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

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馀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牧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注释)①陈留:东汉陈留郡国,在今河南。②辟: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③五官掾:官名。④剧:地名,即北海国治所剧县 。⑤门下书佐水丘岑:门下,本为门庭之下的意思,汉、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长官的属吏。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水丘岑,人名。⑥青州牧:官名。⑦坐征:因获罪而被召回。⑧原:原谅,赦免。⑨左转:降官,贬职。

(《资治通鉴》卷四十三,汉纪三十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操兵府,称冤叫号。  _________________ 

董宣生平未曾人之食______________

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

4.董宣获罪的原因是什么?

5.阅读全文,你认为董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多处体现了题目中“壮”的含义,请任选一处,并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__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杜甫在春望》中表达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运用色彩写景的连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心正是没有任何的私心杂念,比较憨厚耿直的固然凸现。心正不是伺机的铤而走险,而是真诚的          ;心正不是狡猾的利诱相逼,而是坦荡的             ;心正不是阴险的同流合污,而是透明的             ;心正不是故意的弄虚作假,而是有意的             ;心正不是冲动的偷梁换柱,而是坚定的            

查漏补缺    开诚布公    持重老成    虚怀若谷    助人为乐

A. ③④⑤①②    B. ⑤②③①④    C. ④⑤②①③    D. ②③①⑤④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它与《孟子》同为我国儒家经典作品。

B.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三部分组成,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C. “书信”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互通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我们学过的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诫子书》等都是书信

D. 雨果、都德、莫泊桑都是法国著名作家其中短篇小说创作成就最大的是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羊脂球》等都是他的作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