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 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信中国》,刷爆了朋...

综合性学习。

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信中国》,刷爆了朋友圈。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 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信中国》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书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第一期播出,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 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截至目前为止,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                                   

(注释)①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在这里指《信中国》的观众。

(材料二)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空仿佛近在眼前。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表,在(材料一)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书信的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媒体评价:“《信中国》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结合你所阅读的某部名著,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 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或24至29岁占多数,30岁以上的占少数。)意思对即可。 (2)感知写信人的真情,走近封存着的时代的场景,传承这遥远的文化。 (3)示例:读书给我成长的力量。 《童年》中外祖母讲给阿廖沙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故事。让我同阿廖沙一样,获得了以宽大的胸怀,坚强应对生活磨难的力量。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紧扣图表所呈现的信息,分析得出结论。材料一中的图表是对《信中国》受众调查情况的饼状图。由图表可直观看出:该图共分三部分,18-23岁的受众占33%,24-29岁的受众占42%,30岁以上的受众占25%。分析可知《信中国》节目受众的情况如下:30岁以下的受众高达75%,其中24-29岁的占大多数,30岁以上的受众占25%,占比较小。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2)此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二】中的“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可以将书信的价值概括为:感知写信人的真情,走近封存着的时代的场景,传承遥远的文化。(3)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拓展与运用能力。解答时,围绕“阅读的力量”,概括自己的看法,结合材料内容与自己的阅读经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解漫天作飞雪。(韩愈《晚春》)

(4)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6)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请按顺序用正楷字在田字格中书写)

那方养育了自己生命的土地,哪怕再贫jí(     ),它也是父亲所辛勤耕耘的热土。父亲可以没有任何地位,但他有些狡xiá(      ),能辛勤劳动,他将默默地积xù(      )一辈子的力量来做成一两件事,比如造一间可供一家人容身的房子……因为有了这样的寻找,那一shùn(    )间我以为找到了心目中的父亲,终于塑造出了《台阶》中的父亲。(李森祥《〈台阶〉创作谈》)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课文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王》的作者杨绛,这篇散文通过回忆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往事,赞美了普通人身上的淳朴、善良,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同情。

B. 《木兰诗》是一首北宋长篇叙事诗,围绕“木兰是女郎”精心选材,着重塑造木兰能征善战的形象。

C.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端木蕻良,文章抒发了“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D. 《最后一课》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朗士的见闻感受表现法国沦陷区人民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查看答案

下列解说有误的是(         )

A. 面对着快节奏的生活,我的内心告诉我:慢一点,慢一点,再慢一点!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B. 母亲漫步西湖,满眼繁花,嗅着花香,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累累硕果 。

解说:上句中的“和”是连词,“仿佛”“满”是副词。

C. 夏天来了,墙上到处蔓延着翠绿的爬山虎。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墙上蔓延翠绿的爬山虎。

D.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说:这两句诗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C. 一个城市居民的良好素养是衡量这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D. 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却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