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蹬 布 ①那天放学进家,响莲先是高兴,后是惊讶。高兴的是爸...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蹬 布

①那天放学进家,响莲先是高兴,后是惊讶。高兴的是爸爸难得在家,惊讶的是爸爸脖子上吊着绷带托着左胳膊。

②因为爸爸意外工伤,响莲那天没有挨着枕头就入睡。她听见爸爸妈妈在低声商量事儿。妈妈说:“欠人家两个月车钱了,这下更艰难了。”爸爸说:“再艰难,也得保证响莲。”

③在这个城乡接合部的居民区里,响莲上的却是城里一所挺有名的学校。那天老师宣布,今后有的作业要在电脑上完成,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妈妈在小超市打工,用攒了三四个月的工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妈妈说,超市老板娘早给她闺女置下电脑了,那闺女才上四年级。妈妈问响莲:“老板娘说的‘未雨绸缪’,什么意思?”响莲说老师还没教。妈妈就说,家长们都知道,一上五年级,有的功课就得在电脑上完成,“未雨绸缪”就是不等老师教,一搜就懂。他们家住的地方,离响莲上的那学校挺远,家长们几乎没有让孩子自己乘公交车去的。若自己家没有车,就跟别的家拼车。响莲就跟另外四个孩子拼车,每月450元。

④但是,两个月前,妈妈被超市辞退了。爸爸晚上回到家,妈妈总唠叨,说那小超市老板娘不地道,爸爸淡淡地劝:“如今到她那地方加油的车少了,她也有难处,你就再找份别的工吧。”妈妈觉得失去那份工可惜,以前每天下班回家正好接响莲,而且,还可以平价甚至打折扣从那超市买回袋奶、方便面什么的。本来妈妈那份工资除了日常费用,还可应付响莲每月的拼车费、午餐费,现在可就困难了。爸爸再出事故,虽说是对方负全责,医药费不愁,但只剩基本工资,困难就变成艰难了。

⑤第二天响莲起床后,不见爸爸,就跟妈妈说:“今天我不搭小车了,我去坐公交。”妈妈大声回应:“你老老实实坐上去!”车在她家门外按喇叭,妈妈对师傅说:“响莲她爸一早就蹬布去了,人家同意先预支他1500块,明天我就连这个月总共1350块给你。”

⑥车子往城里开,马路边有排专卖建材的商店,有家店最近专营再生布。再生布就是用回收的废旧衣服等纺织品,捣烂了再热压成型,那家店从厂里进大批的货,一卷一卷的,宽度从两米到八米,长度从十米到二十米,那些搞大棚养殖的,棚顶上要苫这种东西,他们的大棚往往长达一百米,那就需要把成卷的再生布先在地面上铺展开,再将其用手提缝纫机缝合成指定的长度,缝完了,再整体卷起,装车运走。在操作过程中,有个环节,就是蹬布。缝合前,每卷布要搁到地上,用脚蹬展开,那还不算太难,缝合后,如果是八米宽的缝成了一百米长,再用脚将其蹬卷起来,那就不仅需要旺健的脚力,更需要平衡的技巧。这个活儿很累人,但是又不可能给高工钱,因此都是些最没办法的人,才一早来干临时工,四个小时,管一顿粗茶淡饭,给五十元。

⑦响莲从车窗老远就望见了爸爸的背影。爸爸虽然一只胳膊伤了,两腿却仍雄健有力,只见他两腿轮流蹬布,那布卷越蹬越厚,爸爸再蹬,就有点儿跳动的意味了……车开过去了,蹬布的爸爸从后视镜里消失了。

⑧响莲微微咬着嘴唇,心里发誓,一定要报答父母。那天晚上,她从网络上查到了“未雨绸缪”的解释,她心中浮现出许多的方案。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小说主要写了两天的故事,请简要概括。

那天:

第二天:

2.小说多处提到“未雨绸缪”,请说说你的理解。

超市老板娘“未雨绸缪”的行动是:

响莲“未雨绸缪”的想法是:

3.小说两次写到爸爸妈妈的对话,从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妈妈?怎样的爸爸?

4.第③段写道“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你发现响莲在哪些方面并不落后?

 

1.响莲的爸爸意外工伤回家,生活变得更艰难了;爸爸到专营再生布的商店蹬布,响莲深受感动。 2.为读四年级的女儿提前置备电脑 现在努力读书,将来好好报答父母 3.从中我读出了一个勤俭持家、体谅丈夫、疼爱女儿的妈妈和一个有责任担当、理解他人、疼爱女儿的爸爸。 4.住在城乡接合部上的是城里挺有名的学校;一上五年级妈妈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不乘公交车跟别家孩子拼车上学。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概括的能力。首先要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然后对其内容分别概括。归纳概括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本题结合文章叙写的内容分条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未雨绸缪”的字面意思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然后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个词语在两个不同语境中的意思,老板娘是为读四年级的女儿提前置备电脑;响莲“未雨绸缪”的想法是:现在努力读书,将来好好报答父母。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这里写了一个勤俭持家、体谅丈夫、疼爱女儿的妈妈和一个有责任担当、理解他人、疼爱女儿的爸爸。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响莲虽然家境不好,但自己有父母的关心陪伴,加上自己的努力,住在城乡接合部上的是城里挺有名的学校;一上五年级妈妈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不乘公车跟别家孩子拼车上学。因此她庆幸自己没有因为困难而落在别人后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1)阅读下面材料,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记者走访多地书市、校园周边书店调查青少年读物现状。在某书城青少年阅读区,摆在热销栏的是《不爱我,别伤我》《九州牧云录》等小说,书架上则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漫画。还有一些书籍标题,充斥着粗俗的语言。

某区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介绍,不少青少年书籍都有不健康内容,校园周边书店是这些书籍的重灾区。该区收缴的不健康出版物有2000余册,在校园周边收缴的就有1600余册,其中不乏含有色情、暴力、恐怖等内容的书籍。

(2)下面的调查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简要概括。(不得出现数字)

受访者对国内知名原创青少年文学读物的了解程度统计图

(3)你的好朋友小蒙沉迷于玄幻小说不能自拔,你该如何劝告他远离“问题读物”?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什么叫学习写作?说到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读明白了,你自然就写出来了。阅读的能力越强,写作的能力就越强。所以我说,阅读是需要才华的,阅读的才华就是写作的才华,人家的小说好在哪里你都看不出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是说不通的。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在《水浒传》中,杨志在汴梁卖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愤然将其杀死,鲁智深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请简要说出他们二位在杀人后各自采取了怎样的做法,你如何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做法?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2)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写朋友为诗人不惜重金设置昂贵筵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亮清冷的光辉,一直在文人的笔尖流淌,牵动着诗人们的思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对镜梳妆,唯怕云鬓改色,夜阑对月,该觉凄惨,是诗人对恋人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一轮圆月,千里共赏,是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伶俐  凸颧骨  郑重其事  一落千仗

B. 褴褛  厚障壁  莫明其妙  仓皇逃窜

C. 嬉闹  漂游者  与日俱增  置之不理

D. 端祥  芦苇滩  朦朦胧胧  狼狈不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