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理,一瞬之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怦然心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人名;④不少于500字。

 

范文: 怦然心动 我家有一盆石竹花,低矮的叶径,肥厚的叶片,浑身都是青白色。 我常常盯着它发呆。 当初朋友送我时再三叮嘱我: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植物。可是不知为什么,我每次看到它时却什么感觉也没有。我看到过牡丹——雍容华贵;我看到过睡莲——娇嫩欲滴。它们都曾在刹那间让我惊叹和陶醉,让我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可石竹花算什么? 没过几日,石竹花被我安置在阳台的角落里。 朋友又来了,笑盈盈地问我石竹花怎么样。我不屑地指了指阳台的角落。她显出吃惊的样子,连忙走过去心痛地抱起石竹花。我懒懒地说:“这也叫花?我对它什么感觉也没有,你带走吧!”友人无语。许久,她抬起头,用力地折下石竹花一片叶子,浅绿的汁液顺着她的手流下,像是石竹花的一行清泪。我愕然。朋友又将那残叶插入花盆里,以少有的语气郑重地说:“你终究会明白的。” 石竹花又被我摆放在了书桌上。那半入泥土的残叶静默着,像凝固一般,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后来几天,我渐渐地把这淡忘了。 一日清晨,我习惯地坐在桌前,目光无意识地扫到那盆石竹花。一下子,我的目光却再也移不开半分:数日前折下的残叶竟长出了一片嫩绿的新芽! 看呀,略显苍白的残叶,一半身入泥土,一半依旧傲然挺立,在它的上方,是不知何时长成的嫩芽,怯生生地打量着这陌生的世界,周身泛着一层淡淡的浅绿色,带着欣喜和希望四溢开来。 我诧异了,心中怦然一动,一种强烈的异样感觉漾遍全身。这感觉与以往看到牡丹和莲花时的体验迥然不同,似乎更震撼,更发人深省。 原来折断的残叶可以长出新芽,原来每一株石竹花都是从母体的残叶中长成的。这是绽放在苦难中的奇葩呀!用痛苦为根,在残缺中带着伤痛成长,背负着血泪,用不屈的精神绽放新的生命和力量。这,就是朋友所说的石竹花的不同吧。人生不也应该如此吗?即使天塌地陷,即使生命的翅膀被生活无情地折断,但只要希望尚在,美丽必将在苦难中发芽,绽放,璀璨。 这是一种怎样怦然心动的感觉呀!我凝视着石竹花,笑了。 【解析】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注意以下几点: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以《怦然心动》为题,怦然心动是一种心理体验,所以文中应该有一段相应的心理描写与之呼应,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写作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就可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一把炒豆

①李长江扛着猎枪,累得筋疲力尽,老狼把他引进迷宫一样的荒山已经五天五夜了。打猎几十年,他还从未走过这么远的路。狡猾的狼似乎在和他比智慧,比耐力。五天前,这头老狼冲进李长江家里,咬死了他的耕牛。就在那一晚,李长江扛着抢进了山。李长江是个血性汉子,他发誓要射杀这条狼。狼在前,他在后,他看得到狼的踪迹,狼似乎也明晰他的位置。现在对他不利的是,早晨他就把身上带的干粮吃完了。他倒下,就会成为狼的口粮;而狼倒下,狼就是他的口粮—谁坚持到最后谁是赢家。

②天快黑了,李长江所有的力气都要耗尽了。狼在夜里视力颇好,对猎人未必是好事。李长江爬到一棵树上,四下里观望,他突然发现在一处山坡上有一间窝棚,这不禁让他大喜过望—这是猎人为自己准备的落脚之处,一定会有食物。荒山深处能有这样一个窝棚,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李长江拖着疲惫的身体朝着窝棚走。为了防止野兽袭击窝棚,猎人通常会在窝棚四周挖陷阱,里面插上尖利的树桩。陷阱上面有标志,有经验的猎人都会看得出,绕过去。

③窝棚很小,十分简陋,除了一盏没有油的马灯和一张摇摇欲坠的床之外,什么都没有。饿得两眼发花的李长江点了根火把四下里照着,墙是石块垒的,壁顶上吊着一个布包。李长江赶紧拿下布包解开,他的心都要跳出来—居然是一捧炒黄豆!豆子已经不新鲜,但散发着浓烈的香味,足以充饥。李长江用手捧着,狼吞虎咽地吃了两口,然后慢慢坐下来,一点点地嚼。他的牛皮袋子里还有点儿水,喝一口水,嚼两粒黄豆,他觉得这简直是天下最美的食物。豆子吃了一半,李长江就把布包放下了。这是猎人留在这里以防万一的,他也不能独吞,如果再有猎人像他一样,这可是他的救命粮。李长江想着,又捏起一粒黄豆放进嘴巴,把其余的包起来,栓到吊钩上。天亮之后,他也许可以想办法弄点儿吃的,也许会射杀那条狼。

李长江的肚子空着大半,但他没再动那黄豆。

④天一亮,李长江就起来了。他掸掸身上的土,又喝了两口水,硬着心不去看那半包黄豆。他扛着抢走出窝棚,再没有回头。

⑤那头老狼的确狡猾无比,它把李长江也看作了自己的猎物,打定主意和他耗下去。李长江在荒山里又兜了一天一夜,见到狼的影子,放过两枪,却没打中。整整一天,李长江只吃了几只山蘑菇。如果再不能射杀狼,他恐怕连命都要丢在这儿。

⑥夜色低沉,李长江几乎虚脱,他似乎听到了狼的喘息。狼在觑视他,在等着他倒下。要是现在能吃一把黄豆,他一定有力气拖死那条狼。但一天一夜,他和狼在兜迷宫,哪里去找那窝棚?

⑦李长江点了火把,心存侥幸,强打精神辨别方向,然后顺着一条山路走。走了大半夜,凭着本能,他终于找到了窝棚。黄豆还用布包着,李长江的心都要颤抖。这是他为别人留下的,想不到却救了自己。他一粒一粒地嚼着黄豆,半天才咽下一口。他仍旧只吃掉一半,另一半留了下来,吊到壁顶上。

⑧李长江太累了,躺在咬咬作响的床上没一会儿就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他忽然听到狼的味叫,那声音刺痛人的耳膜,一声又一声,无比凄厉,似乎就在耳边。他冷不丁坐起来,拿起枪,到外面察看。

⑨窝棚外的陷阱里,老狼被插在三根尖利的木桩上,挣扎了几下,死了。

⑩李长江剥了狼皮,割下狼肉烤成肉干。他把肉干分成若干小块,用干草裹起来,吊到石壁上。风急少雨的荒山,这肉会被风干,存上七八个月都不成问题。

⑪李长江裹着狼皮回到家。从此,他常对人说的一句话是:想着别人,等于救自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请根据表格,概括选文的行文思路。

时间地点

情节

主要内容

五天前

开端

狼咬死了耕牛,李长江发誓射杀狼。

荒山窝棚

发展

__________

荒山窝棚

高潮

__________

 

 

2.请结合选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豆子已经不新鲜,但散发着浓烈的香味,足以充饥。

(2)他掸掸身上的土,又喝了两口水,硬着心不去看那半包黄豆。

3.请结合选文,概括李长江的形象特点。

4.请结合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处李长江的心理活动。(要求用第一人称回答,50字以上)

 

查看答案

耐得住寂寞才会赢

王慧敏

①人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你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了成就,就是对社会做出了贡献。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却依然跟着凑热闹。

②多年前,看过一篇小说,题目和作者已记不清了,故事情节却难以忘怀:  

③20世纪70年代,有一个年轻人在京郊的一个村子里插队。在那个年月,下乡知青干活很累,收了工大家都倒头大睡。他却在土炕上铺上“马粪纸”,画些花鸟鱼虫。这与那个时代的要求不符,有人就反映到了县里。谁知他因祸得福,县文化馆美术组正缺人,便把他调来“接受再教育”。 

 ④他依然不知疲倦地画他的花鸟鱼虫。画室的窗玻璃被大风刮碎,他用破报纸一糊就是8年,从来没向别人说起过。涨工资时,全馆的人都在背后告状、搞小动作,他没有半点动静,果然工资就没有涨上,但他依然神态自若,跟没事的人一样。  

⑤当别人都热衷于铺天盖地般“闹腾”时,他总是选择看家。看家时,他总是画着那两尾小鱼、几根水草、一串小气泡。他在文化馆就这样无声无息过了许多年,春夏秋冬,无穷往复,是痛是痒,没人理会。  

⑥若干年后,真正的艺术再次被社会重视,市里搞起了美术展,人们在首次美术展上,竟看到他的三幅画,都是小金鱼吐泡泡。后来,他名扬全城……  

⑦人的一生非常短暂,能做的事非常有限。不少人往往耐不住寂寞,时常被潮流裹挟,看别人怎么着,也马上跟着模仿。一辈子几乎所有的热闹都要参与,任何时髦的事都不放过,到了暮年他会发现:这辈子其实一事无成!  

⑧每个人由于出身的环境、天生的资质不一样,不可能在每个领域都擅长,所以,往一个门里挤,其实是作践自己。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看了杀鸡都头晕的文弱书生,看了几本武侠书就要统领千军万马去攻城拔寨,能成功吗?从政也是如此,连与周围几个同事的关系都搞得一塌糊涂,听到一点飞短流长就坐卧不宁,想当市长、省长,能行吗?同样,连“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水则资车,旱则资舟”这样的基本经济学原理都不懂,却幻想着纵横商海,不赔得精光才怪!  

⑨新闻界的一位前辈,学养深厚,领悟力惊人,文章更写得别具一格。如果精研学术,一定会有所成。可到中年,却选择了仕途。记得他去世前我去探望他,老人一脸懊丧:“后面这20年走错了路!我是个书生,性子又腼,其实很不适合搞行政,做得很累,还有很多同志不满意。如果我一直做学问,兴许会给后人多留点东西……”  

⑩人的一生,个人定位很重要。选准了方向,就需要耐得住寂寞,百折不回。只有这样,你才能集中精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了成就,对社会做出了贡献,从而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指出很多人明白“只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成就,就对社会做出贡献”的道理,但却依然耐不住寂寞去凑热闹的现象。

B. 第②至⑦段列举“小说中一个人始终专注投入到绘画,最终名冠全城”和“很多人热衷于追随潮流,最后一事无成”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观点。

C. 第⑧、⑨两段分析论述并举事例论证了一个人不可能在每个领域都擅长的道理。

D. 作者在最后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人的一生,个人定位很重要。

2.下面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的一项是(    )

A. 汉代大学者董仲舒,为了做学问,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分昼夜苦读,终成一代大家。

B.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伯尔尼瑞士专利局的办公室里一坐就是七年,最终创立了相对论。

C. 海伦•凯勒能够不因身残而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上进,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D. 曹雪芹为了完成《红楼梦》这部巨著,前后增删五次、批阅十载,才给世人留下宝贵的文学遗产。

3.上了初中,有同学说:“面对未来的升考,我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我总是静不下心来学习,总想着和同学出去玩,或者沉迷于网络或电视,该怎么办?”请你结合本文的内容,对这个同学进行劝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猛督诸军十六万骑伐燕,遣将军徐成窥燕军形要,期曰中,及昏而反,猛怒,将斩之。邓羌请之曰:“成,大将也,宜宥之。”猛曰:“若不杀成,军法不立。”羌固请曰:“成,羌之部将也,虽违期应斩,羌愿与成效战以赎之。”猛弗许。

羌怒还营严鼓勒兵将攻猛。猛问其故,羌曰:“受诏讨远贼,今有近贼,自相杀,欲先除之!”猛谓羌义而有勇,使语之曰:“将军止,吾今赦之。”成既免,羌诣猛谢。猛执其手曰:“吾试将军耳,将军于部将尚尔,况国家乎!吾不复忧贼矣!”

(注释)①窥:看,偷偷地察看。②宥:饶恕,原谅。③效战:尽力作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及昏而/始一    B. 请曰/国不以山溪之险

C. 猛问其/既克,公问其    D. 猛谢/太守,说如此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羌 怒 还 营 严 鼓 勒 兵 将 攻 猛。

3.请概括王猛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栖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曹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曹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侧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弗敢________

(2)公将________

(3)彼竭我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下列对文章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自然段对曹刿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了曹刿精于谋略,在军事上具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B. 选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强调战争过程很短。

C. 长勺之战中,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

D. 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选文采用的就是这种叙述历史事件的方式。

 

查看答案

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夏天炎热的告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