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世纪幽灵﹣﹣﹣﹣﹣量子 ①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

世纪幽灵﹣﹣﹣﹣﹣量子

①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②这颗量子卫星高1.7米左右,重640公斤,内部构造分成上下两层:下层是卫星的常规装置,上层是和实验相关的量子卫星的核心装置。卫星以“墨子”命名,是为了纪念中国的墨子最早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概念、并最早发现小孔成像的原理。这次卫星发射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③什么是量子呢?我们知道,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是基本粒子。而量子就是质量、体积、能量等各种物理量的最小单元,是能量的最基本携带者。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的举手投足间,一个呼吸,就有上万亿的量子在移动。

④十九世纪,托马斯杨为了更好的研究光学,进行了托马斯杨双缝干涉实验。这个实验非常著名,因为它从此在物理学界释放出来一个“幽灵”,这就是量子幽灵,之后这个幽灵困扰了人类一个多世纪,以至于大名晶鼎的爱国斯坦也感叹说:“量子力学越是取得成功,它自身就越显得荒诞。”那么被称为世纪“幽灵”的量子有哪些匪夷所思的特性呢?

⑤首先,量子有两个塔称神奇的绝技,就是“分身术”和“远程心灵感应”,别小看这两门功夫,要知道最强悍的量子计昇机和最安全的量子通信,关键就靠它们。

⑥量子的“分身术”也叫量子叠加,就是一个量子可以同时存在好几种状态,著名的“薛定谔的猫”理论曾经形象地表述为“一只猫可以同时既是活的又是死的”。“分身术”有什么用呢?首要一个应用,就是能够帮我们的计算机实现并行计算。如果我们分解一个300位的大数,用现在的计算机,需要15万年,用量子的“分身术”帮我们并行运算,只要一秒钟就可以算出来。

⑦量子的另一个绝技“远程心灵感应”,学名叫量子纠缠。就是如果两个相似的量子距离足够近,就会发生纠缠,处于纠缠态的两个量子不论相距多远都存在一种关联,其中一个量子状态发生改变(比如人们对其进行观测),另一个的状态会瞬时发生相应改变。这种“心灵感应”似的神秘关联,爱因斯坦称其为“鬼魁般的远距作用”,就好像一对有心灵感应的双胞胎一样,一个开心,另一个也会笑,一个哭了,另一个一定也难过。这可能是科学中最奇特的现象之一。

⑧神奇的量子还有两个怪癖:不可分割、不可克隆。比如,光子是光能量的最小单元,我们看到的光,其实是以光子为单位一份一份地变化的,不存在“半个光子”。而且,对任意一个未知的量子态进行完全相同的复制的过程是不可实现的。别嫌它古怪,要想做量子保密通信还真得靠这两个才行。利用量子的两个怪癖,可以制作出最安全的保密钥匙,可以让我们目前的信息传榆变得更安全。

⑨虽然量子科学和枝术依然看起来奇异而陌生,但其实已经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目前正在广为使用的计算机、手机、互联网、时间标准和导航,包括医院里的磁共振成像等等,无不得益于量子科学和技术。如果能够驾驭好这行踪神秘脾气古怪的量子,人类社会将会进入到量子时代,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安全的数据通信,以及更方便和更绿色的生活方式。也许未来我们还可以实现人的量子隐形传态,到那时星际旅行就不是梦啦。

(选文有删改)

1.阅读文章,说说量子有哪些特性?

2.段画线句除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的举手投足间,一个呼吸,就有上万亿的量子在移动。

3.阅读第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这可能是科学中最奇特的现象之一

 

1.量子叠加,量子纠缠,不可分割、不可克隆。 2.列数字,准确地介绍了量子就是质量、体积、能量等各种物理量的最小单元,是能量的最基本携带者。 3.“之一“表明量子的“心灵感应“是科学奇特现象中的一个,而不是唯一。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根据第六段,第七段和第八段每段的首句可提炼作答。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根据这句话中的“上万亿”可知,还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一般是为了准确介绍说明对象的某种特征。根据第三段中的“量子就是质量、体积、能量等各种物理量的最小单元,是能量的最基本携带者”可分析其作用。 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这句话中的“之一”表明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不是全部。表明还有其他同样奇特的现象。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庆祝济南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成功,继续发扬文明之风,学校举行了以文明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完成下列任务:

(1)文明宣传组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在校园内进行文明宣传。要求语言简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

(2)请参照划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与上下文连贯。

文明是世间最动人的语言,仰赖一点一滴的践行去成全。校园里,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上下楼梯时靠右行走     ;校园外,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参观博物馆时的静静观赏,表现在公共场所中的轻言细语……做一个更加文明的公民,其实也是在打迹一个更好的自己,过一种更值得过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原文默写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_____,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2)海日生残夜,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4)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刘方平《月夜》)

(5)_____,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6)以中有足乐者,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新凉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①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烟:指雾气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_____、②_____、③_____等景物,勾勒出一幅清新明快的图画,表达了诗人对新凉到来的_____的心情。

2.结合全诗,赏析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一句的妙处。

 

查看答案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朗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选自《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朗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司马朗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1.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 杂然相许    许:赞同

B. 寒暑易节    易:交换

C. 固不可彻    固:坚固

D. 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而山不加增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 以残年余力    徒以有先生也

C. 达于汉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D. 虽我之死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幸开头用夸张手法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移山任务艰巨,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B.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遗到了妻子的反对和智叟的嘲笑。

C. 本文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