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默写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

古诗文默写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竹里馆》王维)

    (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泊秦淮》杜牧)

    (4)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

    (5)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约客》赵师秀)

    (6)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望岳》杜甫)

    (7)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王安石)

    (8)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游山西村》陆游)

    (9)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10)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11)《木兰诗》中描写行军疾速的情景,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木兰诗》中运用妙趣横生的比喻赞美木兰谨慎、机敏的名句是: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_;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白居易)

    (14)遥望洞庭山水色,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刘禹锡)

    (15)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16)但使主人能醉客,_______________。(《客中作》李白)

    (17)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

    (18)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1)何人不起故园情 (2)深林人不知 (3)隔江犹唱后庭花 (4)可怜夜半虚前席 (5)闲敲棋子落灯花 (6)决眦入归鸟 (7)不畏浮云遮望眼 (8)柳暗花明又一村 (9)落红不是无情物 (10)独怆然而涕下 (11)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12)雌兔眼迷离; 安能辨我是雄雌 (13)满面尘灰烟火色 (14)白银盘里一青螺 (15)举杯消愁愁更愁 (16)长安不见使人愁 (17)长风破浪会有时 (18)人生代代无穷已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园”“庭”“眦”“畏”“怆”“辨”“螺”“消”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河中石兽

(清)纪晓岚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节选自《三国志》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必于石下迎水处沙为坎穴    啮:

(2)象大船之上    置:

2.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当涉猎,见往事耳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B. 岂能暴涨携之去       众服确论

C. 拜蒙母,结友而别     反溯流逆上矣

D. 然则天下事         有若成人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老河兵和曹冲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有没有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经历?请简要描述。

 

查看答案

追赶太阳

杰弗里·兰德斯

①“月影号”唯一的幸存者翠茜迫降月球。最早的救援也需要三十多天时间。

②翠茜的降落地点十分接近黄昏线——月球向阳面的边界。月球尽管转动很缓慢,却是不可逆转的。日落将在三个地球日内来临,然而,没有航天飞机在月球上,没有地方可供她度过十四个地球日的漫长“月夜”。她的太阳能电池需要阳光来使她必需的空气保持新鲜。一旦太阳消失,死亡将接踵而来。她该怎么办?

③翠茜开始步行,祈祷能够追赶上太阳。

④在地球上的话,这相当于一场马拉松。可在月球上,这只不过算是小跑罢了。走了十英里之后,跋涉带上了一种轻松的节奏:一半是散步,另一半既像是慢跑又像是一只行动缓慢的袋鼠在蹦跳。她最大的苦恼是这一切未免太单调。

⑤低电压警报的鸣叫使她惊醒。她发现太阳能电池组提供的电流低于正常。只一会儿她就找出了毛病出在哪儿:太阳能电池组上有一层薄薄的积尘。不是什么大问题,把积尘刷掉就行了。不过,要是她找不到一种可以防止扬起尘土的步法,她就得每几小时就停下来做一次大扫除。她再检查了一遍电池组就又迈开了步子。

⑥低电压警报又响了,这么快就又有尘土了吗?

⑦她低头看了看她的里程表,吃惊地发现她已经走了整整一百五十公里。

⑧无论如何该休息一会儿了。翠茜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来,从背包里取出一个食品包。食品包的气密封口是专为她面罩下部的接口而设计的,重要的是不能让沙子进入封口。在把食品包打开以前,她把真空的封口检查了两遍才把食物条塞进太空服。她咬了一口,食物条硬邦邦的,微带着一丝甜味。

⑨她眺望着西方的原野,月平线看上去平坦得不像是真的,在几乎伸手可及之处形成了一幅如画的背景。她心里默默计算着,月球上应该很容易保持每小时十五至二十英里的步行速度,把睡觉时间也算上的话。也许平均每小时十英里。她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⑩睡觉是个问题。为了便于维修,太阳能电池组被设计成可拆卸式的,可是拆下来以后它们就不能向维生系统供电了。她终于找到一个方法。把短短的电线从衣服里拉出一个足够的长度,让她既能躺下,又能把电池放在身边不致把电源切断。她必须小心不使自己翻身。做完了这些,她才迷糊了一阵子。她醒来时肌肉酸痛,分不清东南西北,然后她忽然记起了身在何处——地球正挂在离月平线一掌高的地方。(甲)她站了起来,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向西面火药样灰色的沙原跑去。

⑾三天后。翠茜的双脚被靴子磨得很疼。她改变步法,从小跑换成跳跃再转成袋鼠式弹跳。这使情况有所好转,但还不够。她可以感到双脚开始起泡,却没法脱下靴子来舒散或仅仅只看一看她的双脚。也许她应该在开始步行前就把靴子脱了,在六分之一的重力作用下,疼痛至少是可以忍受的。再过了一会儿,她的脚干脆失去了知觉。

⑿在史密斯海的西部她进入了一个崎岖地段,遍地都是小山丘。她不得不降低了速度。山坡上阳光普照,可是环形山的内壁和山谷仍笼罩在阴影里。她脚上的泡破了,刺骨的疼痛从她的靴子里直传上来。(乙)她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哭泣,拖着羸弱的身体继续前进

⒀每天,从混乱的梦境里醒来,回到漆黑的天空与静止的阳光下,打个哈欠,睡眼惺忪地赶路。抿一口乏味的温水,尽量不去想那是从哪里回收来的;休息,小心翼翼地清扫太阳能电池组,这是生命。再走,再休息……再睡觉时太阳还钉在醒来时的位置上。第二天把同样的过程重复一遍,然后再重复……再重复……

⒁向西,一直向西,和太阳赛跑。

⒂地球高高挂在天上,她现在不仰头就看不见地球了。当地球挂在天顶时她停下来庆祝了一番,她打开一瓶看不见的香槟酒,向想象中的旅伴们敬酒。现在,太阳高挂在地平线以上,经过六天的步行,她绕过了四分之一的月面。

⒃十二天后,跋涉开始时的刺激感早就衰退了,只留下了对胜利的坚定决心,连这有时也蜕变为一种精神安慰。她在一道长长的、弯弯曲曲的峡谷边站住了,它看上去就像一条等待着暴风雨来填满的河床,但翠茜知道它从来就不懂水为何物,填满谷底的只有尘土,干得像磨碎的骨头渣子。她慢慢找着路下到谷底,小心翼翼地恐怕摔倒而破坏她娇嫩的生命保障系统。她已经绕完了半个月亮,但只是走完了好走的部分。从这里开始将全是山脉和崎岖地段,一旦慢下来让太阳走到了前面,她就死了。

⒄十八天后。的确是走得慢了,翠茜已不能像以前一样从坡上直跳下来了,否则她就得停下来艰难地修理损坏的太阳能翼板支架。前面也不再有平原,不是巨石遍地,就是环形山的绝壁。到代达罗斯环形山——月球背面的中点时,太阳早就结束了它懒洋洋的上升,逐渐地向前方的地平线直落下去。异常单调的灰色月面在她脚下逝去。美好的愿望和拼命的赶路不能抵消太阳正在下降的事实。每天她醒来时,前方的太阳就更低了一些,更直接地把炽热的阳光射进她的眼睛。(丙)岩石的阴影犹如饥饿魔鬼的爪子向她伸来,即使是最细小的,看上去也恶狠狠的。

⒅渐渐地,太阳已经快贴上山梁了。黑暗已没到她的膝盖,她摸索着越过隐身在黑暗中的岩石。只有山顶还在阳光里,她穿过黑暗,像游泳者渴求空气似的把自己拉进了阳光里。

⒆二十八天后。她蜷缩在她的岩石孤岛上,四周笼罩着死亡的氛围,令人____________。(丁)翠茜绝望地看着黑暗的潮水慢慢升起包围着她。救援人员在哪里?救援人员在哪里?

⒇三十天后,一束手电筒光刺得翠茜睁开了眼睛,原来是救援人员从远处向她跑来。翠茜被发现时,纯白色的太空服已被月尘染成了肮脏的灰色,只有在背上七扭八歪的太阳能电池组被仔细地擦得一尘不染。

    (有删改)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 羸弱(léi)    祈祷(qǐ)    炽热(zhì )    氛围(fēn)

B. 羸弱(yíng)    祈祷(qǐ)    炽热(chì)     氛围(fèn)

C. 羸弱(léi)    祈祷(qí)    炽热(chì)     氛围(fēn)

D. 羸弱(yíng)    祈祷(qí)    炽热(zhì)     氛围(fèn)

2.请为第19段划线处选择合适的成语(    )

A. 怏怏不乐    B. 毛骨悚然    C. 屏息凝神    D. 惊心动魄

3.翠茜在追赶太阳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怎么应对的?阅读文章,请将

表格填写完整。 

遇到的困难

应对

把太阳能电池组上的积尘刷掉

睡觉时需拆卸太阳能电池组

把短短的电线从衣服里拉出一个足够的长度

双脚被靴子磨得很疼

她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哭泣,继续前进

只有山顶还在阳光里

她穿过黑暗,像游泳者渴求空气似的把自己拉进了阳光里

 

 

4.对文中四处划线句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句将沙原比作火药,生动地写出了月球上生存环境的恶劣。

B. 乙句用“咬住嘴唇”写翠茜对疼痛和口渴的忍耐,写出了她坚忍的品格。

C. 丙句将岩石的阴影比作饥饿魔鬼的爪子,描绘了死亡逼近时的可怕。

D. 丁句用拟人巧妙写出了黑暗逐渐吞噬光明、死亡来临给翠茜带来的绝望。

5.翠茜被救援人员发现后会有怎样的表现?请运用至少两种人物描写方法描写翠茜的表现。

6.阅读《夸父逐日》,结合本文,从目的结局精神三方面对翠茜和夸父追赶太阳的行为进行比较。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海外北经》

  ①逐走:竞跑,赛跑。

  ②河、渭:即黄河,渭水。

  ③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④邓林:地名,今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查看答案

我远来是为这一湖水

王剑冰

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

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足,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

我远来是为这一园花。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这一湖水。

我走得有点累,

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

让落花堆满我的胸,

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④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

⑤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就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

⑥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

⑦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饭,几乎忘记了吃,夜间睡得很少。为了探寻救国良方,他qiè____而不,沥尽心血。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立时①________(灌,撞)了满怀。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②_______(拿,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⑧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酲……”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⑨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后来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提,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在抗战八年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_______,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⑩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绵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

⑾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

    (有删改)

    注释:①蒙自:蒙自是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之一,南湖位于蒙自市中心。

1.请按照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汉字,并解释加点的字。 

qiè___而不:  qiè______    舍:______

2.本文作者追怀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南湖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简洁地描述了他们所做的事,表现了他们内心涌动的爱国思乡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人物

所做的事

情感

周定一

写《南湖短歌》

面对国难的痛苦  思念家乡

联大女生

家国之思及抵御外辱的豪情

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宣传抗战

唤醒国人收复河山的爱国激情

冯友兰  朱自清

勉励学子报效国家

闻一多

静心读书不下楼

用文化救国的爱国之情

 

 

3.请结合语境,选出最合适的字填在第⑦自然段横线处,选项是(  ) 

    ①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立时________(灌,撞)了满怀。

    ②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_________(拿,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A. 灌,拿    B. 撞,擎    C. 灌,擎    D. 撞,拿

4.请联系上下文,在第⑨自然段横线处填入最适合的选项,选项是(  )

A. 如清流中一段波澜起伏的流水    B. 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

C. 如清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    D. 如激流中一段波澜起伏的流水

5.蒙自南湖,见证了西南联大一段特殊的岁月,师生们获得了暂时的宁静,在

“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这句话的理解。

6.假如今天的你踏入闻一多先生的宿舍,追寻“何妨一下楼主人”的足迹,相信你定会有许多的感慨,请结合你所了解的闻一多事迹,表达自己的感悟,不少于50字。

 

查看答案

作文

题目:你无比珍贵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2)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门卫老宋

徐杰

①老宋一个人全天候守着门,没有人换班,我们这小单位,一个门卫也够了。老宋不仅负责守门,还顺带着帮我们接收快递,帮阅览室接收邮局的报纸杂志,还兼管二楼、三楼厕所的卫生,楼梯和走道的保洁,事情其实也不少。

②老宋不识字,但他记性好,大凡有我的快递没及时取,经过楼下大门时,他总会喊住我,提醒我有快递;有时候他会问我,另外的快递是谁的,我就告诉他,然后他会念念有词地,把收件人姓名记下来,候着,估计等那人经过门口时,照例喊住他。

③老宋也不会说普通话,但是他的苏北方言我们能听懂。我喜欢下班后接着做事,那时候状态好,往往夜幕降临时,老宋拖地也正好到我办公室的四楼,我们的招呼很简单,也几乎成了一种仪式。我说,老宋,你辛苦啦!老宋笑一笑,随即说,你辛苦欧!

④同事们,无论资历深浅,也无论职务高低,对老宋都很客气,我感觉这客气,都是真诚的,大家也从来没把老宋当外人,他毕竟是一个有着20年工龄的临时工了。有时候,我们在附近有因公或因私的宴请,酒席上的剩菜,大家就打包,然后带给老宋,我们不觉得那是剩菜,对老宋不敬,老宋呢,也满脸笑意地接过去,很自然的,觉得那是家里人,似乎不用见外的。有一次,记得还有小半瓶的白酒,我一并带给老宋,那天,他心情似乎也特别好,马上到楼梯下的笼子间——那里是他的厨房——去拿碗,拿筷子。

⑤老宋还养了一只狗,那狗不凶,但老宋怕它吓唬来办事的老师,用绳子把狗拴在办公楼花圃里面,没见过老宋啥时喂狗,但那狗长势也还好,估计能过上温饱生活。我们都下班了,这幢楼里就只有老宋,还有他的狗,这狗,是他的伴了。我喜欢在饭后溜达溜达,有时也恶作剧地去逗引那狗,狗于是就狂吠,老宋就出来,呵斥狗,狗就老实了,如是几次,我再逗引它,它就不理我了。有一次我跟老宋开玩笑,说天冷了,狗肉大补呢,老宋不接茬,也不微笑,我知道他生气了,连忙岔开话题。

⑥老宋有他淳朴的做人原则。有一次,朋友给我快递了两盒进口猕猴桃,那时家里水果还有,怕吃不了坏掉,于是就跟老宋讲,送他一盒。老宋不肯要,他拒绝的理由是,这个水果包装这么好,肯定很贵的,整盒子的,可以拿去当礼物送人。我当着他的面,打开包装,给他拿了3个,他高兴地接过去了。

⑦有时候,我电话快递上门取件,但是迟迟不来,我就把快递单、快递物品和钱都放在老宋那,老宋总会很尽心地办好,A我也从来没觉得那是老宋的分外事,也从来没有当面跟他说声谢谢。

⑧忽然有一天,老宋跟我说,徐老师,我要走了。我一惊,以为他在开玩笑,再问,他说,单位马上合并,领导跟他说了,不要他了。说这话时,老宋眼睛红红的,用那双粗糙的手擦着眼睛。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只说,不会的,不会的。

⑨又过了好多天,办公楼里来了一个妇人,负责公共区域的保洁,老宋暂时还在,只是神情落寞了许多,神情落寞的老宋似乎也有几分难得的倔强了,那个妇人拖过的楼梯,老宋会把楼道再拖一遍。看着老宋在光洁的地砖上再拖一遍地,我很心疼,但是我又能说什么呢?也许老宋有说不出的委屈,他又能跟谁去说呢?也许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无言地表达罢了。

⑩中秋节前一天,老宋跟我说,徐老师,我明天真的要走了。我一愣,似乎又觉得悬着的心终于有了答案,随即,我问他老家哪里的,家里还有什么人,回去靠什么生活,单位补发了多少钱……在老宋离开我们单位的前一天,我才知道他老家哪里,知道他是孤身一人,知道他家里还有一个哥哥。

不是老宋不肯说,而是,我一直都没问过他。

作为“单位”,给老宋补助了一笔钱,给了钱,似乎仁至义尽了,确实不必苛责;可是作为这个“单位”的人,我总觉得欠了老宋一点什么,欠了他什么呢?我也说不清。

今天,又到了下班的时间,我一个人慢慢敲击键盘,门外再没有拖地的声音,楼里很安静。忽然想问问,老宋,你还好么?

B可是,我从来没问他要过电话号码,也从来,没有见老宋用过手机。

1.本文写了“我”与门卫老宋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文章第5段写老宋和他养的狗,有何作用?

3.结合加点字,分别体会A、B两处划线语句中作者的情感。

A我也从来没觉得那是老宋的分外事,也从来没有当面跟他说声谢谢。

B可是,我从来没问他要过电话号码,也从来,没有见老宋用过手机。

4.你如何理解下面三段中老宋、父亲、安恩的“倔强”?

本文第9段:神情落寞的老宋似乎也有几分难得的倔强了,那个妇人拖过的楼梯,老宋会把楼道再拖一遍。

链接一: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

链接二: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有个人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