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 (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

(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湖阴先生,作者的邻里好友。排闼(tà):推门闯入。闼:宫中小门。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 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赋予水以灵性,生动写出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1分。 2. 表现了诗人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对诗句进行赏析即可。“一水护田将绿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2.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

(1)树林阴,鸣声上下________

(2)太守归而宾客  _____ 

(3)余至扶风之明年  ______ 

(4)既而弥月不  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太守归宾客从也 / 鸣知不能通其意

B. 之者谁? /亭以雨.志喜也

C. 然而禽鸟知山林乐,而不知人之乐 /皆雨赐也

D. 于是举酒亭上  / 负者歌

4.《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有共同之处。

5.品读甲、乙两文,谈谈两位作者的思想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古诗文理解默写填空

(1)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要表达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往往会想到王勃的诗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阐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志气的句子是________ ”。

(4)《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4)《行路难》中描写宴饮奢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出师表》中表现严明赏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词中又不少揭示人生哲理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简爱》中,为了试探简爱的心思,罗切斯特说要和英格拉姆小姐结婚,并邀请简爱参加这场婚礼。

B.《水浒传》中的林冲曾是八十万进军教头,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最后万般无奈,忍无可忍被逼上梁山。

C.《西游记》中取经后,唐生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封为斗战神佛、八戒金身罗汉、沙僧白天龙

D.“残花缀在枝头上:鸟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这首小诗热情地歌颂了母爱。

(2)《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有哪两种宫廷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体谅是友谊中的清风一缕,微笑时交往中的礼物一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九年一班的同学就“开卷是否有益”的观点进行了讨论。正方围绕“开卷有益”观点进行讨论,假如你是反方,请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点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