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文化综艺类节目是有天然使命感的,它一开始就被人们寄...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文化综艺类节目是有天然使命感的,它一开始就被人们寄予了文化变革和传承的希望。目前看来,《朗读者》做得还不错。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   甲   (A.创办  B.举办)的意义。

《朗读者》的mèi(   )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每位嘉宾在朗读之前分享的个人故事,同样很精彩,很吸引人,有深刻的内涵和动人的情感。无论是演员徐静蕾讲她奶奶疼她爱她的平凡故事,还是96岁高龄翻译家许渊冲讲他年轻时为追求女孩翻译过才女林徽因的诗《别丢掉》的“独家趣闻”等,均以真挚的情感征服了观众,也带给了观众无限的思考。而作为著名作家和茅盾文学奖得主,曾经叛逆的麦家,如今面对叛逆的儿子,选择了理解和宽容。麦家在《朗读者》节目中畅谈他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分歧,隔乃至冲突,与观众分享他对儿子的教育心得以及与儿子之间的相处之道,令人   乙   (A.感伤  B.感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mèi_______力       隔______

(2)文段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 很精彩,很吸引人         B. 《别丢掉》

C. “独家趣闻”             D. 矛盾,分歧,隔阂乃至冲突

(3)在文中甲、乙两处横线上选择括号中符合语境的词语填空(填序号字母)。

甲:_______          乙:_______

(4)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魅 hé (2)D (3)甲:A 乙:B 4)把“变革”与“传承”互换位置。(语序不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魅。本题同时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语病是语序不当,把“变革”与“传承”互换位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2)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3)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5)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6)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9)生活中总有挫折和困难,但只要你坚持不懈,就可能会发现一个扭转局面的契机。这正如《游山西村》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们常说:“教师如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种奉献精神,使我们想起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作文

有相聚,就有离别,人生的百转千回中,一直布满了一个又一个车站。站台是终点,也是起点。今天是昨天的终点,也是明天的起点。中考是初中的终点,也是下一段学习路的起点。在每一个停留的站台上一定有让你心动的故事,也会有难忘的记忆,或者带给你一生的启迪……请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感悟,以“站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补充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⑵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⑷请认真书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滇西北的高山峡谷里,从罅隙中穿透过来的风,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带来远方的热烈气息。而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树和木棉树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馨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张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们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遭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1.第②一④段从形、色方面刻画了木棉花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词语回答。

2.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3.第⑦段中“目光所及之内”和“目光所及之外”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4.有人认为文章量后一段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认为这一段很重要,不可删去,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①语文的学习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了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据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间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再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象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是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选,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那个暴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瘐信的“落霞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学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在不断帝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都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的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

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2.简要分析文章第4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3.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

4.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卖酒者传(魏 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②。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③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④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⑤。 

客有橐⑥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⑦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②咨嗟:叹息。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④子母:利息和本金。⑤责券:求取证据。⑥橐:tuï,口袋,名词作动词,“用口袋装”的意思。⑦酬,这里是“花费”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期不肯偿,将讼。 

闻卖酒者长者,寄宿

尉果广          

白玉之环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以善酿致富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B. 卖酒者乃不长者耶          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

C. 客有橐⑥重资于途者        苛政猛于虎也

D. 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

4.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哪些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